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成语故事

2024年01月21日成语故事105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


抱薪救火什么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解释】薪:柴草。用柴草去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近义词】负薪救火、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近义词】釜底抽薪、拔本塞源
拓展资料:
例句:
1、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2、这哪里是灭火,简直就是抱薪救火。
3、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而不是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4、你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歪路。
5、如果对造成如此惨重损失的负责人都不予问责,这种抱薪救火式的悲剧还可能重演。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出处是哪里
“抱薪救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人想消灭灾害,但使用的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 “侵略都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为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有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指什么
抱薪救火: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厘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薪,柴草。
【造句】
1、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2、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3、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4、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5、医生说,有些人一有小病就大量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这种做法实际是在抱薪救火。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意思100字
抱薪救火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解释】: 抱:抛掷。薪:柴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结果火会越烧越旺)。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近义词有那些?
扬汤止沸
饮鸩止渴
抱薪救焚
披麻救火
南辕北辙
火上浇油
掘地寻天
引足救经
负薪救火
适得其反
把薪助火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抱薪救火什么意思?
薪是柴火的意思,就是抱着柴火去救火,怎么能救得了,只会越来越旺,和火上浇油差不多一个意思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故事:抱薪救火的好段
典 故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基本释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出 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用恰当的方法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想象的结果反而相反!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词语意思?
抱薪救火的词语意思是如同火上加油一样,不是帮忙而是帮倒忙了的意思。供参考!!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译是:
现在大王让想要土地的人管理玺(力),让想要力的人管理土地,(那么)魏国的土地不(完全)丧失,(他们)就不会知道停止的。
《抱薪救火》原文:
《六国论 》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
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4.终:最后。
5.与:亲附、亲近。
6.既:已经。
7.免:幸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抱薪救火”扩展:

读音纠正:薪,不能读作“chái”。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英文翻译:adopt a wrong method to save a situation and end up by making it worse
造句:(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错字纠正:薪,不能写作“新”。
成语用法:抱薪救火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俄文翻译:носить дровá на пожáр
成语谜语:最可怕的救火
成语简拼:BXJH
成语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读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注音:ㄅㄠˋ ㄒ一ㄣ ㄐ一ㄡˋ ㄏㄨㄛˇ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1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