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眉巾帼的意思是啥

2024年02月07日成语大全114

成语“须眉巾帼”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xū méi jīn guó
成语简拼:XMJG
成语注音:ㄒㄨ ㄇㄟˊ ㄐ一ㄣ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巾帼英雄、巾帼须眉
成语出处:柳亚子《长松山房歌》:“放毫谁写长松图?须眉巾帼南海何。”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须眉:男子;巾帼:女子。称女子而有丈夫气概者
成语用法:须眉巾帼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造句:李清照堪称须眉巾帼

成语“须眉巾帼”的扩展资料

1. 古诗文中汗青、桑梓、须眉、巾帼、布衣分别指代什么
汗青-史册桑梓—家乡、故乡须眉-男子巾帼—妇女的代称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巾帼、须眉都是形容女人的吗?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
巾帼、须眉都是形容女人的。
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扩展资料:
一、由来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
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二、典故
梁红玉出生在淮安,从小热爱劳动,习文练武。当金兵侵犯到淮河流域时,为避兵祸,随母亲到镇江,与当时作为下级军官的韩世忠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婚后,在梁红玉辅佐下,韩世忠屡立战功,升官至浙西制置使。
公元1130年上半年,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领10万大军,满载劫得的金银珠宝,今嘉兴、苏州,沿着大运河来到镇江,企图通过镇江北撤,当时43岁的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率领8000水军守卫镇江。敌众我寡,韩世忠急与夫人梁红玉商量计策。梁红玉提出用埋伏之计御敌,韩世忠大喜。
韩世忠站在楼船上一眼望去,只见江面上来了黑压压一片船只。那是金兀术率领的500多艘战船。他们耀武扬威,横冲直撞,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驶了过来。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她英姿飒爽,猛然击起战鼓。
一通战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的芦苇荡,迎战金军。二通战鼓,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隐进了茫茫芦荡。金兀术以为他们与以前遇到的宋军一样,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了埋伏圈。
对金兵的举动,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了第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埋伏在芦荡里的战船,脱掉伪装,嗖地飞向敌军。守军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个个惯熟水性,梁红玉平时又十分注重操练他们,和金兵大战个个都以一当十,派上了大用场。
他们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金兵的船;有的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巾帼须眉的意思是?
【成语】巾帼须眉【读音】jīn guó xū méi 【解释】: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出自】:清·沈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仆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望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须眉”“垂髫”“巾帼”的含义是什么?
须眉指男子,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称须眉。垂髫指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巾帼指妇女,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相关词语的详细解释
须眉, 拼音:[xū méi]
胡子和眉毛:
《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说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
《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垂髫[chuí tiáo] 
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 戴名世 《姚符御诗序》:“ 符御 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 《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巾帼[jīn guó ]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
《晋书·宣帝纪》:“ 亮 ( 诸葛亮 )数挑战,帝( 司马懿 )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
后因以为妇女的代称:
明· 沉璟 《义侠记·征途》:“须髯辈,巾帼情,人间羞杀丈夫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椀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帼。”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巾帼不让须眉】中“巾帼”什么意思?“须眉”什么意思?
帼guó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魏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须眉胡子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巾帼与须眉的来由是什么啊??
1、巾帼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
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2、须眉
清代徐时栋的《烟屿楼笔记》中有“古人称男子为须眉”的话。《红楼梦》中也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说法。为什么要称男子为须眉呢?有一种解释是:古时男子以须眉浓密秀丽为美,而只有男子的须眉才浓密,所以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称。
但是,须是男子所独有,眉毛则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合实际。原来,古代妇女有剃眉的习惯,剃去眉毛后再画眉。而画的眉毕竟不是’真’的,看起来有而实际上无。这样,眉也可视为男子“独有”之物。男子被称为须眉,道理就在这里。
扩展资料
古代的著名“巾帼”
1、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2、冼夫人
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
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3、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巾帼须眉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巾帼须眉
(
jīn
guó

méi
)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


清·沉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仆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


偏正式
运用了借代手法
巾帼指妇女
须眉指男子汉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古诗文中须眉,巾帼,同窗各指什么
1、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2、巾帼——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晋书·宣帝纪》:“ 亮 ( 诸葛亮 )数挑战,帝( 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后因以为妇女的代称。3、同窗——同在一起或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我俩是同窗。 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巾帼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须眉的意思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14回:“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须眉和巾帼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男人和女人的外形特征借指男性和女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1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