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忘”「忧国忘家」

2024年01月07日成语大全31

成语“忧国忘家”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憂國忘家
成语读音:yōu guó wàng jiā
成语简拼:YGWJ
成语注音:一ㄡ ㄍㄨㄛˊ ㄨㄤˋ ㄐ一ㄚ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忧国忘私
成语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成语用法:忧国忘家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国。
成语造句: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成语“忧国忘家”的扩展资料

1.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三个典故的含义
不止三个。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世说新语 言语》记载,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成语忧国忘家是什么意思
【成语】:忧国忘家【拼音】:yōu guó wàng jiā【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示例】:~,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近义词】:忧国忘私【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国【英文】:Concern about the country rather than the family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史记 三国志 徐邈 翻译
[原文]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
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於沈醉。校事赵达问以
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
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
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
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
毙於谷阳,御叔罚於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
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
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
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
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
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
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
百户,加建威将车。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
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
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
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子武嗣。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
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
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
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邈同郡韩观曼游,有鉴识器干,与邈齐名,
而在孙礼、卢毓先,为豫州刺史,甚有治功,卒官。魏名臣奏载黄门侍郎杜恕表,
称:“韩观、王昶,信有兼才,高官重任,不但三州。”卢钦著书,称邈曰:“徐
公志高行絜,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
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或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在
凉州及还京师,人以为介,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等用事,贵清
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
转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
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译文:
徐邈传
——《三国志》卷二七
[说明]徐邈(170—249)字景山,东汉末魏初燕国蓟(今北京市)人。早年被
曹操征辟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县令,入朝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时,任尚书
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太守。曹丕受禅称帝,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
太守,颖川典农中郎将,所任皆有政绩,赐爵为关内侯。再迁任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时任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任职期间,广修盐池,开水田,募贫民耕种,
