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食公”「退食自公」

2024年01月26日成语大全95

成语“退食自公”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uì shí zì gōng
成语简拼:TSZG
成语注音:ㄊㄨㄟˋ ㄕˊ ㄗˋ ㄍㄨㄥ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成语用法:退食自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私,万民以理,闲庭不忧,退食自公。”

成语“退食自公”的扩展资料

1. 退字开头的成语
不进则退、
退避三舍、
进退维谷、
进退失据、
急流勇退、
知难而退、
进退两难、
功成身退、
以退为进、
打退堂鼓、
进退有度、
退思补过、
功遂身退、
旅进旅退、
退食自公、
寸进尺退、
进锐退速、
进退有节、
进退裕如、
鹏抟鹢退、
进退维艰、
不知进退、
逶迤退食、
进退唯谷、
进退存亡、
退藏于密、
进退无据、
退让贤路、
进道若退、
出处进退
出处进退、
进退惟谷、
进寸退尺、
有进无退、
难进易退、
进退失踞、
进退维亟、
进退惟咎、
进退狼狈、
进退可度、
进退可否、
进退首鼠、
进退无所、
进旅退旅、
进退失图、
进退无途、
进退路穷、
进退双难、
进退无依、
进退中绳、
进退两端、
进本退末、
进退消长、
进退中度、
脱袍退位、
进退履绳、
退如山移、
挥戈退日、
进荣退辱、
进退狐疑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进俯退俯、
进退失所、
进退触篱、
进退有常、
进退触籓、
进退跋疐、
进退消息、
进退无门、
进退触藩、
蚤朝晏退、
进贤退佞、
进退损益、
进退迍邅、
进贤退愚、
退食从容、
进善退恶、
进退无措、
进贤退奸、
进退应矩、
退有后言、
进退为难、
进退亡据、
进退无路、
退步抽身、
进退荣辱、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进退失措、
乐退安贫、
车无退表
不进则退、
退避三舍、
进退维谷、
进退失据、
急流勇退、
知难而退、
进退两难、
功成身退、
以退为进、
打退堂鼓、
进退有度、
一退六二五、
退思补过、
功遂身退、
旅进旅退、
退食自公、
寸进尺退、
进锐退速、
进退有节、
进退裕如、
鹏抟鹢退、
进退维艰、
不知进退、
逶迤退食、
进退唯谷、
进退存亡、
退藏于密、
进退无据、
退让贤路、
进道若退摘自gyjslw.com
2. 带有退的四字成语
带有退的四字成语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进寸退尺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    
进退出处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进退无路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    
不进则退    不前进就要后退。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车无退表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打退堂鼓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进退失据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急流勇退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进退两难    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进退无门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进退维谷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进旅退旅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进退存亡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旅进旅退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退有后言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如山移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退思补过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逶迤退食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有进无退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知难而退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处进退    出仕或隐退。    
功遂身退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挥戈退日    见“挥戈反日”。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进荣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进善退恶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    
进退跋疐    犹言进退两难。    
进退触篱    见“进退触籓”。    
进退触籓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进退迍邅    犹言进退两难。    
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进退可度    见“进退有度”。    
进退可否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退狼狈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进退路穷    犹言进退无路。    
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    
进退荣辱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进退失措    见“进退无措”。    
进退失踞    同“进退无据”。    
进退失所    见“进退无所”。    
进退失图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进退首鼠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进退双难    见“进退两难”。    
进退损益    增减变动。    
进退亡据    同“进退无据”。    
进退唯谷    见“进退维谷”。    
进退惟谷    见“进退维谷”。    
进退维亟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进退维艰    见“进退维亟”。    
进退惟咎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进退为难    见“进退两难”。    
进退无措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    
进退无据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进退无所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进退无途    同“进退无路”。    
进退无依    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    
进退消长    见“进退消息”。    
进退消息    增减;变化。    
进退应矩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进退有常    常:规律。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    
进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进退有节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进退裕如    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进退中度    见“进退有度”。    
进退中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退佞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退愚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    
乐退安贫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难进易退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    
鹏抟鹢退    鹏抟,本《庄子·逍遥游》;鹢退,出《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身退功成    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退步抽身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退旅进旅    一起进退。    
退让贤路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退食从容    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脱袍退位    喻去职。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摘自gyjslw.com
3. 素丝五紽;退食自公.说的那个生肖
羊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摘自gyjslw.com
4. 退食自公,猜生肖
是公开、公证摇号为准。要学会急转弯!学会调头。劝君不要赌,赌博常会因金钱问题与家人或朋友争执,到头来亲人冷眼看待。常因赌博而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或失眠等问题。千万别认为赌博是一种容易赚钱的方法,以为赌博是在自己控制范围以内。覆水难收,无论你是穷是富,只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必然是……摘自gyjslw.com
5. 第二个字是食的成语有哪些
