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自”的成语「佩弦自急」

2024年01月08日成语大全106

成语“佩弦自急”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珮絃自急
成语读音:pèi xián zì jí
成语简拼:PXZJ
成语注音:ㄆㄟˋ ㄒ一ㄢˊ ㄗˋ ㄐ一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佩韦自缓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成语用法:佩弦自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警惕。

成语“佩弦自急”的扩展资料

1. 形容紧张气氛的成语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箭拔弩张: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八公草木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望,谢谢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朱自清是谁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参考资料:http://www.loweb.com/mingrl/zzq/jianjie.htm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这段古文的注释和译文难死我了,急啊!!!!!!!!
试着翻译一下,不太对别介意啊人的目力再好也难看到自己的脸面,所以用镜子来帮助查看。人再聪明,也难做到正视自己,所以用道义来约束自己。故,镜子反应出你脸上的瑕疵,道理体现了你的过错,这都不是它们的错,不应该埋怨它们。如果没有镜子,你就不能整理仪表,失去了道义,你就不知道你该怎么做。西门豹就是因为性急,才佩戴“韦”(我也不知道韦是什么)用来提醒自己遇事不要着急。懂安于性子慢,所有佩戴“弦”(我猜可能是琴弦)催促自己抓紧时间。所以能够学别人长处弥补自己短处的人才是英明的。粗粗翻译了一下,挺带劲的好久没这么动脑子了,呵呵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佩弦,它的汉语拼音是什么
【词语】:佩弦【注音】:pèi xián【出处】:战国·韩·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和,互相帮助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朱自华为何后来改名为朱自清呢?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自清者,乃是自理也。也就是说朱自清想独立承担自己的学费,而不给家里增加负担。 
当时北大规定,学生应读二年预科,然后才能考读本科,朱自华感到以眼下经济状况,按部就班读上去是有困难的。为减轻父亲负担,他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韩非子》有云:“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本科,结果进入了哲学系。  
也就是说:朱自清同学提前完成学业,节省了自己的学费,是以自清。
扩展资料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朱自华为何后来改名为朱自清呢?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自清者,乃是自理也。也就是说朱自清想独立承担自己的学费,而不给家里增加负担。 
当时北大规定,学生应读二年预科,然后才能考读本科,朱自华感到以眼下经济状况,按部就班读上去是有困难的。为减轻父亲负担,他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韩非子》有云:“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本科,结果进入了哲学系。  
也就是说:朱自清同学提前完成学业,节省了自己的学费,是以自清。
扩展资料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形容紧张气氛的成语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箭拔弩张: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八公草木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望,谢谢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朱自清24岁前的事和24岁后的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1917年夏,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
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扩展资料:
朱自清轶事(名字由来):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战国 屈原《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
“佩弦”出自 战国《韩非子 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0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