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应”「报应不爽」
成语“报应不爽”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報應不爽成语读音:bào yìng bù shuǎng
成语简拼:BYBS
成语注音:ㄅㄠˋ 一ㄥˋ ㄅㄨˋ ㄕㄨㄤ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成语用法:报应不爽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等。
成语造句: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4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成语“报应不爽”的扩展资料
1. 坏事做多了,会不会遭报应阿弥陀佛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实不虚。
大安法师---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现报,生报,后报。异熟果即于生报或后报。
一次,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有人今世行善,到临命终时,他反而转生到地狱;还有一种人,他今世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死后却转生到天上。”阿难尊者就不理解,为什么恶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狱里去了,原因何在?善恶报应的原理怎么体现的?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就觉得没有因果报应。由于他就不相信因果,由此推演而不相信净土法门。这确实是相信因果的瓶颈。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对此严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理论上圆满的解答,因果的法则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则,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
佛法对此问题的解答:这在法相唯识宗中称为异熟果。就是你现在造的业,是在不同时空态中报,即是异时异生而成熟果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报论》讲到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
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异熟果即于生报或后报。
今世行善,死后堕地狱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造的恶先成熟了。他堕地狱是他前世造的地狱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狱的报。但今世所行善,会在以后时空态受报。
今世造恶,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则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
这一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表示很大的怀疑,其实异熟果的情况在我们生命流转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
例如一个修行人生了重病,那是否表明他修行没有功夫,或者修行没有用?戒贤论师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种病,痛苦到要自杀。他要自杀时,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等大菩萨现前告诉他:你原来曾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而且告诉他:“三年之后,大唐国玄奘法师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论师心境才稳定下来,慢慢忏悔业障,继续修行,病渐渐好起来。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法师来向他学法相唯识。戒贤论师的弟子向玄奘法师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情况,由于实在太苦,那位弟子都哭得说不下去。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关于报应的古诗词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唐代《涅盘经》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先秦佚名《尚书·太甲》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3、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北宋苏轼《三槐堂铭》
解释: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
4、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北宋李昌龄《太上感应篇》
解释: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北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解释: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因果报应可信吗?为什么那些骗子不会死?
阿弥陀佛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当然可信,你说坏人暂时恶报没有到来,那是时候未到。
净空法师---恶人享福,善人在那里受罪,是怎么回事。
逆生死轮回的十种心,第一个,佛劝导我们,要「明信因果」,这四个字好。明是智慧,不是迷信,对於事实真相,你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对这个因果真的相信了。佛说一切经都不离因果,世间法不能脱离因果,佛法也不脱离因果。因果绝非迷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决定不会种豆会得瓜,种瓜会得豆,没有这个道理,那因果就不相应了。所以,善因一定得善果,结果,恶因必定感恶报,这哪里会错。
可是我们也许会看到社会上有一些现象,似乎跟佛法讲的不太相应。我们看那些恶人享福,善人在那里受罪,生活极端的困苦,这好像跟佛法讲的因缘果报的事实不相吻合。这是什么?这是你对因果的理论与事实,你没搞清楚,你没搞明白。所以佛这四个字,第一个是「明信因果」,你不明白,你才产生误会。因果通三世,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相信、要肯定。任何一个众生,他有过去世、有现在世、还有未来世,因果通三世。前世修善、积德,这是种的善因,这一世得大富大贵,他享的是果报,他这个果太大了,今生纵然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他那个余福还享不尽,所以他继续还在享福。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一生当中,他只享福,又造罪业,又不肯再修福,福报虽然大,消耗得很快。很大的福报,也许他这一生,一直到他临终,都是大福报现前,他的罪报没有现前,但是他底下一代就衰了,这是我们常常看见的。还有一些福报也很大,但是没有这么大,他享福,也不肯修福,也在那里造罪业,享个二、三十年他就败了,这现在一般讲破产了,他就败了,他的晚年保不住,这是说他的福报,就在他那几年当中统统消耗尽了。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很多。修福的人,这一生生活非常困苦,那是过去生中没有修福,他现在感受这个果报,他今天修福、积善,种的这个好因,他来生得富贵。所以,富贵的人不是生生富贵,贫贱的人也不是生生贫贱,老天爷待人很公平,这一生享福,来生受罪了,这一生受罪的人,来生享福了,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通达事实真相,这一生当中,认真努力的断恶修善、忏除业障,他那个果报,这一生就能现前,就能够享受到,这是个聪明人、明白人。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是不是有缺陷?
因果报应理论特别特别的深奥复杂,并不是凡夫俗子所理解的这样。因为在佛经中讲真正的业果之理,只有佛的瑜伽现量可见凡。夫只能依靠的是信解比量,所以市面上很多轻言因果报应的理论都是个人主观一种情感上的。带有很大混乱性质的推测而已,不能算是可信赖的东西。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劝善,报应分明因果报应,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1、天理昭彰的出处:
今司马受戮,天理昭彰。(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
译文:如今司马受到杀戮,现上天主持公道,惩恶劝善报应分明。
2、报应不爽的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译文:男男女女,人那么多,没有哪一个不说这是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劝善,报应分明因果报应,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扩展资料:
天理昭彰的近义词:天理难容
天理难容,读音:tiān lǐ nán róng。汉语成语,释义: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现才看到与人结冤仇终会有报应,才会相信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用于感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报应不爽
百度百科--天理昭彰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