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舌战群儒”

2024年01月15日成语故事109

“舌战群儒”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舌战群儒的比喻意思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公益成语:gyjslw.com
诸葛亮舌战群儒概括(100)字
舌战群儒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故事背景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联手消灭刘备。   孙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原文和译文
  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个是白话文,跟现代文差不多的,还需要译文吗?
  原文: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故事简介。
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使得孙刘联盟,公抗曹兵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意思
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意思: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论点/看法。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舌战:激烈争辩。
儒:多指读书人。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的口才好,多含褒义,褒赞能言善辩者。
如:他在辩论比赛中,舌战群儒,带领小组获得了胜利。
近义词:唇枪舌战、舌战群雄
反义词:哑口无言、笨嘴拙舌、言不及义、张口结舌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谈判人员研习的。
形容人能言善辩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谈笑风生、语惊四座、娓娓而谈
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
须臾,起更衣,鲁肃随于后。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肃领命而去。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全文翻译
张昭等人看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想这人一定是来江东游说。张昭首先用言语试探他道:“我张昭是江东一个身份低微、地位浅薄的人,长久以来就听说诸葛先生您高卧在隆中,将自己比作春秋时的良相管仲;良将乐毅。这话当真有么?”孔明说:“这不过是我诸葛亮生平一个寻常的比喻罢了。”张昭问道:“近期听说刘备到隆中草庐之中三次拜访先生,有幸请来先生,认为好像游鱼得到了活水那样畅快,本想要占据荆州襄阳一带。现在(这些地方)却全部归了曹操,不知道您有何见解?”孔明自己寻思:这张昭是孙手下第一个谋士,如果不先难倒他,怎么能说服孙,于是答道:“以我看来要夺取汉江上的城池,真是易如反掌。我的主公刘备亲自做表率施行仁义,不忍心夺取同宗刘表大人的基业,所以极力推辞(掌管荆州)。刘琮(注:刘表的小儿子)这小子,听信奸邪的谗言,暗地里私自投降曹操,才使得曹操得以(占领荆州、襄阳)猖狂肆虐。现在我的主公(刘备)在江夏驻扎,另外有好的计划,并不是等闲之辈可以知晓的。”张昭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先生的语言和行为相违背了。先生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管仲任齐桓公的相国,称霸诸侯,以一国之力驾驭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攻取七十多座城池:这两人,实在是救济天下的大才啊。先生在草庐之中,只是谈笑风生,听风赏月,双手抱膝,正襟危坐。现在已然跟随了刘备,应当为天下百姓谋利除害,剿灭乱贼。然而刘备没有请来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天下,割据城池;现在得到了先生,人人都抬首仰望期盼着。即使连身高刚满三尺的小孩,也说您(得到诸葛亮以后)犹如是猛虎生出翅膀,汉室的复兴,曹氏的覆灭也应该马上给将要实现。朝廷中的旧臣,山林中的隐士,没有不拭目而待的:他们都认为拂去天边的乌云,仰望日月的光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带领天下人民走向安定,就在此时啊。为什么先生自从归顺了刘备之后,曹兵一旦出击,(刘备的军队)就弃甲抛戈,望风而逃;(这样)向上不能报答刘表来安抚庶民百姓,向下不能辅助(刘表的)孤子而据守疆土;随后放弃新野,退走樊城,败逃当阳,奔窜夏口,简直没有容身的地方:这样看来刘备得到先生之后,反而不如从前了。管仲、乐毅,果真是这样的么?这是我愚昧直率的言论,希望您不要见怪!”孔明听完,哑然而笑,说道:“大鹏远飞万里,他得志向又哪是群鸟所能知道的?好像一个人深染重病,应当先给他喝稀粥,并给他服用缓和的药剂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的近义词是什么?
1.舌战群雄。
2.力压群雄。
3.力排众议。
4.才华超众。
5.舌剑唇枪。
舌战群雄(shé zhàn qún xióng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出处:【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现在,此词已经成为褒赞能言善辩者的口头词汇。
2.力压群雄(lì yā qún xióng):能力(武力)压制了场上的所有人,也就是很优秀的意思。
出处:在体育解说中经常听到“某某运动员力压群雄,拔的头酬”吗!
