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木朽株_拼音_意思_解释_近义词_反义词
成语“盘木朽株”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pán mù xiǔ zhū成语简拼:PMXZ
成语注音:ㄆㄢˊ ㄇㄨˋ ㄒ一ㄡˇ ㄓㄨ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后汉书 循史传 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成语“盘木朽株”的扩展资料
1. 四个字都是木字偏旁的成语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盘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盘,同“盘”。公益成语:gyjslw.com
2. 盘木朽株的介绍
盘木朽株,pán mù xiǔ zhū,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出处】:《后汉书·循史传·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蟠木朽株什么意思?
成语:蟠木朽株 拼音:pán mù xiǔ zhū本意:盘曲之木,朽烂之根。比喻意:比喻无用之材。出处:《后汉书·循史传·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蟠木: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扶桑。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成语,什么木什么什么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草木愚夫 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不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断木掘地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风木之悲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风木之思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刻木为鹄 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枯木逢春 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枯木生花 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枯木朽株 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墓木拱矣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盘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槃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槃,同“盘”。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投木报琼 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削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朽木不可雕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