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极要()”「穷极要妙」

2024年01月25日成语大全85

成语“穷极要妙”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窮極要玅
成语读音:qióng jí yào miào
成语简拼:QJYM
成语注音:ㄑㄩㄥˊ ㄐ一ˊ 一ㄠˋ ㄇ一ㄠ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穷极其妙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孝元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吹洞箫,自度声曲,分别节度,穷极要妙。”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成语用法:穷极要妙作谓语、定语;形容美好。

成语“穷极要妙”的扩展资料

1.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_美要妙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的注释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1];
沐浴着芬芳的兰汤,花一样鲜美的衣服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神缱绻久留,光灿灿不尽
謇将憺[2]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安于寿宫,齐光日月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驾龙帝服,四处翱游
灵皇皇兮既降[3],猋[4]远举兮云中;
光辉的神灵既降,迅即又高举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冀州览尽无遗,四海纵横无穷
思夫[5]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思君不见叹息,终日忧心忡忡
【注释】:
[1]:音“央”。[2]:音“但”。[3]:音“洪”。[4]:音“标”。
[5]:音“服”。
【简析】:
本篇是一首祭云神的诗歌,云中之神为一男性,号“云中君”,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
《云中君》是祭祀云神的歌舞辞。王逸《楚辞章句》题解说:“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战国祭祀竹简有“云君”,显然是“云中君”的简称,可证云中君就是云神。或以为月神、雷神、云梦泽之神、云中郡神、高禖女神等,俱不可从。
《云中君》这篇诗是以主祭的巫同扮云神的巫(灵子)对唱的形式,来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之情。凭什么肯定是对唱的形式呢?首先,诗中说:“灵皇皇兮既降”,“灵”指神。又说:“灵连蜷兮既留。”《楚辞考异》曰:“一本灵下有子字。”王逸注:“楚人名巫为灵子。”《广雅·释诂三》之说同。则此“灵子”或“灵”指云神或云神附身的巫。那么,诗中两处说到“灵”的部分,一处称说“君”的句子,都是祭巫所唱。而诗中“蹇将憺兮寿宫”以下四句和“览冀州兮有馀”二句非祭巫所应言,则又是云中君的唱词无疑。来自gyjslw.com
2. 妙的成语有哪些
个中妙趣gè zhōng miào qù
成语解释:个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奥妙之处和情趣。
成语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妙手丹青miào shǒu dān qīng
成语解释: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
成语解释: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灵丹妙药líng dān miào yào
成语解释: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  句: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能靠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
妙处不传miào chù bù chuán
成语解释: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戏题小雀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妙绝时人miào jué shí rén
成语解释: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含妙字的成语有哪些】含妙字的成语有哪些。”
神机妙算shén jī miào suàn
成语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例  句:(周)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妙语解颐miào yǔ jiě yí
成语解释: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成语出处:《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来自gyjslw.com
3. 古文翻译
《周公诫子》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来自gyjslw.com
4. 穷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穷凶极恶 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穷形尽相 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穷寇勿追 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穷奢极欲 穷:极;奢:奢侈;欲:享乐的观念。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
穷不失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穷鸟入怀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穷理尽性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穷亡解沮 困窘逃亡,瓦解丧败。
穷猿投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极无聊 穷极:极端;无聊:无所依托。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穷鼠啮狸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穷奢极侈 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淫腐化。
穷年累月 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穷当益坚 空:穷困。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源朔流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穷兵黩武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巷陋室 穷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猿奔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阎漏屋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泉朽壤 穷泉:泉下,地层深处;朽壤:腐烂的土壤。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穷乡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穷途末路 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穷大失居 形容多而不适用。
穷困潦倒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穷日之力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穷极思变 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穷极要妙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穷山僻壤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穷天极地 比喻极边远之处。