3.力排众议(lì pái zhòng yì):力:竭力;排:排队;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4.才华超众(cái huá chāo zhòng):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出处:暂无出处。使用程度一般。
5.舌剑唇枪(shé jiàn chún qiāng):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公益成语:gyjslw.com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1、【故事出处】舌战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2、【故事背景】舌战群儒是赤壁之战的前奏,当时吴国的文臣主张吴王向曹操投降,吴王虽不欲战但也不想降,诸葛亮是蜀国派去吴国说服吴王与蜀国联盟共同抗曹的人,所以诸葛亮要舌战群儒第一为了想吴王表明联合的决心和好处,第二激起吴王不想投降的意愿。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联手消灭刘备。
  孙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3、【故事】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呢。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哑口无言。
  4、【赏析】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公益成语:gyjslw.com
舌战群儒翻译
舌战群儒 周瑜本来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说曹军已到江边,便赶回柴桑来见孙。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请鲁肃放心,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 张昭等人一见到周瑜,便把降曹的好处说了一大筐。周瑜问∶“你们几位的意见都是一样吗?”众人说∶“都一样。”周瑜说∶“我想投降曹操也想了很久了,明天一同见主公商议对策吧!。” 程普、黄盖等一班战将也来见周瑜,表示宁可杀头,也不降曹。周瑜说∶“我正要与曹操决战,怎能投降!将军们请先回,明天见主公,我自有定议。” 晚上,鲁肃引孔明见周瑜,并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周瑜说∶“曹操打着皇帝的招牌,兵势又大,打起来我们必输无疑。我是打定主意劝主公投降了。”鲁肃忙与周瑜争论。孔明却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问孔明为什么笑,诸葛亮说∶“我笑鲁肃不识时务。我有一个办法,只要两个人,便能教曹操百万大军撤走。”又说∶“曹操筑铜雀台,早想得到东吴的两个绝色美人大乔、小乔。只须将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骂道“曹操老贼,欺人太甚!” 周瑜说∶“你不知道,大乔是孙策将军的夫人,小乔就是我的妻子。”诸葛亮装做惊慌失措的样子,说自己不该胡言乱语。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说出心底的真心话∶“方才是故意试探的,其实我早就想破曹操,还请诸葛先生合作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孙升堂议事。周瑜分析了东吴迎战的有利条件之后说∶“我情愿替将军拼死杀敌,就怕将军拿不定主意。”孙一听,拔出宝剑,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说∶“谁敢再提降曹之事,就与这桌子一样下场!” 孙将剑赐给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将,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对文武百官宣布,有不听号令者,依军法治罪。 周瑜到了行营,高坐中军帐,刀斧手站立两边,点文武百官听命。下令分五队立即起行,到三江口下寨。 周瑜邀鲁肃、诸葛亮同到三江口。周瑜要孔明领关羽、赵云、张飞去聚铁山断曹操运粮道路。孔明知道周瑜想借曹操的刀杀了刘军,但又不好推辞,便答应下来。 鲁肃知道周瑜想借刀杀人,担心孔明还被蒙在鼓里,便问他这次出兵,是否有把握。诸葛亮说∶“我水战、步战、马战、车战没有一样不精,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不像周瑜,除了水战,其余的就外行了。” 鲁肃将话带到,周瑜听了气急败坏,打算自己带兵往聚铁山劫粮。孔明说∶“叫我去劫粮,分明是借刀杀人之计。只是现在应合力破曹,要是彼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舌战群儒”扩展: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成语注音:ㄕㄜˊ ㄓㄢˋ ㄑㄨㄣˊ ㄖ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读音:shé zhàn qún rú
英文翻译: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 <have a heated dispute with a group of scholars>
成语用法:舌战群儒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简拼:SZQR
成语谜语:诸葛亮出使东吴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0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