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李侯”「李广不侯」
成语“李广不侯”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ǐ guǎng bù hòu成语简拼:LGBH
成语注音:ㄌ一ˇ ㄍㄨㄤˇ ㄅㄨˋ ㄏㄡ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李广未封
成语出处:徐夤《赠杨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李广未封”。
成语用法:李广不侯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不被重用,没有受到封侯的奖赏,最后被逼自杀。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古人认为奇数不吉利,司马迁评价为“李广老,数奇。”
成语“李广不侯”的扩展资料
1. 李广为什么终生未能封侯?其实李广曾经有过两次可以封候的机会。 第一次是景帝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李广立下战功足以封侯,但是李广目光短浅,在胜利后却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一个中央将领却接受地方诸侯的赏赐,并且在回到长安后夸耀于此,这些举动都令景帝感到不快,认为李广不可靠,最终把李广排除在封侯的名单之外。 第二次是“漠北决战”,李广由先锋调为右将军,这也是李广最后一次有机会封侯,可惜李广也未能把握住。兵败后觉得没脸对人自杀了。 其实早前公孙昆邪曾经在景帝面前这样评论过李广“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于掳敌战,恐亡之”,这个评价很鲜明的指出了李广性格中的致命缺点。李广虽有个人的勇猛,但是行军打仗讲究运筹帷幄,顾全大局,而李广却个性十足,打仗不按章法,行军不讲纪律,这就直接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的下降,更有甚者,李广曾因区区三个匈奴骑兵而单枪匹马的跑到敌营附近,置大军与不顾。此外,李广还有个致命的缺陷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身为前朝的抗匈大将,李广自恃功高,多次不停别人的劝解,固执己见。俗话说“功高震主”李广性格上的多处缺陷,最终使他不被汉武帝所信任,终身不得封侯。他错过了两次机会,说来也不能不说这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他这一生虽是可惜,却也是自己造成的,怪不的别人。我最恨“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难封缘数奇”这句话。 卫青不败是自己付出了努力,若说天幸这么容易得,也不见李广得一次,分明嫉妒。李广难封自有史实为证,虽有功,但确实从没有打过一场胜仗,军人一生,若是从没有打过一场漂亮的胜仗,又人凭什么封。古来抑卫而扬李的人,不过是自己郁郁不得志罢了。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
李广是汉代的名将,但我们看到的历史记载里,他只有在小范围战争中的战功。李广擅长的是小部队的突,而并不擅长大规模的战斗。和同时代的卫青和霍去病相比,李广的战功相差甚远。所以说李广是盛名之下实难以负。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李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封侯
时运不济吧,飞将军李广没打过多少胜仗,虽然能力超群,但是最有希望建功的几场战役,他都被敌人晾了场子,敌人都躲着他跟别人打,结果战功也就没他啥事了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李广没有封侯的原因
匈奴犯境,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领军出击匈奴,李广自愿奏请随军出征,卫青因广年老,于军不利,不令他居前军,对当单于,而命他出东道围攻,结果因不熟地理,迷失道路,使单于遁走,大将军卫青责怪李广,要上奏朝廷,广回到幕府,对部说:“我从弱冠与匈奴七十余战,今幸有机对战单于,不料大将军却调遣广部绕出东道,迷失道路,这岂非天意,广已六十多岁,无功老将,何颜面对有司审判?”说罢,引剑自刎而死。李广一生为人清廉,爱护部。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为官四十多年,死后家无余产。生平治军宽简,带领军队,遇到粮运缺绝时,发现水源,士卒不尽饮,李广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李广决不先食,因此士卒,都乐于追随,听命效忠。见李广死,部全军恸哭,百姓不论老少,听到消息,也都叹息流涕。 李广有三子,其中两子先广而死,三子为报父仇,偷击卫青未遂,后被霍去病射杀身死。李广孙李陵也善射,爱士卒,领兵深入匈奴,兵尽粮绝而降匈奴,武帝得知,将李陵母亲妻子全家斩首处死。李广家声,从此不振。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李广被封过侯么﹖
没,之所以没有被封侯,汉武帝对其评价为运气不好,其实主要还是李广有些生不逢时。曾经汉武帝感叹过,李广将军若是生在高祖时期,早已封过万户侯了(原话是啥记不得了,但意思就是这)。侯爵距离李广最近的一次是在七国之乱时,李广杀敌、立功无数本该封侯,但当时李广年轻气盛,爱出风头,拿了梁王给他的赏赐,这一点让汉景帝很不高兴,于是随便赏了李广一点金银就没有封侯。再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基本都是同匈奴作战,李广那一套军事理论跟不上时代(所有步兵战车几乎全部淘汰,骑兵作为主力,李广之前没有接触过,自然打不出好成绩来)所以渐渐被年轻的卫青超越,之后更是出了个霍去病,再加之武帝认为李广年龄大,运气背,所以基本不让他领兵出战,不领兵就不能杀敌立功所以就没有封侯,倒是他的儿子李敢跟随冠军侯霍去病杀敌立功封为关内侯。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中国汉朝时飞将军李广为什么没有被封候