穷途潦倒 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参看“穷愁潦倒”。
穷途之哭 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穷幽极微 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
穷原竟委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穷则思变 指事物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时,就会想办法改变现状。
穷寇莫追 〖解释〗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年累世 〖解释〗形容时间长久。
穷且益坚 〖解释〗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源溯流 〖解释〗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来自gyjslw.com
5. 穷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穷途末路、
穷兵黩武、
穷原竟委、
穷困潦倒、
穷家富路、
穷凶极恶、
穷奢极欲、
穷鼠齧貍、
穷根寻叶、
穷奸极恶、
穷儿暴富、
穷态极妍、
穷苗苦根、
穷池之鱼、
穷鼠啮狸、
穷亲泼故、
穷年尽气、
穷大失居、
穷理尽微、
穷猿奔林、
穷形尽致、
穷而后工、
穷不失义、
穷幽极微、
穷巷掘门、
穷追不舍、
穷思毕精、
穷波讨源、
穷巷陋室、
穷贵极富
穷坑难满、
穷理尽妙、
穷形尽相、
穷追猛打、
穷神知化、
穷闾阨巷、
穷经皓首、
穷日落月、
穷极无聊、
穷凶极虐、
穷天极地、
穷工极变、
穷富极贵、
穷极其妙、
穷乡僻壤、
穷且益坚、
穷阎漏屋、
穷理居敬、
穷山恶水、
穷则思变、
穷途之哭、
穷纤入微、
穷家薄业、
穷泉朽壤、
穷鸟触笼、
穷极凶恶、
穷鸟入怀、
穷思极想、
穷里空舍、
穷心剧力
穷崖绝谷、
穷山竭泽、
穷日之力、
穷达有命、
穷理尽性、
穷妙极巧、
穷亡解沮、
穷源推本、
穷工极巧、
穷途落魄、
穷荒绝徼、
穷寇莫追、
穷言杂语、
穷鸟投人、
穷猿失木、
穷唱渭城、
穷鼠啮貍来自gyjslw.com
6. 穷什么妙成语有哪些
穷什么妙成语有哪些 :穷理尽妙、穷极其妙、穷妙极巧、奥妙无穷、穷极要妙希望能帮到你学习进步望,谢谢来自gyjslw.com
7. 带穷字的成语
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图穷匕首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词穷理极 穷:完,尽;极:终,到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
计穷力极 计谋、力量都用尽了。同“计穷力竭”。
人穷志短 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穷鸟入怀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计穷力竭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穷猿投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人穷智短 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格物穷理 穷究事物的道理。
穷理尽性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穷猿奔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阎漏屋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泉朽壤 穷泉:泉下,地层深处;朽壤:腐烂的土壤。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计穷力屈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穷巷陋室 穷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百巧成穷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词穷理绝 指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同“词穷理尽”。
计尽力穷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追本穷源 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穷幽极微 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
计穷力诎 计策、力量都用完了。见“计穷力屈”。
穷奢极欲 穷:极;奢:奢侈;欲:享乐的观念。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
黩武穷兵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穷且益坚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安富恤穷 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水尽山穷 穷: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其乐不穷 穷:穷尽、尽头。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亦作“其乐无穷”、“其乐无涯”。
即物穷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计穷智极 指计虑穷尽。见“计穷虑极”。
鸟伏兽穷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穷极要妙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计穷势迫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同“计穷势蹙”。
计穷力尽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计穷智短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穷日之力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计穷虑尽 指计虑穷尽。同“计穷虑极”。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穷鼠啮狸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梧鼠技穷 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比喻才能有限。
鸟穷则啄 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穷不失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词穷理尽 指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穷大失居 形容多而不适用。
民穷财尽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民穷财匮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词穷理屈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极恶穷凶 指极端凶恶。
探本穷源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辞穷理屈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出奇不穷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势穷力蹙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同“势穷力屈”。
道尽涂穷 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席门穷巷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亦作“席门蓬巷”。
分贫振穷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变化不穷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来自gyjslw.com
8. 要的是成语。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1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