家家丰足,仓库充溢;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赏赐皆散给将士,从不入
家,致使妻子儿女衣食常困乏。归朝任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后为光禄大夫,拜
司空,不受。七十岁时,死于家中,死后家无余财。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地区,征召他为丞相军谋掾,
任试守奉高县令,入朝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当时法令禁止
饮酒,而徐邈却偷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中的事务,徐邈回答:
“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告了曹操,曹操大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言说:“平常
人们喝醉酒称酒醒的人为圣人,大醉不醒者称作贤人,徐邈本性谨慎重节操,只是
偶然喝醉酒才说出这样的话。”他因此才得以免于刑事处罚。后来任领陇西太守,
转调南安太守。
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
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
中圣人没有?”徐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
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
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
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
持节领护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
了。徐邈立即派参军及金城太守等讨伐南安的贼人,将他们击溃。黄河西部地区少
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
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佃,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
得满满的。于是又在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用其余的钱来购买金帛和大马,
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
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禁止厚葬,拆毁滥设的祠堂,进用善良的
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心于官府。西域地区
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
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将军。徐邈对待羌人和胡
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先通知其所部首领,使他们知道,然后再
将犯死罪者斩首示众,所以少数部族信任和畏惧他的威严。他所得到的赏赐都分发
给部下将士,从不拿到自己家中,他的妻子儿女经常衣食不足;皇帝听说后,予以
嘉奖,并按时供给他的家用。他在任内镇压邪恶,洗雪冤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正始元年回朝廷任大司农,升迁为司隶校尉,百官都敬重忌惮他。后因为公事
离任。又任光禄大夫,数年之后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
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空着位置,怎么能让我这样又老又病的人充任呢?”于
是坚决推辞不到任。嘉平元年,年七十八岁,以大夫的职位死于家中,按三公的礼
仪下葬,谥号为穆侯。儿子徐武继承了他的爵位。
六年,朝廷追念清廉有节操的官员,下诏说:“彰显贤良,表扬德性,为圣明
的帝王所重视;尊崇善行以推行教化,为孔子所褒美。已故的司空徐邈、征东将军
胡质、卫尉田豫皆在前朝任职,为四代君王服务,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
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
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现赏赐徐邈等人家谷物二千斜,钱三十万,布告
全国。”徐邈同郡人韩观,字曼游,有鉴别人材的才干和能力,名气与徐邈相等,
而在孙礼、卢毓的名声之上。韩观担任豫州刺史时,治理地方很有政绩,死在任上。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文言文 新唐书孔戣传
试为解答如下:
新唐书孔戣传
【原文】
戣,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揔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条上四事:一、多冗官,二、吏不奉法,三、百姓田不尽垦,四、山泽榷酤为州县弊。宪宗异其言。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中人愈怒,故出为华州刺史。
明州岁贡淡菜蚶蛤之,戣以为自海抵京师,道路役凡四十三万人,奏罢之。历大理卿、国子祭酒。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既至,免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先是,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南方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戣峻为之禁。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