上面的废话太多了吧。我来说。就李广的功劳,哪怕是封个王都不够的。说大点差点就可以封他个“皇帝”了。李广难封是指他功劳太大。无法受封。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李广为何不被封侯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当年同他一起为汉中郎的堂弟李蔡,“蔡为人在下中”,“下中”,即《汉书古今人物表》之第八等,下等之中。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景帝时,李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后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位至三公。李广的许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一次李广与望气算命的王朔交谈,说:“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王朔说:“将军想想难道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广想想说:“我为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引诱他们投降,来降的有八百多人,在他们投降的当天我就杀了他们。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史书记载的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如夺马出逃、神弓怯敌、力射石虎等等),而损兵折将、兵败不敌的次数却也不少。李广自己也承认“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从不落在别人后面,却没有半点够封侯资格的军功)。 还有一点是李广他曾经接受梁王的授印,而梁王一直想做皇帝 。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李广战功赫赫为啥终生没被封侯
司马迁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了李广的一生。《史记·李将军列传》一开始就借用汉文帝的话对李广的一生表示惋惜:“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惜啊,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汉高祖时代,封万户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战功赫赫的李广却终生没有封侯,非但如此,还因其孙李陵投降匈奴,致使李氏名败。 李广与匈奴作战凶险相随,几度脱险,就足以令人钦佩!一次,李广百骑与匈奴数千骑遭遇。李广的士兵十分惊恐,欲尽快逃离匈奴。李广镇定地说:“我们已离驻地数十里,现在如果靠我们百余人逃跑,匈奴知道我们人少会立即追杀,我们会全部牺牲。若我们留下来,不走了,匈奴必定以为我们后面有大军,我们是来引诱他们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李广令诸骑前进,到离匈奴军约二里处,才令“皆下马解鞍”。胡骑对李广的举止产生疑惑,出白马将保护他们士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射杀胡白马将,又回到军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此时已日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皆引兵而去。 又一次,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活捉了李广。胡人就把李广置于两马间,用网络而盛卧广。李广装死,行十余里,睨其旁有一胡兵骑着骏马,突然腾空跃起上胡马,推堕胡兵,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敌人追之,李广取胡儿弓,射杀追骑,得以逃脱。这一次李广的士兵亡失多,按汉法,当斩,赎为庶人。 李广带兵多为血战,可歌可泣。这一次李广以中郎令率四千骑出右北击匈奴,而博望侯张骞率万骑与广同去,但两军中途分道。约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围李广,广军士皆恐。李广派其子李敢带数十骑,往探胡兵虚实,回告广说:“胡军很容易打击。”军士乃安。李广立即布军圜阵外向御敌。胡人急击广军,箭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又汉箭将尽,李广令士兵持满毋发,而亲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之围才有所缓解。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坚定了士兵战胜敌人的信心,军中皆服其勇。第二天,博望侯张骞军至,匈奴军才退去。广军几乎全军覆没,罢兵而归。汉法,博望侯当斩,赎为庶人。李广功过相当,无赏。 李广最后一次率军出击匈奴,是跟从大将军卫青。卫青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