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吐哺握发

2024年01月03日成语故事138

“吐哺握发”的成语故事:

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带 吐 字的成语
您好我想到一下一些带吐字的成语:吞吞吐吐、摇首吐舌、引新吐故、握发吐哺、谈吐风生、不吐不快、口吐珠玑、啜食吐哺、发号吐令、吐丝自缚、吐故纳新、吐大方、扬眉吐气、伸眉吐气、半吞半吐、纳新吐故、横眉吐气、吐哺握发、一吐为快、握发吐飧、出词吐气、挥沐吐餐、醉吐相茵、含苞吐萼、吐心吐胆、谈吐生风、柔茹刚吐、吸新吐故、吐哺辍洗、出言吐气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吐哺握发什么意思?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翻译成现代文 翻译成白话文
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有句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吐哺握发的历史人物是谁
是周公。“吐哺握发”出自汉·司马迁《史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意思是:有时候正在洗澡,有人来了,周公握着湿头发从浴室跑出来,接见完了,又回去接着洗,反复多次。至于吃饭也很麻烦,吃一口肉片,不等嚼完又得吐出来。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周朝最早的王是周文王,他的儿子周武王推翻了殷纣王。武王快要病死时,把江山传给了儿子周成王,但成王年幼,因此,武王临危之际,就把弟弟周公召来,托付说:’你可要好好协助你侄儿执掌天下啊!’于是,成王成年以前,就由周公处理政事。
周公不但足智多谋,而且为人忠诚,过去协助武王讨伐纣王,如今代替武王执掌江山,心里却毫无窃夺之意。可是朝廷里却有人非议说:’总有一天,他会把王废了,自己来当王。’
于是,真的有人打着防止周公篡夺天下的旗号,起来叛乱,想把周公推翻,把周朝的江山据为己有。周公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是把他们全都镇压了下去;周公还制订了国家的礼法,使得长幼、君臣有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制礼作乐’。
等到侄子长大成人,天下安定,周公便将朝政还给了他。周成王知道自己能执掌天下,全靠叔叔的辅佐,故而对周公非常敬重。周公有个儿子,叫伯禽。周成王为了表达对周公的感激之情,打算把鲁国封给伯禽。
伯禽临出发时,周公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到鲁地后一定要记住,要勤于政事,你知道我是怎么管理周朝天下的吗?只要有人来找我,哪怕我正在吃饭,也立刻接待。
有时饭刚到嘴边,有贤臣求见,马上又把饭碗放下,先出来接待;有时正在洗发,有人求见,顾不上束头发,就赶紧先把头发攥在手里,先出来迎接。’一饭三吐哺,沐浴三握发。’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吐哺握发’这条成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吐哺握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公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写出下列成语估事的主人公.杯弓剑影.促智哆煤.土哺握发.洛阳纸贵
杯弓剑影——晋朝人乐广;足智多谋——三国的诸葛亮;吐哺握发——周朝的周公旦;洛阳纸贵——西晋的左思。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吐什么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
吐丝自缚、吐故纳新、吐大方、吐不凡、吐哺握发、吐哺辍洗、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吐刚茹柔、吐哺握气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吐哺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见“ 吐哺 ”。(1).吐出嘴里食物。《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 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资州鹤》:“﹝ 何 ﹞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 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2).亦作“ 吐哺 ”。极言殷勤待士。《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 宋 苏辙 《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 周公 吐哺之劳,服 大禹 恶酒之戒。” 明 吾邱瑞 《运甓记·诸贤渡江》:“小生辈虽无远略,愿执鞭弭,况今 琅琊王 尊礼贤豪, 王茂弘 吐哺下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卧薪天子正焦劳,吐哺宰臣方怵惕。”参见“ 吐哺握发 ”。(3).鱼名。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吐哺鱼,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参见“ 土附鱼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吐哺握发”扩展: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繁体成语:吐哺握發
成语简拼:TBWF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注音: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ˋ
成语读音:tǔ bǔ wò fà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造句: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成语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英文翻译:stop in the middle of eating or washing one's hair
近义词:礼贤下士、吐哺捉发
成语用法:吐哺握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0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