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帝」成语故事
“儿皇帝”的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历史问题,高手请进。为什么南宋皇帝宁愿称儿皇帝而不愿称臣?
这是个误解。所谓“儿皇帝”,只是民间的戏称。在真实的历史上,北宋与西夏是“伯侄”关系。两国都有独立的皇帝,但宋朝的皇帝无论在递交国书还是其他的外务中,对夏朝的皇帝都要自称“侄男”,而西夏皇帝对宋则称“伯”。这都是被写进和约里的。到了南宋,宋朝对金以及后来的元,也曾经要改变“伯”为“叔父”的称呼而谈判过,但终因战场失败而为成。同样的,在《资治通鉴》里,也只见石敬塘对契丹的“儿侄”的称呼,而没有“儿皇帝”的说法。 这都是国力不济的结果。当年唐太宗对强大的突厥也因娶胡妹而自称过“婿”。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历史问题,高手请进。为什么南宋皇帝宁愿称儿皇帝而不愿称臣?
这是个误解。所谓“儿皇帝”,只是民间的戏称。在真实的历史上,北宋与西夏是“伯侄”关系。两国都有独立的皇帝,但宋朝的皇帝无论在递交国书还是其他的外务中,对夏朝的皇帝都要自称“侄男”,而西夏皇帝对宋则称“伯”。这都是被写进和约里的。到了南宋,宋朝对金以及后来的元,也曾经要改变“伯”为“叔父”的称呼而谈判过,但终因战场失败而为成。同样的,在《资治通鉴》里,也只见石敬塘对契丹的“儿侄”的称呼,而没有“儿皇帝”的说法。 这都是国力不济的结果。当年唐太宗对强大的突厥也因娶胡妹而自称过“婿”。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的皇帝是谁
太多了,我只告诉你每个朝代的开锅国皇帝吧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帝王谱 开国皇帝 详细介绍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查看夏朝>>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查看商朝>>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姬发 查看西周>>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查看春秋>> 战国 前475-221年 查看战国>>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查看秦朝>>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查看西汉>> 新朝 9-23年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查看东汉>> 三 国 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查看三国>>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查看西晋>>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查看东晋>> 十六国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查看南朝>>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查看北朝>> 魏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查看隋朝>>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查看唐朝>> 五 代 十 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查看北宋>>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 查看南宋>>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查看辽国>>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查看金国>>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查看元朝>>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查看明朝>>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极 查看清朝>>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南京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谁知道儿皇帝的故事?
五代时有两个「儿皇帝」,一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一个是北汉主刘钧。石敬瑭本是沙陀人,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亲兵将领,并被招为女婿。及后再任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由于握有重兵,遂渐有异心。为了夺得后唐的政,敬瑭勾结契丹。他不仅割让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还得输三十万两的银、帛予契丹。公元九三六年,契丹遂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彼此约为「父子之国」;而敬瑭亦当了契丹的「儿皇帝」。无独有偶,公元九五四年,北汉主刘死,其子刘承钧嗣,改名钧,亦勾结契丹,使之册其为帝。刘钧上契丹书称「男」,契丹则称其为「儿皇帝」,为五代时又一个「儿皇帝」。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为什么满人当皇帝
此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满人得了天下,自然做皇帝了。与其说是满人得天下,倒不如说是大明软弱、李自成欠火候,把江山社稷拱手相让于满清。蒙人中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忽必烈们,不也曾得过天下吗?不照样做皇帝吗?顺便补充一点:满人做皇帝,终究是中国人做皇帝。而那些在狗日的跟前当“儿皇帝”的汉奸们,才是真正的民族败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清朝皇帝大婚前为什么要临幸八位宫女
古代皇帝结婚之前要由女官教他一些房事常识 这些女官从小皇帝登基开始就选出来了 就是为了完成这项工作的 之前要经受业的培训……皇帝不一定都要临幸 具体由皇帝本人决定 临幸之后是否封为后妃也由皇帝决定 就算没有被临幸 也没有被封为宫嫔 一样可以获得比其他宫女更高的工资待遇这于礼中的概念 人伦大礼 不光是皇帝 一般负责任点的家长什么的都会找机会教育孩子这方面的 最普通的家庭也要说一说 嘱咐嘱咐 因为在古代不能明目张胆的提这些 你不告诉孩子 他也许到二三十岁还蒙在鼓里 这一项历朝历代都有 因为凡是儿皇帝平常都是由太监照顾的 你不教他 他未必能从生理上分出男女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是儿皇帝呀?
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的统治者。
唐末五代是一个叛卖的时代。朱温先是叛变黄巢起义,叛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等协同镇压黄巢起义。后有叛变唐朝,自立后梁。
李嗣源本来还不想背叛晋王李存勖,被他的女婿石敬瑭说动,背叛和消灭李存勖后,自立为后唐。
石敬瑭背叛后唐,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
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并向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自己为“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病死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儿皇帝?
