「生死存亡」的成语故事
“生死存亡”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495年,鲁定公隆重欢迎邾隐公,欢迎仪式上,邾隐公仰着脸,把玉器高高举起,态度很傲慢。鲁定公很谦虚地接受,孔子的学生子贡目睹了这场仪式。他认为他们没有按照周朝的礼制去做,他们生死存亡的日子快要到了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之,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养生主》)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大宗师》) 译文大致如下:老子死了,老子的朋友秦失来吊唁,哭了三声就出来了。学生问:“您不是先生的朋友吗?”秦失回答说:“是。”“可是,既然是朋友,这样吊唁可以吗?”秦失说:“可以。一开始我也是把他当普通人看待,而今不这样看了。刚才我进来吊唁,有老人哭他,好像哭他的儿子;有少年哭他,如同哭他的母亲。他们在这里哭泣,必然有不想吊唁而吊唁和不想哭而哭的人,这违背了天理,违反了常情,忘记了人禀赋的天性。古人把这叫做违背天性的刑罚。该来的时候,先生应时而来;该走的时候,先生顺时而走。应时而为,顺时而动(自然而然),哀乐不入于胸中,古人把这叫做天然束缚的解除。 谁能以无为头,以生为脊背,以死为臀部;谁知道死生存亡本来是一体的,我就与他为友。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所谓终极,就是最后的意思,对于人来说,生死之外不会再有问题,所以说生死是终极问题。 人们一般悦生而恶死,然而,庄子却一反常人的见识,提出了一番不同的见解,认为生死本是自然现象,生不必喜,死亦无需悲,超越于生死之外,不动心,人才能够自由自在。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必然。死亡并不因忧虑而避免,也不会因忧虑而延迟,那又何必去忧虑呢?若是参透了生死,那么,世间的任何艰难困苦也都无所畏惧了。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庄子是怎样理解生死的吧。 庄子认为,为死亡而忧虑没有意义,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生死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为什么说与自己无关呢?因为生死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该来的时候来了,该走的时候走了,我们不能决定自己何时来、何时死。所以庄子说:“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既然生死与自己无关,就应当把生死置之度外,不因生死变化而忧伤;摆脱对生死的牵挂,而复归于自然,从自然的角度来对待生死。这并不意味着自我麻醉,逃避生死,而是要参透生死,积极对待生死。如是,则能够一切处之泰然,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更何况利害呢?与生死相比,名利之类都不值一谈了。 而且生死本来一体,死原本就是生的一个构成部分。从时间过程上来看,人本来并不存在,可以说他本是“无”,“无”是他最早的存在状态,因而庄子说“无”是他的存在之“首”(头)。“无”是“非存在”,而这个非存在正是它存在的不可分离的构成部分。“生”则是这个存在的脊梁,而死是这存在的屁股。离开了头和屁股,脊梁是不能独存的。可见生与死本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 从大道转化的过程看,人只是天地之委形、阴阳之化生,是无穷的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而已,并没有特殊的意义。人死之后就化生为别的形态、别的事物,究竟转变成鼠肝呢,还是转变成昆虫的手臂呢?那就取决于大道和阴阳的造化了。人的死,正是其他形态事物的诞生。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因为死亡是阴阳变化的产物,而阴阳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它用大地负载我们的形体,使我们活着的时候劳累,老了以后得到安逸,死后得到安息。“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所以,如果生是值得欣喜的事,那么就应该同样把死看作值得欣喜的事。 天地是一个大熔炉,人只是这个熔炉中千万种造化的一种,即使变成了人,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高兴的。其实,在天地这个大熔炉中,到什么地方不可以呢?变成什么不可以呢?人的起点不可选择,也不可抗拒,只有接受事实并顺从今后的发展道路,才能安宁顺利地度过一生。 于是,我们就不知道现在的存在状态究竟是真正的生呢,还是真正的死?“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大宗师》)这样我们就不知道生死的先后顺序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生”或许正是别种生物的死,而所谓的死则恰是其他生命的生。人只是自然造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 然而庄子的观点并不总是一致的,他在教导人们不要害怕死亡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否定生命的倾向。比如鼓盆而歌的故事就是如此:庄子妻死,始而悲伤,终而快乐。夫妻生活了一辈子,谁无感情!庄子也不能例外:“我独何能无慨!”但他想通了一下道理后,不仅不再哭泣,反而唱起了歌:原本没有妻子这个人,没有这个生命,恍恍惚惚地存在于大道之中,然后由于大道的变化而有了生机,随着生机的变化有了形状,进而使她有了生命;现在的死亡实际上是又变了回去,重新回到无知无觉的状态。这种变化犹如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她安静地躺在天地这个巨大的坟墓中,我呼天号地地哭泣,岂不是太不懂得天命了吗?所以庄子就不哭泣了。妻子回到了永恒而安宁的大道怀抱之中,不仅不应悲伤,反而应为之高兴才是,于是便鼓盆而歌。