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蕃舶泊步有下碇税,始至有阅货宴,所饷犀琲,下及仆隶,戣禁绝,无所求索。旧制,海商死者,官籍其赀,满三月无妻子诣府,则没入。戣以海道岁一往复,苟有验者不为限,悉推与。自贞元中,黄洞诸蛮叛,久不平。容、桂二管利虏掠,幸有功,乃请合兵讨之。戣固言不可,帝不听,大发江、湖兵,会二管入讨。士被瘴毒死者不胜计,安南乘之,杀都护李象古,而桂管裴行立、容管阳旻皆无功,忧死;独戣不邀一旦功,交、广晏然大治。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谓曰:“公尚壮,上三留,何去之果?”戣曰:“吾岂要君者?吾年,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嗟叹,即上疏言:“臣与戣同在南省,数与戣相见,其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衰,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礼》:大夫七十致仕,若不得谢,则赐之几杖安车,不必七十尽许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译文】
孔戣,字君严,高中进士。郑滑人卢群征召他为判官,卢群死后,摄揔继续担任职务。监军杨志谦一向放纵任意,众人都很恐惧。孔戣邀请杨志谦到府上,与他对床睡卧起身,表示不疑之意,杨志谦非常忌惮不敢有所动。(后来孔戣)入京做侍御史,不断升迁做了谏议大夫。分条上疏四件事:一、多冗余的官员,二、官吏不守法,三、百姓田地不能完全开垦耕种,四、山泽的买卖为州县吏人控制成弊。宪宗对他的上疏感到很奇怪。内臣刘希光受贿二十万缗,被判死罪,吐突人承璀因为与他交好,被贬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了解皇帝的心意,就向皇帝上疏说承璀有功不可弃。孔戣看到了他奏章的副稿,不肯接受,当面质问责备他。李涉于是通过皇帝身边的近臣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于是孔戣上书弹劾李涉结交皇帝的近臣,迷惑欺骗皇上。于是皇帝有诏令斥责李涉辖制州司马,于是宦宠侧目自危,人人自危,孔戣从此以后释放自己的心志,很是得意。不就兼任太子侍读,改任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因为收受赃款,但是案件废止不下达;博陵人崔易简杀了叔父假的兄长,被告发到县里。京兆尹控制案情审理,翻了案。孔戣情绪激昂地论正,贬谪了李少和,杀了崔易简,侵夺了尹京兆三个月的俸禄。两次升迁担任了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喜欢黄老之道,屡次设祠祷祝,部将韦岳告发李位集结方士图谋不轨,监军高重谦上书说他会很快发动事变,于是抓捕李位弹劾他并囚禁起来。孔戣上奏说:“刺史有罪,不能囚禁在署内,请把这案件交给有关官署(审查)。”于是诏令发还御史台(审理)。孔戣与三司一同审理,结果证实李位没有谋反的情形。韦岳因为诬陷罪被判死刑,贬李位为建州司马。内臣更加生气,所以出京做华州刺史。
明州每年上贡淡菜蚶蛤之类的东西,孔戣以为从海上到达京城,在路上役使的人一共要四十三万人,上奏停止这件事。历任大理寺卿、国子监祭酒。适逢岭南节度使崔咏死了,皇帝对裴度说:“曾经说要停止蚶菜上贡京城的人,是谁呢?他现在在哪里?这是可以前往任职的人,替朕找来这个人。”裴度回答说是孔戣,就授予他岭南节度使之职。至任以后,免去了所州内所拖欠的十八万缗钱、八万斛米、内年的黄金税八百两。在这之前,所的刺史俸禄大都是三万,又常常不能按时兑现,都从部内的俸禄来提供衣食。孔戣给他们俸禄加倍,约定对待百姓不能贪婪暴虐,并逐渐用法制来约束控制他们。南方(流行)买卖人口,抢掠人为奴婢,孔戣峻禁止此类习俗。亲近的官吏在路上见到婴儿,收留养育他们,孔戣就判他们死罪,因此乡里相互约定不敢触犯。
士人贬斥的南去之后不能北归和有罪的后人一百多族,才能可以用的,孔戣就任用他们,粮食无处求告的,女子就替他们嫁掉。蕃船停靠此境的要收取下碇税,刚到时有验货的宴会,所安排的饮食丰盛到有犀牛琲,向下延及到官府的衙役,孔戣都禁止了,没有什么所求的。按照旧制,死了的行海商人,官府就没他们的赀,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到官府认领,就没收入府。孔戣以、认为海路行商内年一次往来,如果有验货的不设时限,全都推延时间给他们。
自从贞元年间以来中,黄洞诸蛮族反叛,长久不能平定。容、桂二州的官员以虏掠为利,幸而有功,就请求合兵讨伐他们。孔戣坚决上谏说不可,皇帝不听,大规模地征派江、湖部队,会同二官员入境讨伐。士兵遭受瘴毒而死的数不胜数,安南乘机杀了都护李象古,而桂管裴行立、容管阳旻都无功,忧惧而死;唯独孔戣不邀一旦之功,交州、广州平安无事,境内安然。穆宗即位,以吏部侍郎征召孔戣,改任右散骑常侍,回任左丞,因年老自求去职。一向与韩愈交好,韩愈对他说:“您还年轻,皇上再三挽留您,您为何离职之心如此果决呢?”孔戣说:“我难道是要挟皇帝吗?我的年龄,是第一点应当去职的;我做左丞,不能提拔贬退郎官,是第一点应当去职的。”韩愈说:“您没有留职的资历,靠什么离职回家呢?”孔戣说:“我有这两条应该离职的理由,还会考虑您的话吗?”韩愈感叹不已,就上疏说:“我与孔戣同在南省,多次与孔戣相见,他为人守节清苦,议论正直公平。年龄七十岁,筋力耳目没有衰退,忧心国事忘了家事,用心极其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朝廷内不超过三五个人,陛下不应当顺从他的求辞,不留下他来帮助自己。《礼记》上说:大夫七十岁退职,如果不能去职,就赐给他几杖和安车,不一定七十岁就都答应他们退职。如今孔戣根据礼仪请求退职,陛下若不答应,也不会伤害礼仪,反倒有爱贤才的美名。”(韩愈的上书)没有得到回复。孔戣以礼部尚书之职退休,每年按照汉朝征士的礼仪赐予他羊、酒。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加赠兵部尚书,谥号为贞。
注:
原文参考《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八十八的孔巢父传后附孔戣传。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请教下爱国名言和诗句感激不尽
1、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1、爱国如饥渴——班固
  
