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安()()国”「安邦治国」

2024年01月27日成语大全39

成语“安邦治国”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安邦治國
成语读音:ān bāng zhì guó
成语简拼:ABZG
成语注音:ㄢ ㄅㄤ ㄓˋ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安邦定国
反义词:祸国殃民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成语用法:安邦治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
成语造句: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冰心《斯人独憔悴》)
英文翻译:to effect good administration and stability for the country

成语“安邦治国”的扩展资料

1. 王冕给了朱元璋什么治国安邦的政策?
仁义治国的政策。大概内容如下:“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不见方国珍么?”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1982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全面拨乱反正。在继承和发扬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践需要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制定出1982年宪法。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了这部建国后的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在结构上,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四章,共138条。1982年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加强了对公民利的保障,宪法结构也作了符合世界宪法发展趋势的调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屈原本可以治国安邦,为何最终被驱逐?
说起屈原,我们刚过了一个与他相关的节日——端午节。大家都应该了解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这样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那这段上千年的往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屈原本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楚国,然而却遇见了这样一位不明事理的君王,实在是不幸之事。他希望能够帮助楚国恢复到往日的强大,能够在乱世当中再次崛起,然而他未曾碰上明君,这一切终究成了化为泡影。
屈原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接着又因为积极参与合纵和连齐抗秦之事而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在那之时,楚国之中的诸多朝政大事都是要听从屈原的意见。 由于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他提出了变法之事,制定出各种法令,与旧贵族和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当变革深入进行之时,在百姓之中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楚国形式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被覆灭的命运。他的变法也因为触及了贵族的力,令贵族们所反感,屈原自然就处于众矢之的。贵族势力对其变法的不满,为了除掉屈原,于是他们便不停的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还安排了不少小人诬陷屈原的政治能力。
然而当时的楚怀王也是一个不明是非的主。他本人较好自大,虽有一点政治才能,然而却容易自满,在奸臣的蛊惑诱骗之下,变得更加的不明事理、昏庸起来。由于屈原太过于正直,为人处世不够圆滑,采取的方式比较直接,所以引起了楚怀王的不满,再加上小人的谗言,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恩宠。由于他的变法触及的贵族势力的利益,所以他家族背后庞大的势力也放弃了他。
失去楚怀王的信任、家族背后强大的势力,以及奸臣的诽谤,屈原被驱逐他地,无可奈何之下,他跳下了汨罗江,然而他依旧深爱着楚国。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学文能治国安邦求下联
学文能治国安邦 习武可开疆拓土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轩昂气宇俏儿郎,安邦治国好须眉。什么意思、
第一句是夸这个男的长相好看(。・ω・。)。第二句意思是对国家能很好的报效。总之就这个意思啦。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安邦治国平天下,自由周公孔圣人.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但是,孔子的心中有他的圣人。 孔子心中的圣人是谁?周公,确切地说,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旦。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圣人。孔子反复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德和智慧都体现在他的身上。周公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和文学家。历朝历代,人们对于周公的尊崇从来没有改变过。 周公是中国文化的先圣、至圣,将中国文明推向了最高峰。我们今天的文化观念,道德礼仪,风俗习惯,都是由周公创立,一直传承至今。孔子一生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倡导周公的政治理想和周礼文化,老子的《道德经》不过是对周公整理编写的《周易》的读后感。总结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一个重要的人物是黄帝,实现了天下归一,带领中国人进入文明社会,是人文初祖。第二个便是周公,开创了中国文化,将中国文明推向了极高境界,是先圣、至圣。不夸张地说,周公缔造了周朝的繁荣,也缔造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政治和道德文明,他的民本思想,直到今天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 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没有走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范畴,而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则不过是周公思想的不同解读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中国历史上“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文能治国的,诸葛亮,,汉景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唐玄宗李隆基,宋代的几乎没有,寇准,虽然北宋的徽宗,文采超群,书画高人一等,但最后还是为了个花岗岩,断送了北宋,明的有朱元璋,清的有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文采好得不得了,对各臣文学进行歪曲,才会大量制造文字狱,以便控制学者的思想.民国时期的有孙中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毛主席,周总理.武能安邦的有周武王,李广,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还有武则天,一代女枭雄,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哥舒瀚,安禄山,史思明,虽然很多是于胡人,但能把唐朝搞成那样衰败,如果用他们的谋略来安邦的话,确实是人才.宋太祖赵匡胤,杨业,明朝的成祖朱棣.清朝的武能安邦的康熙和乾隆也算是吧.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治国安邦的意思
治国安邦 [zhì guó ān bāng][解释]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自]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贞观政要》反映了怎样的治国安邦之术?
你好,反映了治国安邦就需要善用人才这个道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刘邦做过什么治国安邦的大事?
前205年(汉二年)52岁,十月,项王密使九江王等杀义帝于江中。三月,为帝发丧,声讨项羽。 前204年(汉三年)53岁,四月,陈平施反间计,范增闻项王疑之,乃离去,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前203年(汉四年)54岁,武涉、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为所动。 八月,楚、汉讲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王归还太公、吕雉,撤兵东去。 汉王接受张良、陈平建议,率军尾追楚军。 前202年(汉五年)55岁,十二月,垓下之战,项羽失败自杀,楚汉之争以汉王的胜利而告终。 二月甲午,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更王后(吕雉)曰皇后,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十月,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高帝接受陈平建议,决定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前200年(汉七年)57岁,十月,群臣依叔孙通所定礼仪朝高帝于长乐宫,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高帝亲率兵北伐匈奴,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于白登七昼夜,赖陈平奇计,始得脱险。 前199年(汉八年)58岁,九月,自洛阳返长安。接受娄敬建议,决定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前197年(汉十年)60岁,五月,太上皇死。 前196年(汉十一年)61岁,冬高帝击败陈豨叛军。淮阴候韩信阴谋在长安叛乱,击吕后和太子。 正月,吕后与萧何合谋,诛杀韩信。 前195年(汉十二年)62岁,十月,高帝破英布军于蕲西,英布败走江南。 高帝还,留沛十余日,与父老故旧宴饮,作《大风歌》。高帝征英布中流矢,归长安后,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叔孙通等苦谏乃止。 立遗嘱与吕后,以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辅政。 四月甲辰,高帝病逝于长乐宫。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文能安邦治国平天下
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马定乾坤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齐家治国安邦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古代那些要想要成为君子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要入朝为官成为宰辅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如何治国安邦实现久安
治国安邦最主要的是国计民生问题,只要国民幸福安康,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要想国民幸福首先就要提高国民的人均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1.定国安邦,治国安邦根本在于什么?
定国安邦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于人民群众。
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扩展资料:
人名群众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1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