可见,庄子本人也并非“哀乐不能入”。 庄子讲的道理诚然不错,但是人不可能是这么有理性的,不可能只要想通了道理就去照着做。人的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确存在着差距,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对于死亡正是如此。从理性上说,一般人也知道生死是自然现象,死是无可奈何的事,因此悲伤没有用;然而当面真正临死亡的时候却无法不悲伤。有人说庄子的思想是非理性的,但由此看来庄子的观点只有站在理性的角度才是成立的。 对于死亡,不应恐惧,但也无须欢欣,应如庄子一贯主张的那样:“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大宗师》)这才是得道的境界,也就是不动心的境界。既然生死是自然现象,所以生不必快乐,死亦无须痛苦;同样地,生也不用痛苦,死也不必快乐。在这一点上,庄子不是始终如一的:按其基本观点讲,妻子死了,既不应悲伤也不应痛苦,但他却鼓盆而歌;他还把生看做身上长的脓包,把死看做脓包的溃破、人生的解脱,这就把生看做了一件应当否定的事情,生似乎应当悲伤,而死却是一桩快事。 这就走向了另一极端:悦死恶生。悦生恶死,诚然应该否定;但悦死恶生也是同样错误的。对于二者应一视同仁,无所谓喜悦,也无所谓悲,才是可取的。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人身上的痈瘤,把死看作人生的解脱,那就是生不如死了。可是既然活着没有意义,死了不是更没有意义吗?人死之后,我不存在了,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从自然的角度看,庄子的看法无可厚非,但是从人自身的角度看却不然。生命确实只是事物无穷的变化历程中的一个形态,但是我毕竟是我,与别的形态有着实质区别,否则就没有我了。虽然说我是“道”的显形,但在显形为“我”之前和之后,我是不存在的;虽然说构成我的那些东西依然存在,可是那不是我;人与万物为一体,但我不是万物。尽管我们得到生命无须特别喜悦,但生命确实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因此,不让死拖累了生,这才应当是庄子思想的根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较量是不是成语
生死较量不是成语,是四字词语。分析: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存亡 类比推理哪个对,详细过程
D。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生死和存亡都表示生命的两种状态,二者是近义词,并且“生”和“存”对应,“死”和“亡”对应。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轻重侧重指力度,而缓急侧重指快慢,二者不是近义词,并且无汉字的对应,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B项:亲疏一般指关系的亲近程度,而长幼指的是辈分的高低,二者不是近义词,并且无汉字的对应,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C项:真伪是真假,而对错是事情的正确与否,二者侧重的意思不同,不是近义词,并且无汉字的对应,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D项:好坏和优劣都表示一个事物的好坏两个方面,二者是近义词,并且“好”和“优”对应,“坏”和“劣”对应,符合题干逻辑关系,当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存亡是什么意思
生死存亡[ shēng sǐ cún wáng ]
释义
已与威书籍校验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详细释义
【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出自】:《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示例】:亲承懿旨到西宫,~掌握中。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紧急关头。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男儿绝不退让,做一次生死较量此句词出自哪首歌
电视连续剧《绝不放过你》主题曲: 挺身而上 主唱:秦勇 从来不甘心,平平常常 却为什么苦守在这个地方 有时也想想,过得怎样 面对着所有人我坦坦荡荡 青春与你共享 苦恼先放一放 危难中发出力量 就是现在,就是我们,挺身而上 亲爱的战友你在何方 心中多少话儿要对你讲 我还是相信地久天长 风雨路上有你和我一起前往 男儿绝不退让 做一回生死较量 重任由谁来担当 就是现在就是我们挺身而上 男儿绝不退让 做一回生死较量 重任由谁来担当 就是现在就是我们挺身而上 男儿绝不退让 做一回生死较量 重任由谁来担当 就是现在就是我们挺身而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用来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安徽霍山县韩信词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下联两典故,漂母救命,吕后索命。寥寥十字,生动地概括了韩信的一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十八大党章指出,什么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十八大党章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扩展资料:
1980年11月,陈云在中纪委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三条意见:
“第一,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第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会有困难,但是经过统一认识,是可以解决的。第三,必须实事求是,查清事实,核实材料,再处理问题,并和本人见面。”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问题必须永远搞,抓紧搞”,一经提出就震惊了党内外,并很快在党内形成共识。
