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象”「超以象外」
成语“超以象外”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chāo yǐ xiàng wài成语简拼:CYXW
成语注音:ㄔㄠ 一ˇ ㄒ一ㄤˋ ㄨㄞ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超然象外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成语用法:超以象外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意境雄浑。
成语造句:人倘能够“超然象外”,看看报章,倒也是一种清福。(鲁迅《华盖集续编 马上支日记》)
成语“超以象外”的扩展资料
1.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什么意思出自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超脱于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形容诗文、绘画等的意境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是什么意思?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意思是: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这句话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它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这句话全文如下: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是什么意思?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意思是: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这句话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它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这句话全文如下: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什么意思
出自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超脱于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形容诗文、绘画等的意境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超以相外,得其圜中” 的出处是哪里?
出自唐司空图《诗品·雄浑》
原文: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解释:指超脱于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形容诗文、绘画等的意境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赏析:所谓“雄浑”即雄壮浑厚、涵盖乾坤,而“雄浑”境界,又必须超乎言象之外,才能得其环中之妙。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