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的成语「头痛治头」
成语“头痛治头”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óu tòng zhì tóu成语简拼:TTZT
成语注音:ㄊㄡˊ ㄊㄨㄥˋ ㄓˋ ㄊㄡ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成语用法:头痛治头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翻译:treat the head when the head aches <take stopgap measures>
成语“头痛治头”的扩展资料
1. 治疗头响头痛的方法朋友你好,我来和你谈谈“头痛,头疼”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应以业医生诊断为准。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症。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头痛常常由于过度劳累、紧张、受凉、睡眠少等原因引起。经过休息、充足的睡眠即会消失,不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某些疾病引起的头痛,是一种信号,经过休息也不能恢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 目前以头痛为主症者,多见于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颅内疾患、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和偏头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 1)临床诊断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只有通过对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的分析以及详细的检查才能做出结论。以下分析几种引起头痛的常见疾病: 1. 剧烈头痛伴呕吐,说明颅内压升高,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 2. 阵发性偏头痛,每次发作数分钟,面部电击样剧痛,说话、饮食或洗脸可诱发,见于三叉神经痛。 3. 头痛表现为后枕部痛、跳动感,多见于高血压病,当血压正常时头痛消失。 4. 剧烈头痛,伴眼眶痛,视力锐减,呕吐,多为急性青光眼。 5. 头痛伴鼻塞流脓涕,上午轻下午重,可能为鼻窦炎。 6. 头痛伴眩晕,可能为颈椎病、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一般处理 1. 注意观察和体会头痛发作的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 头痛发作时,减少活动,安静休息。必要时应用小量镇静安眠药。 3.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血压高者,应尽快按脑出血等疾病急救。 4. 怀疑是急性青光眼引起的头痛,不要盲目服止痛药止痛,应及时去眼科看病,挽救视力,否则很快会引起失明。 5. 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颅通定、安痛定等药,只能供临时止痛用。服止痛药过量会掩盖病情。另外,止痛药引起的过敏性皮疹也是常见的。 6. 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引起头痛,通过降血压可使头痛好转。屈光不正引起头痛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使头痛消失。由脑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可以用扩张血管的办法止痛。 3)“是药三分毒”,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各种“头痛”的秘方: 1. 取天麻25克,鸽子1只。杀好洗净,加调料炖汤,分摘自gyjslw.com
2. 如何治疗头痛
民间治疗头痛的绝招有:
1:处方:孩儿参30克,野菊花20克,赤芍、蔓荆子各15克,蚤体10克,川芎88克,蜈蚣3条。
用法:日1剂,水煎,服2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疗效:用药5-10剂,有效率达93.6%
2:治偏头疼
处方:川芎30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蚕各10克,白芥子、细辛各3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5-10天,有效率为95%摘自gyjslw.com
3. 头痛怎么治疗
头痛是有颅内炎症、缺氧、出血、肿瘤、机械损伤、颅神经、副鼻窦病变等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症,中医又称“头风”、“脑风”。 头痛症范围很广,涉及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民间治疗头痛的绝招有: 1:处方:孩儿参30克,野菊花20克,赤芍、蔓荆子各15克,蚤体10克,川芎88克,蜈蚣3条。 用法:日1剂,水煎,服2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疗效:用药5-10剂,有效率达93.6% 2:治偏头疼 处方:川芎30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蚕各10克,白芥子、细辛各3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5-10天,有效率为95%
摘自gyjslw.com
4. 什么可以治头痛
头痛,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均可引起,有全身性疾病,亦有局部性病变,包括眼、耳、鼻、喉等,必须到医院做有关检查,找出病因,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前提下,加强自我保健,以免延误病情。这里向读者介绍一种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由内功推拿简化而来的穴位推拿法,简便易行,对下列疾病造成的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如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肌肉收缩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型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神经衰弱头痛、精神紧张头痛等。 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动作 患者正坐于椅中,含胸拔背,气息调和。 揉太阳穴:将双手掌根贴于太阳穴,双目自然闭合,作清缓平和的揉动,对上述各型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拿风池穴:用拇指于食指、中指相对捏住颈后肌肉近发际处,手法采用一上一下、一紧一松拿捏,以颈部感酸胀为度,次数自定,不强求一律,左右手可以交替进行,本法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组织血液供应。 浴全头穴:头部有上星、头维、百会等穴,经常浴头部各穴有健脑之功效。操作时将两手五指分开,由前发际分别向后发际抹动,如十指梳头状,手法轻重由个人自行掌握,一般以局部感到发灼热舒适。不使头皮有痛感为度,次数根据病情而定。亦可用木梳代手指浴头。本法具有解除脑部血管痉挛、抽搐,使疼痛减轻、思维敏捷之功效。 抹额印堂穴:将两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阳穴上,以食指内侧屈曲面,由正中印堂穴沿眉毛两侧分抹,双目自然闭合。手法以轻中有重为易,次数以30次或适当增加,每日两次为度。本法古代称’分阴阳’法。抹后感觉头清目爽,具有清除头晕目眩,减轻头痛之功效。 拿合谷穴:合谷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间肌肉丰厚处。手法以拿捏、点按引穴,有明显酸涨感为度,每次10-15次,每日2-3次。本法俗称’拿虎口’。如能经常拿捏、点按此血,具有清利头目、缓解各型头痛之效。 拿天柱穴:以拇、食两指在颈后部斜方肌上方的天柱穴,作拿捏动作,来回拿动各5-1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本法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颈椎痛引起的头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辨证治疗: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1.肝阳上亢 【诊断要点】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太冲、阳陵泉 2.痰浊上扰 【诊断要点】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摘自gyjslw.com
5. 如何治疗头痛
分情况,看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
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