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舌战群儒的故事背景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联手消灭刘备。 孙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比喻意思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是什么时候的事
三国;【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现在,此词已经成为褒赞能言善辩者的口头词汇。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什么意思?快
诸葛亮和东吴一群谋士斗嘴,以诸葛亮胜利告终.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近义词是什么?
1.舌战群雄。
2.力压群雄。
3.力排众议。
4.才华超众。
5.舌剑唇枪。
舌战群雄(shé zhàn qún xióng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出处:【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现在,此词已经成为褒赞能言善辩者的口头词汇。
2.力压群雄(lì yā qún xióng):能力(武力)压制了场上的所有人,也就是很优秀的意思。
出处:在体育解说中经常听到“某某运动员力压群雄,拔的头酬”吗!
3.力排众议(lì pái zhòng yì):力:竭力;排:排队;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4.才华超众(cái huá chāo zhòng):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出处:暂无出处。使用程度一般。
5.舌剑唇枪(shé jiàn chún qiāng):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公益成语:gyjslw.com
文言文舌战群儒翻译
张昭等人看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想这人一定是来江东游说。张昭首先用言语试探他道:“我张昭是江东一个身份低微、地位浅薄的人,长久以来就听说诸葛先生您高卧在隆中,将自己比作春秋时的良相管仲;良将乐毅。这话当真有么?”孔明说:“这不过是我诸葛亮生平一个寻常的比喻罢了。”张昭问道:“近期听说刘备到隆中草庐之中三次拜访先生,有幸请来先生,认为好像游鱼得到了活水那样畅快,本想要占据荆州襄阳一带。现在(这些地方)却全部归了曹操,不知道您有何见解?”孔明自己寻思:这张昭是孙手下第一个谋士,如果不先难倒他,怎么能说服孙,于是答道:“以我看来要夺取汉江上的城池,真是易如反掌。我的主公刘备亲自做表率施行仁义,不忍心夺取同宗刘表大人的基业,所以极力推辞(掌管荆州)。刘琮(注:刘表的小儿子)这小子,听信奸邪的谗言,暗地里私自投降曹操,才使得曹操得以(占领荆州、襄阳)猖狂肆虐。现在我的主公(刘备)在江夏驻扎,另外有好的计划,并不是等闲之辈可以知晓的。”张昭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先生的语言和行为相违背了。先生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管仲任齐桓公的相国,称霸诸侯,以一国之力驾驭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攻取七十多座城池:这两人,实在是救济天下的大才啊。先生在草庐之中,只是谈笑风生,听风赏月,双手抱膝,正襟危坐。现在已然跟随了刘备,应当为天下百姓谋利除害,剿灭乱贼。然而刘备没有请来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天下,割据城池;现在得到了先生,人人都抬首仰望期盼着。即使连身高刚满三尺的小孩,也说您(得到诸葛亮以后)犹如是猛虎生出翅膀,汉室的复兴,曹氏的覆灭也应该马上给将要实现。朝廷中的旧臣,山林中的隐士,没有不拭目而待的:他们都认为拂去天边的乌云,仰望日月的光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带领天下人民走向安定,就在此时啊。为什么先生自从归顺了刘备之后,曹兵一旦出击,(刘备的军队)就弃甲抛戈,望风而逃;(这样)向上不能报答刘表来安抚庶民百姓,向下不能辅助(刘表的)孤子而据守疆土;随后放弃新野,退走樊城,败逃当阳,奔窜夏口,简直没有容身的地方:这样看来刘备得到先生之后,反而不如从前了。管仲、乐毅,果真是这样的么?这是我愚昧直率的言论,希望您不要见怪!”孔明听完,哑然而笑,说道:“大鹏远飞万里,他得志向又哪是群鸟所能知道的?好像一个人深染重病,应当先给他喝稀粥,并给他服用缓和的药剂公益成语:gyjslw.com
诸葛亮舌战群儒概括(100)字
舌战群儒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舌战群儒”扩展: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谜语:诸葛亮出使东吴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读音:shé zhàn qún rú
成语注音:ㄕㄜˊ ㄓㄢˋ ㄑㄨㄣˊ ㄖ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成语用法:舌战群儒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英文翻译: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 <have a heated dispute with a group of scholars>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简拼:SZQR
成语解释: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