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字开头的成语「径一周三」
成语“径一周三”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ìng yī zhōu sān成语简拼:JYZS
成语注音:ㄐ一ㄥˋ 一 ㄓㄡ ㄙ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大相径庭
成语出处:《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 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成语用法:径一周三作谓语、宾语;指差距大。
成语造句: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成语“径一周三”的扩展资料
1. 第一个字是径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径的成语有4个:
1、径行直遂
jìng xíng zhí suí
【解释】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出处】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
2、径情直行
jìng qíng zhí xíng
【解释】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出处】《鹖冠子·著希》:“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3、径一周三
jìng yī zhōu sān
【解释】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出处】《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差距大
4、径情直遂
jìng qíng zhí suì
【解释】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出处】《鹖冠子·著希》:“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
【结构】偏正式。
【用法】略含贬义。常与否定结构连用或以否定语气出之。一般作宾语、定语。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古人是如何研究径一周三的?
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边形。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包含了求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π=3.14的圆周率近似值,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将这个数值和晋武库中汉王莽时代制造的铜制体积度量衡标准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检验,发现3.14这个数值还是偏小。于是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和约率。扩展资料: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他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周三径一是哪本算术里的
径一周三【发 音】 jìng yī zhōu sān【解 释】 径:圆的直径。周:圆的周长。圆的直径与圆的周长之比为1:3,这是古算学计算圆周率的近似比。后借以比喻两者间差距很大。【出 处】《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中国,最初在《周髀算经》中就有’径一周三’的记载,取π值为3。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带有径的成语
别开蹊径 道而不径 独辟蹊径 大相径庭 大有径庭 径情直遂 径情直行 径行直遂 径一周三 另辟蹊径 曲径通幽 鼪鼯之径 行不从径 行不由径 终南捷径 直情径行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三径一周出自哪本书
【出 处】《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中国,最初在《周髀算经》中就有’径一周三’的记载,取π值为3。径一周三 【发 音】 jìng yī zhōu sān【解 释】 径:圆的直径。周:圆的周长。圆的直径与圆的周长之比为1:3,这是古算学计算圆周率的近似比。后借以比喻两者间差距很大。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什么一什么?
回答如下:什么是红色,什么是黄色。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逻辑中的周延是什么意思?
zhōu yán ㄓㄡ ㄧㄢˊ 周延 --------------------------------------------------------------------------------逻辑学名词。指一个判断的主词或宾词所包括的是其全部外延。如在“物体都是运动的”这个命题中,主词“物体”是周延的,因为它说的是所有的物体。 相关词语:周亘 周柱史 周弁 周亲 周班 周求 周张程朱 周粟 周惠 周遮 周还 周施 周圆 周界 周而不比 周笃 周府 周葅楚芰 商衡周鼎 抓周 牙周炎 遭周 东周 拿周 轮周 商彝周鼎 童第周 顾曲周郎 径一周三 伊周 庄周梦蝶 密周 环周 四周围 鲁彦周 半周期 数学术语 判断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的,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反之不周延。 1、比如:凡奇数都是整数。 这个判断对它的主项“奇数”的全部外延(即所有的对象)作了判断(“凡”即“所有”之意),那么它的主项“奇数”是周延的。而这个判断对它的谓项“整数”的全部外延没有做出判定,即没有说“整数”的全部是什么,也没有说“整数”的全部不是什么,我们就说它的谓项“整数”是不周延的。 再如:有些整数是奇数。 这个判断它只断定了主项“整数”的部分外延(至少有一个)(并未说全部),因此,主项“整数”不周延。由于它没有对谓项“奇数”的全部对象做出断定(没有说“奇数”都是什么,也没有说“奇数”都不是什么),所以,谓项“奇数”也不周延。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知道“奇数”都是整数,但“奇数都是整数”这个道理不是“有些整数是奇数”这个判断本身告诉我们的,而是借助这个判断之外的数学知识知道的。所以我们仍然认定“奇数”在这里是不周延的。判断主项、谓项周延与否的四句话 1. 全称或单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 2. 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 3. 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 4. 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 比如: 故意犯罪都不是过失犯罪。Ⅰ 有些学员不是武汉人。 Ⅱ 判断Ⅰ直接断定了“故意犯罪”的全部都不是“过失犯罪”,那么它也就间接地告诉了我们:“过失犯罪”都不是“故意犯罪”,所以它的谓项“过失犯罪”是周延的。 判断Ⅱ直接判断了“学员”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是“武汉人”,那么它也就间接地告诉了我们“武汉人”都不是它所断定的那些学员(不是武汉人的那些学员)。所以,它的谓项“武汉人”是周延的。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