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隔墙”的成语「隔墙有耳」
成语“隔墙有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é qiáng yǒu ěr成语简拼:GQYE
成语注音:ㄍㄜˊ ㄑ一ㄤˊ 一ㄡˇ ㄦ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成语用法:隔墙有耳紧缩式;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成语造句: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英文翻译:Walls have ears. <Beware of eavesdroppers as little pitchers have long ears.>
俄文翻译:и стéны слышат
日文翻译:壁(かべ)に耳(みみ)あり
其他翻译:<法>les murs ont des oreilles
成语谜语:墙外人
成语“隔墙有耳”的扩展资料
1. 隔墙有耳的物理解释要分几种情况,归纳: 1.如果房间打开门窗,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当遇到高大的障碍物时被反射,隔壁房间能清楚地听到。2.如果房间门窗关闭,声音通过空气---墙壁---空气传播,声音很弱。3.如果房间门窗密闭(门窗的缝隙要加强防漏)即相当于密室,人必须贴在墙上听,或制作纸筒放大声音窃听。4. 另外,假如有缝隙,声波会衍射,那就很容易传播了
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什么是隔墙有耳,哪里有买啊?
一种通过电子元器件放大环境声音并输出的电子产品,这几年开始火的,也叫‘隔墙听’或‘隔墙拾音器’,常见有的国产的,国产加强的HY929和台湾听,效果和价格各不相同,十目网上有很多产品实物图和使用评价,可以参考。
公益成语:gyjslw.com
3. 隔墙有耳是什么短语
隔墙有耳,紧缩式成语。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近义词: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垣有耳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结构:紧缩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谜语:墙外人
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隔墙有耳 是什么声象现象
衍射可以理解为“绕射”,即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下同)继续传播的现象。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波的波长大于或等于障碍物的尺寸。 当波的波长较小时,则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表现出直线传播的特点:如光的波长较小,所以我们常说光沿直线传播;但当障碍物尺寸也较小时,则光也会发生衍射现象,生活中的实例有:物体影子的边缘是模糊的,没有清晰的边界,就是因为光发生了衍射。 声波的波长一般较大,声波的波长范围为17米至1.7厘米(人耳),所以声音往往可以绕过较大尺寸的物体,如墙体等。再如生活实例:夜晚迎面开来亮着大灯的汽车向你鸣笛,你用一只手掌放在眼前可以遮挡汽车的灯光,却不可以用一只手掌放在耳朵前遮挡汽车的喇叭声。
公益成语:gyjslw.com
5. 隔墙有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窃听,自樗里疾首次使用此术后,后世经久不衰,并愈演愈烈。譬如东汉太监张让振小太监为间,窃听何进与太后密谈,从而设计诱杀了倾一时的何进;南北朝宋武帝刘裕派刘穆之为间,经常于宴请宾客之际,’布耳目以为视听’;宋文帝刘义隆对臣亲族也放心不下,常常亲身’身藏屏后,隐听闻之’。当他与文武大臣密谈时,为防有人窃听,每次都要秉烛四下察看一番才行;唐代名将李光弼攻邳州时,派郝廷玉为间,’自地道入,得军号’,里应外合,大破敌军;唐代叛将史思明派间谍躲藏在床下,窃听乌承恩将军父子夜间谈话,从而挖出除掉了唐军潜伏在其军中的卧底;清代皇太子胤,常常于深夜潜至康熙的寝室,以刀划破蓬布,’裂缝而视’,日夜监视窃听康熙的一言一行;叶赫那拉氏于咸丰皇帝弥留之际,在夹墙内窃听其与慈安太后及肃顺等人的密谈,从而控制了宫廷大,铲除异己。从反间谍的角度看,窃听也常被用来反间。因为窃听是古今中外获取情报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它使人认为暗中窃听到的情报肯定是真实无假的。于是一些反间谍者就利用了这一点。像春秋苗贲皇、宋代岳飞、明代王守仁、清代皇太极等人,都是利用敌俘,故意给他们造成一个’窃听’的机会进行反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