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见利忘义”的故事
“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帮我想个事例:见利忘义,然后没有好下场的故事!!! ?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扩展资料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谋反,郦商以将军的身份随从刘邦去攻打臧荼。在龙脱大战时,郦商冲锋陷阵,率先登城,在易下击败臧荼的军队。因杀敌有功,被升任右丞相,赐给他列侯的爵位,和其他诸侯一样剖符为信,世世代代永不断绝,
以涿邑五千户作为他的食邑,封号为涿侯。以右丞相之职单独带兵平定上谷,接着又攻打代,刘邦授予他赵国的相国之印。以右丞相加赵国相国的身份带兵和绛侯周勃等人一起平定了代郡和雁门郡,活捉了代国丞相程纵,守相郭同,
将军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共十九人。凯旋之后,以将军的身份担任太上皇的护卫一年零七个月。十月,又以右丞相之职攻打陈豨,捣毁东垣城墙。又以右丞相之职跟随刘邦进攻反叛的英布,郦商领兵向敌人前沿阵地猛攻,夺取了两个阵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利忘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中的义和利是什么意思?全部
见利忘义中的利的意思:利益,见利忘义中的义的意思:道义。
见利忘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译文:在孝文帝的时候,天下的人都说郦寄出卖朋友,然而出卖朋友的人,都是些见利忘义的人。
扩展资料:
见利忘义的近义词: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1、背信弃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èi xìn qì yì,基本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引证解释: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2、过河拆桥,读音是guò hé chāi qiáo,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引证解释: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利忘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有关见利忘义 格言
诚实守信广交益友,见利忘义难寻知音。小人见利忘义。见利忘义,不知道恩德,这就是造作罪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者,不可交。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思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见利思义 汉语拼音 jiàn lì sī yì 成语释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使用例句 财利迷心,人情世态,见利思义,于君无愧。★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还带记》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的经典句子
1、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2、联合反对集束弹药的团体“第36章”的负责人托马斯纳什称:“拒绝降低集束炸弹标准显示各国可以抵制那些见利忘义的国家的压力,只根据人道主义原则行事。”3、这个见利忘义的人,你还跟他合作,哪天被出卖了都不知道。4、历史将如何评判新工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尝试,试图结合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以改善民生?还是见利忘义的压榨势力,上至职能广泛的稳固机构,下至小媒体集团,无处不在的操控性政客?5、另外一些人见利忘义,希望经济尽可能糟糕,以便为在2012年重新夺回白宫和参议院大助一臂之力。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意思是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白话释义:那些出卖朋友的,可以说是见到有利可图就忘掉道义的人。
【例句】
1、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见利忘义,跃跃欲试。
2、我们要坦坦荡荡的做人,不要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扩展资料
一、见利忘义的近义词
1、监守自盗 [ jiān shǒu zì dào ]
释义:也说主守自盗。盗取自己负责看管的财物。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
白话释义: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2、见钱眼开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释义: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贪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现在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白话释义:现在这位中丞大人,表面上虽然清白廉洁,但是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极其贪财的人。
二、见利忘义的反义词
1、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战国·孔子《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白话释义: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缺乏勇气。
2、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战国·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利忘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请问“见利不忘其义,见死不更其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见利”,言利益的诱惑。“义”,道义。见死,言以死亡相威胁。更,改变。守,操守,原则。这句话大意说:“即使在重利的诱惑下,仍不忘根本的道义;即使为死亡所威胁,仍能坚持自己的操守”。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的意思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举例说明:王局长本答应提拔跟随自己多年鞍前马后的秘书小赵,但因陈局长给自己的女儿安排了好工作,便安排陈局长的侄子进入本单位,将职位给了陈局长的侄子。这个例子就 是见利忘义~~望 我 的 回答 ,给 个 哈~~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1、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2、用法:连动式结构,贬义词,可作谓语,宾语,定语。
3、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白话释义是:那些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4、例句: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见利忘义,跃跃欲试。
扩展资料
一、见利忘义的近义词
1、见钱眼开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释义: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贪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现在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白话释义:现在这位中丞相,表面上两袖清风,实际也就是个贪财之人。
2、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释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出处:《北史·周本纪》:“背惠怨邻;弃信忘义。”
白话释义:颠倒五德之要,违背仁义之根。
3、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释义:也作惟利是图。一心为利,别的什么也不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
出处:《左传·成公十 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白话释义:虽然我和晋厉公在令狐签订盟约,但是回国后就背信弃义,怂恿狄、楚去进攻晋国。
二、见利忘义的反义词
1、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白话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勇敢地去做,这样是没有勇气的。
2、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释义: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释义: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白话释义:为了我救扶持处于困厄危难中的人,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也是为我消除罪过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利忘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见利忘义”扩展:
错字纠正: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繁体成语:見利忘義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谜语:见钱不认朋友
成语辨析:见利忘义和“利令智昏”;都含有“为私利而做坏事”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 :①见利忘义的“利”;一般指钱财或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围广。②见利忘义有“忘义”;忘记正义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头脑糊涂的意思。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反义词:见利思义、舍生取义、见义勇为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英文翻译: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成语注音:ㄐ一ㄢˋ ㄌ一ˋ ㄨㄤˋ 一ˋ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成语读音: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简拼:JLWY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歇后语:拾钱不识街坊
造句: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读音纠正:见,不能读作“xiàn”。
近义词: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成语用法:见利忘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