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字的成语「胸无成竹」

2023年11月30日成语大全88

成语“胸无成竹”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xiōng wú chéng zhú
成语简拼:XWCZ
成语注音:ㄒㄩㄥ ㄨˊ ㄔㄥˊ ㄓㄨ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胸无成算
反义词: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不熟此书,则胸无成竹,虽有其志,何从措手?”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成语用法:胸无成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胸无成竹”的扩展资料

1. 为什么有人说画画要“胸 有成竹”,有人却说要“胸无...
有,是对你要画的什么要有一个概念,大概的效果,用什么用具,画那个画风的等等。无,是说不要什么都想好了,到时候又不一定会有原来想的效果。所以要无,在绘画的过程中再去完善,随机应变,达到万变不离其中(原来的想法)的效果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郑板桥为何“胸中无竹”?
他信手画来,不拘泥形式,更注重意境和随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胸无成竹是不是词语
胸无成竹    【解释】: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出处】:清·郑燮《板桥题画·竹·胸无成竹》:“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都从文章中演变出来的,可以算的。只是不常用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胸有成竹的含义是什么?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基本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详细解释【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文章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的优秀散文。胸有成竹的出处为此文章,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苏轼与画竹名家文与可同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人物。’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就是苏轼称赞文与可的话,说文与可在画竹子之前,在内心已有画好的竹子了。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胸无成竹的快乐 阅读答案
3.抛开固定模式,自由抒发心灵感受。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9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