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的成语「口不应心」
成语“口不应心”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kǒu bù yìng xīn成语简拼:KBYX
成语注音:ㄎㄡˇ ㄅㄨˋ 一ㄥˋ ㄒ一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口是心非、心口不一
反义词: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读音纠正:应,不能读作“yīnɡ”。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成语用法:口不应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你答应了不卖书,怎么又口不应心,卖了呢?
英文翻译:words not agreeing with the heart <carry fire in one hand and water in the other>
成语“口不应心”的扩展资料
1. 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口是心非」注释: (1)嘴巴虽说是的!是的!心裏却不作如此想。即说的话是一样,心中想的又是另一样。(2)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即口说和心中想的不一样。形容一个人的虚伪和欺骗。 造句: (1)我看他必定口是心非,心术不正,不可采信。(2)虽然菜煮的并不好吃,但他仍口是心非的对新婚妻子赞赏有加。 相关成语: 口蜜腹剑,心口不一,口不应心,言不由衷,言行相诡,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口快心直,心口合一,心口如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带不和心的成语
漫不经心、
心绪不宁、
心照不宣、
心不在焉、
漠不关心、
贼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
眼不见,心不烦、
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心不足蛇吞象、
力不从心、
居心不良、
皇天不负有心人、
心口不一、
心神不宁、
口不应心、
壮心不已、
贪心不足、
众心不安、
民心不壹、
人老心不老、
心服口不服、
人心不古、
皇天不负苦心人、
于心不安、
心术不定
不到乌江心不死、
矢心不二、
力不副心、
面和心不和、
不得人心、
心不二用、
心神不安、
手不应心、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于心不愧、
居心不净、
知人知面不知心、
民心不一、
词不悉心、
不臣之心、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称应不众无心口守二一如瓶词始终意这16个子要组成7个成语
守口如瓶,始终如一,称心如意,心口如一,心口不一,口不应心,众口如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不()()成语
魂不附体、目不暇接、数不胜数、妙不可言、漫不经心。
一、魂不附体
白话释义: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唬得两个魂不附体。”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二、目不暇接
白话释义: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也说目不暇给(jǐ)。
出处:《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羽军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接。”
朝代:清
作者:郑燮
三、数不胜数
白话释义: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朝代:近代
作者:郁达夫
四、妙不可言
白话释义: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出处:《朱子语类》:“孟子文章,妙不可言。”
朝代:宋
作者:朱熹
五、漫不经心
白话释义: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
出处:《诵幢小品·存问》:“有司漫不经心。”
朝代:明
作者:朱国祯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