邓小平说:“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要严格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特别要坚决反对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错误态度”。
不久,邓小平进一步补充道:“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章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存亡什么意思
生死存亡[shēng sǐ cún wáng] 基本释义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出 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近反义词生死攸关 大敌当前反义词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存亡的意思是什么
或生或死,或存或亡,生与死、存与亡的因素与机会并存。形容事关重大、事态严重、形势危急,用于危急的关键时刻。是中性词。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 生死存亡 的出处?
生死存亡
【拼音】: shēng sǐ cún wáng
【解释】: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 《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举例造句】: 亲承懿旨到西宫,生死存亡掌握中。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拼音代码】: sscw
【近义词】: 生死攸关、生死关头
【反义词】: 安然无恙、安如泰山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紧急关头
【故事】: 公元前495年,鲁定公隆重欢迎邾隐公,欢迎仪式上,邾隐公仰着脸,把玉器高高举起,态度很傲慢。鲁定公很谦虚地接受,孔子的学生子贡目睹了这场仪式。他认为他们没有按照周朝的礼制去做,他们生死存亡的日子快要到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生死存亡的成语
生死存亡shēng sǐ cún wáng[释义]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语出]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正音] 存;不能读作“chún”。[近义] 生死攸关 生死关头[反义]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用法] 多用来指紧急;关键的时刻。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结构] 联合式。[辨析] ~和“生死攸关”;都有“或生存;或死亡”的意思。但~偏重于“人的生存或死亡”;使用范围比较广;“生死攸关”偏重于“关系到生存或死亡”。二者有时不可通用。[例句] “七七’事变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率领人民武装走上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英译] of vital importance生死攸关shēng sǐ yōu guān[释义]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语出] 《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正音] 死;不能读作“shǐ”。[辨形] 攸;不能写作“优”。[近义] 生死存亡 非同小可[反义] 无关紧要 无关痛痒[用法] 多用于事情的紧急。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例句]①这是一场~的严重斗争。②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的转折点。[英译] between life and death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生死存亡”扩展: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英文翻译:of vital importance
成语简拼:SSCW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日文翻译:生死存亡 (せいしそんぼう)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成语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反义词:安然无恙、安如泰山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近义词:生死攸关、生死关头
成语辨析:生死存亡和“生死攸关”;都有“或生存;或死亡”的意思。但生死存亡偏重于“人的生存或死亡”;使用范围比较广;“生死攸关”偏重于“关系到生存或死亡”。二者有时不可通用。
成语用法:生死存亡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紧急关头。
成语读音:shēng sǐ cún wáng
成语注音:ㄕㄥ ㄙˇ ㄘㄨㄣˊ ㄨㄤˊ
读音纠正:存,不能读作“chún”。
造句:亲承懿旨到西宫,生死存亡掌握中。(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俄文翻译:стоять на грáни смерти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