伴食宰相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饱食暖衣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蚕食鲸吞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啜食吐哺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箪食壶浆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箪食壶酒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东食西宿 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耳食之谈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菲食薄衣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酒食地狱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酒食征逐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粝食粗衣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目食耳视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寝食不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日食万钱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肉食者鄙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晚食当肉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衣食不周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衣食父母 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饮食男女 泛指人的本性。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自食其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自食其力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自食其言 指说了话不算数。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盗食致饱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鼎食鸣钟 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鼎食鸣锺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同“鼎食鸣钟”。 鼎食钟鸣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耳食之论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凤食鸾栖 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旰食宵衣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旰食之劳 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强食弱肉 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同“弱肉强食”。 强食靡角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强食自爱 劝慰人的话。指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且食蛤蜊 指姑且置之不问。 寝食俱废 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去食存信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缺食无衣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蛇食鲸吞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豕食丐衣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吐食握发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发”。 推食解衣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退食从容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西食东眠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衣食税租 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饮食起居 指人的日常生活。 玉食锦衣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昃食宵衣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赘食太仓 指无功受禄。 足食丰衣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坐食山空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摘自gyjslw.com
6. 退食自公是什么意思?
【解释】: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还有其他树种也有提及:《晏子春秋·谏下十四》:“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 唐白居易 《太平乐词》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英烈传》第六三回:“大抵尝历艰难,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便自然奢华。”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家老小三口,无劳动力,靠收租子维持生活,比较节俭。”摘自gyjslw.com
7. 己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
从中可以看出钱太守是个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乐于思考,细心观察的人 钱太守断鹅,作者褚人获,(162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 原文:编辑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不平,讼于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伏罪.。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译文:编辑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gēng)在临江当太守,有许多突出的政绩。有个乡下人带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别的地方,回来后索要他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感到愤愤不平,便到衙门里去告那个店主。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给它们一张纸,笔和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没有人不感到惊讶。吃完饭,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钱若赓出来,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太守说:“因为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清淡;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认了罪。 解释:编辑 守:当太守。 持:拿着。 索:要回。 状:陈述。 不:同“否”。 少顷:过了一会儿。 万历:明神宗年号。 临江:地名,在今江西省。 讼:打官司。 公:你,此指太守钱若赓。 卿:你。 谓:认为。 市:集市。 使:让。 异:突出。 供状:供词,这里作动词用,写供词。 退食:吃完饭。 少顷:过了一会。 故事:编辑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太守。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与店主评理。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太守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全部取来,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话。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 钱若赓似乎对案子漫不经心,刚布置完毕,就若无其事地用餐去了。过了一会儿,他派人出来探问;“鹅招供了没有?” 看守鹅的差役一个个忍笑答道:“没有。” 不久,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巡视分关着的鹅,他看过以后,微笑着颔首捋须,自言自语:“嗯,好,好,它们已经招供啦。”差役们望过去,只见4只鹅除各自拉了些屎外,纸笔砚台丝毫未动。他们真的不知道钱太守卖的什么“关子”。突然,钱知府伸手指向其中的一只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只就是那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如何作出来的呢?原来,他是位富有生活经验的太守。他知道,乡下的鹅吃的是野草,粪便是清淡的;城里的鹅吃的是谷子,粪便呈现黄色。要确定鹅的主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查看一下鹅粪便一清二楚。 钱若赓把自己断案的依据讲出后,那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店主顿时脸色煞白,连忙磕头谢罪。 文言知识编辑 说“因” “因”有副词、介词、连词三种用法。作副词时,相当于“就”、“于是”,如上文“因指一鹅曰”,句中“因”就是这种用法;作介词时,有“通过”、“趁着”、“依凭”等意思,如“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中的“因”就是“趁着”的意思;作连词时,是“因为”,“由于”的意思,如“因噎废食”中的“因”就是这种用法。摘自gyjslw.com
8. 退食自公什么生肖
N,您好我的朋友,我觉得这里最有可能的生肖就是蛇还有牛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就以上的内容仅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嗷…摘自gyjslw.com
9. 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古代官员早上卯时(早晨五至七时)上班。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摘自gyjslw.com
10. 闲庭不扰,退食自公,远览形势,虔心净域什么意思
通俗地讲就是一边凉快去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1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