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之”字的成语「千里之足」
成语“千里之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qiān lǐ zhī zú成语简拼:QLZZ
成语注音:ㄑ一ㄢ ㄌ一ˇ ㄓ ㄗㄨ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千里马
反义词:无能之辈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成语用法:千里之足作宾语;指有用之才。
成语造句: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后汉书 延笃传》)
成语“千里之足”的扩展资料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下一句是什么下句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自:老子《道德经》
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例句:
不羡慕,不嫉妒,只有自己努力,也会让别人羡慕,加油吧!小青年。别人行长辞职种猕猴桃,那么我一样可以的,加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升。
扩展资料:
老子《道德经》中类似的名句还有:
1、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解释: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足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所以“足”可以理解为脚、脚步。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延叔坚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什么意思?
翻译:延叔坚持认为王佐有大才,为什委屈杰出人才呢? 【出处】:《后汉书·延笃传》:“ 延叔坚 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示例】:唐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诗:“高德十年兄,异才千里足。” 注:千里足,比喻杰出的人才。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析: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分解,细微的东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时,就预先处理好。乱事在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预防以免发生之时难以处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数要从嫩芽开始生长(好比树的成长过程);九层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好比高楼搭建的过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逞强者必败,贪婪者比失,圣人无为不贪,因此,不败,不执着,所以不会有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经常做一些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却在最后管他失败了。这是由于没有把握好最后,如果在最后也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小心,就不会失败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圣人“不争”,圣人所追求的是一般人所遗弃的(所以圣人不回去收藏平常人所认为的珍宝玩物,这也证明了老子老师所说的“不贵难得之货”)。
圣人所学的是平常人认为不值得学的东西,这样反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好比人们误解老子认为其迷信,其实不然。)
圣人始终辅佐万物适应自然为已任,从不敢妄为。(圣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奢求不妄为,绝圣弃智,不贵难得之货,致虚极,守静笃,无为,无欲,无我,谦虚,谦下,不争。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千里足常”出自哪一首诗词
别後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宋 欧阳修
长河秋雨多,夜插寒潮入。
岁暮孤舟迟,客心飞鸟急。
君老忘卑穷,文字或缀缉。
余生苦难厄,世险蹈已习。
离合二十年,乖睽多聚集。
常时饮酒别,今别辄饮泣。
君曰吾老矣,不觉两袖湿。
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
忆初京北门,送我马暂立。
自兹遭槛井,一落谁引汲。
颠危偶脱死,藏窜甘自絷。
但令身尚在,果得手重执。
闻来喜迎前,貌改惊乍揖。
别离才几时,旧学废百十。
残章与断稿,草草各收拾。
空窗语青灯,夜雨听◇◇。
明朝解舟南,归翼纵莫戢。
还期明月饮,幸此中秋及。
酒酣弄篇章,四坐困供给。
欢言正喧哗,别意忽於邑。
日暮北亭上,浊醪聊共挹。
轻桡动翩翩,晚水明熠熠。
行心去虽迫,诀语出犹涩。
归来录君诗,卷轴多◇◇。
谁云已老矣,意气何◇岌。
惜哉方壮时,千里足常◇。
知之莫予深,力不足呼吸。
叹吁偶成篇,聊用缀君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千里之足后面应该是什么?
自己编的:
千里之足,求之不得。
【成语词条】千里之足
【成语拼音】qiān lǐ zhī zú
【常用程度】生僻
【成语结构】偏正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千里马。比喻英俊的人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有用之才
【典故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应用举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延笃传》:“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乎?”
【近义词】千里马
【反义词】无能之辈
【成语词条】求之不得
【成语拼音】qiú zhī bù dé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补充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寻找或追求不到,现用来突出渴求向往的感情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迫切希望的事情
【典故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应用举例】钱钟书《围城》:“我待得腻了,让李梅亭去闹学生撵你走,高校长停你职,离开这东方,真是~。”
【近义词】梦寐以求
【反义词】举手可得
【英文解释】most welcome <all that one could wish for>
【俄文解释】лучшего и желать нечего
【日文解释】愿ってもない
【其他语言】<德>jm sehr erwünscht kommen <ein gefundenes Fressen für jn sein>
【歇后语】酒鬼掉进酒池里;癞子头上抓痒
【成语谜面】所愿未遂
【成语故事】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个采荇菜的漂亮姑娘,苗条的身材实在迷人,她引起了一个与她年龄相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