“儿皇帝”指卖国求荣的人。五代时有两个「儿皇帝」,一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一个是北汉主刘钧。伪满洲国的溥仪也可以算一个。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石敬唐建立后晋是以契丹皇帝为儿皇帝吗
石敬塘 五代十国时后晋的开国皇帝,沙陀人。其人沉厚寡言,善射,深得后唐庄宗义弟李嗣源的欢心,李嗣源并将女儿嫁给了他。同光四年(926年),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奉命讨伐,至魏州,发生军变,众拥推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正在犹豫之际,接受了石敬瑭的建议,迅速出兵占领了汴州。庄宗自京城洛阳来汴,不得入,返回洛阳,遭伶人射杀而亡,李嗣源即位,是为后唐明宗。石敬瑭在明宗期间,先后任保义、宣武、天雄、河阳、河东节度使。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死,其子李从厚即位,是为闵帝,加石敬瑭中书令,徙镇成德。清泰元年(974年),复镇太原。潞王李从珂反于凤翔,闵帝出奔,路遇石敬瑭,被石敬瑭扣留于卫州(今河南汲县)。不久,李从珂杀闵帝即皇帝位,是为末帝。末帝猜疑石敬瑭,石敬瑭于清泰三年(936年)反。他一方面上表论末帝不当立,应立李从益;一方面派桑维翰出使契丹,以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献帛三十万疋、称臣称儿为条件,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这年十一月,契丹主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公元936年闰十一月,石敬瑭攻洛阳,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唐亡。次年,石敬瑭迁都汴州。他在位七年,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死年五十一岁。在位年(936-942)。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儿皇帝
五代时有两个「儿皇帝」,一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一个是北汉主刘钧。石敬瑭本是沙陀人,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亲兵将领,并被招为女婿。及后再任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由于握有重兵,遂渐有异心。为了夺得后唐的政,敬瑭勾结契丹。他不仅割让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还得输三十万两的银、帛予契丹。公元九三六年,契丹遂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彼此约为「父子之国」;而敬瑭亦当了契丹的「儿皇帝」。无独有偶,公元九五四年,北汉主刘死,其子刘承钧嗣,改名钧,亦勾结契丹,使之册其为帝。刘钧上契丹书称「男」,契丹则称其为「儿皇帝」,为五代时又一个「儿皇帝」。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儿皇帝
五代时有两个「儿皇帝」,一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一个是北汉主刘钧。石敬瑭本是沙陀人,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亲兵将领,并被招为女婿。及后再任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由于握有重兵,遂渐有异心。为了夺得后唐的政,敬瑭勾结契丹。他不仅割让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还得输三十万两的银、帛予契丹。公元九三六年,契丹遂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彼此约为「父子之国」;而敬瑭亦当了契丹的「儿皇帝」。无独有偶,公元九五四年,北汉主刘死,其子刘承钧嗣,改名钧,亦勾结契丹,使之册其为帝。刘钧上契丹书称「男」,契丹则称其为「儿皇帝」,为五代时又一个「儿皇帝」。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儿皇帝?
“儿皇帝”指卖国求荣的人。五代时有两个「儿皇帝」,一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一个是北汉主刘钧。伪满洲国的溥仪也可以算一个。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是儿皇帝呀?
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的统治者。
唐末五代是一个叛卖的时代。朱温先是叛变黄巢起义,叛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等协同镇压黄巢起义。后有叛变唐朝,自立后梁。
李嗣源本来还不想背叛晋王李存勖,被他的女婿石敬瑭说动,背叛和消灭李存勖后,自立为后唐。
石敬瑭背叛后唐,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
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并向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自己为“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病死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一、原因:
1、石敬塘让辽帝出兵帮他在中原稳定局面,后来他自称儿皇帝,称辽帝为父皇帝还割了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辽帝比他还小多了)这一度是中原王朝的耻辱。
2、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为试探后唐末帝,早有预谋的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体羸弱,乞解兵,调往他镇。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
3、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 刘知远
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
二、称帝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400年。石敬瑭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迁都汴梁,翌年(938年),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时后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兵火甚多,府库空虚,民间贫穷,但契丹仍贪求无厌。为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政,石敬瑭了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事契丹。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后普天福二年(937),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940),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 后晋天福六年(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
三、政治腐败
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人,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四、人物简介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五、评价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民心尽失。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儿皇帝”扩展:
成语注音:ㄦˊ ㄏㄨㄤˊ ㄉ一ˋ成语简拼:EHD
英文翻译:boy emperor
成语谜语:孩子王
繁体成语:兒皇帝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读音:ér huáng dì
成语用法:儿皇帝作宾语、定语;指卖国求荣的人。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造句:伪满政府曾经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儿皇帝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