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锐气」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避其锐气”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684年,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在长勺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为避其锐气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齐军请帮忙找一下广告词.提示语.谚语.歇后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
熟语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孙子兵法中的句子
- -我来看看我能记住多少… 始计第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一曰道,2曰天,3曰地,4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什么意思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注音】bì qí ruì qì , jī qí ò guī【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解释】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释义】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种战争计谋【近义】避实击虚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82.htm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现代军事战例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86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 解放军只有120万人。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将其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重兵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虽曾占领延安,喧嚣一时,但并未达到目的,其自身又遭惨重损失。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故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讲述了什么内容
释义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出处《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什么意思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注音】bì qí ruì qì , jī qí ò guī【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解释】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释义】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种战争计谋【近义】避实击虚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82.htm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避其锐气”扩展: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造句:我们要避其锐气,智取这个无名高地
成语注音:ㄅ一ˋ ㄑ一ˊ ㄖㄨㄟˋ ㄑ一ˋ
成语简拼:BQRQ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繁体成语:避其鋭氣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避其锐气作宾语、定语;指一种战术。
成语读音:bì qí ruì qì
近义词:避实击虚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