  1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4、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15、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2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2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2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23、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2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26、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27、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28、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29、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30、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3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32、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33、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34、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35、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3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39、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4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2、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43、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4、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45、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文天祥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7、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4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9、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50、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5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2、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53、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54、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5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6、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5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8、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名人名言 www.lz13.cn)
  
  59、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0、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
  
  6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62、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63、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64、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6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6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67、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68、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6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7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7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7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74、爱国如饥渴——班固
  
  7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7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77、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78、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7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8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8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8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8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86、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87、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8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名言加解释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求田问舍是何意·出自于哪?
“求田问舍”的意思是买田置屋。人们用它来形容只求个人小利,没有远大的抱负的人。此典出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东汉时期,有一个叫许汜的人,他是一个有名气的士人。一次,许汜与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做客,当大家谈起天下名士时,许汜说,陈登(字元龙)为人傲慢无礼。他去拜访陈登时,陈登几乎都不和他说话,并且自己还躺在大床上,却叫许汜睡在下床上。刘备不同意他的说法,他批评许汜说:“您在全国享有名士的声望,如今天下大乱,连君主都没有栖身之处,人们都希望您忧国忧民,树立救国济世的远大志向,而您却只顾购置田地房产,谈起话来庸俗不堪,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这正是陈登最讨厌的一点,因而根本不值得和您谈话?如果换成是我,还要躺在百尺高楼上,让您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分呢?”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是谁说的?
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忧国忧民的古诗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如何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300字
位卑未敢忘忧国 泱泱华夏,五千年漫长岁月.那万里长城厚厚的城墙,埋葬了多少赤子的尸骸;那万里长江滚滚的波涛,融入了多少志士的泪水.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4618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上太行 译文
  上太行①
  西风落日草斑斑②,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③,马蹄又上太行山。[3]
  ①太行:太行山,位于山西与河北境内。作者自1430年(宣德五年)起担任河南山西巡抚十八年,这首诗即于此间所作。
  ②斑斑:草色间杂。
  ③霜华:形容如霜花一样花白。
  大意
  西风吹过,太阳落下,地上草色间杂,秋天的空中云淡淡的,鸟独自归来。千里客的两鬓如霜花一样花白,又一次骑着马上了太行山。
  这是一首行旅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最先曝露读者眼帘的是“西风”两字,既点明上太行的季节,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呢,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够凄清的。萧索凄清构成了诗人即景抒情的环境氛围。在这里,归鸟的描写颇有画龙点晴的妙用,它不仅仅以其飞动点活了静态的画面,也不仅仅以其渺小衬托出秋空的寥廓,而更在于以其独还故巢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前面令人思归的气氛正相呼应。这两句寓情于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两鬓霜华千里客”,是诗人自谓。诗人自二十五岁入宦途起,先后出使湖广,招抚川贵,巡按江西,三十三岁时巡抚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云自己已经鬓发花白;长年累月地远旅他乡、奔波道路,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客居他乡岁月之久,距离之远,卒使人想起元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从语言到意境,与这首曲子的后三句是何等的相似。然而,“忧国忘家。计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谦毕竟不同于消极遁世的文人马致远,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闻马蹄之声,如见骑马之人,他策马奔行、风尘仆仆地巡视太行,虽年事渐高,仍不倦地为国事到场奔忙。“又上”两字颇写出诗人的壮心,老骥伏枥,自强不息,一洗断肠的哀怨,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随着结句而完整地跃然于纸上。
  全诗意境如太行秋空辽远开阔,笔调如上山马蹄矫健有力。《四库全书总目》评于谦诗歌“风格遒上,兴象深远”,此诗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它在写法上也颇具一格,看似景与情分写,其实一体连贯,承转自然,形成先抑后扬的感情波澜,读来别有一番顿挫之致。[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好心人帮我翻译一下以下诗句,谢谢了
(一)《大挑》——清•杨米人 举子纷纷想折腰,何时释褐便登朝。夜来新买乌须药,准备明朝赴大挑。 (二)《求签》——清•佚名 出闱自命蹑云梯,看相求签日夜迷。直到街人满街报,犹然占课问高低。 (三)《穷官》——清•佚名 换底朝靴破帽胎,纸粘皮袄旧绸裁。归来嬉笑夸同辈,小市便宜买得来。 (四)《老官》——清•佚名 老叟皤皤发似银,龙钟带病少精神。贵班请问居何职,四十年前老举人。 (五)《选官》——清•得硕亭 吏兵两部选新官,便有长随跪请安。几处人拉官利债,进门先讲扣头难。 (六)《等官》——清•佚名 月月空忙看选单,跟班叹气我心酸。回家原亦非难事,怎奈全家等着官。 (七)《得势》——清•得硕亭 一双蔗棍轿前催,曲巷通过喊若雷。更有双鞭前叱咤,威风扬起满城灰。 (八)《上朝》——清•李静山 演礼朝房莫误期,午门待漏立多时。要除脸上洋烟气,早洗鹅油引见胰。 (九)《朝考》——清•佚名 金顶朝珠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忽传大考魄皆落,告退神仙不肯饶。 (十)《退休》——清•杨静亭 解组归来买宅忙,亲朋新庆碧华堂。看他营造看他卖,多少官居积宦囊。 (十一)《状元》——清•杨静亭 抡才天子重文章,金殿胪传姓字香。分道红旗来谒庙,满街争看状元郎。 (十二)《贵胄学堂》——清•吾卢孺 而今贵胄列科,功课平均嫖赌多。最是惊人可传事,也能唱得几军歌。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05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