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的成语「求贤下士」
成语“求贤下士”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qiú xián xià shì成语简拼:QXXS
成语注音:ㄑ一ㄡˊ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求贤用士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 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成语用法:求贤下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成语造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乞陛下特恩,赐以冠带,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见圣主求贤下士之至意。”
成语“求贤下士”的扩展资料
1.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历代鲜明君主对待人才的态...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曹操光脚迎接许攸,最终荡平天下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争霸中原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成就伟业历史告诉我们 凡是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方面是都有一套的
内容来自gyjslw.com
2. "周公吐哺"意思是说周公为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周公吐哺,说的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代表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先人后己的一种态度。如果周公把食物咽下去,身体肯定是需要花时间咀嚼和消化的,人在消化食物的时候注意力等精神是不够集中,见到人才的时候,如果带着一种消化不良的样子或者是刚刚吞下食物的样子出现,人才会觉得周公不够重视他,就不会真心效力或者离去。总之,古代的人非常重视礼仪,关注领导者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位居高位的人不论是举手投足、还是面部微表情等,事无巨细都会落人眼、入人言。周公这样的人物,更是受到各方面人瞩目,所以他的治世态度、礼仪、人际交往、求才问贤等管理事物是不敢丝毫的怠慢,正是这样的态度,才会让“天下归心”。
内容来自gyjslw.com
3.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下一句是什么?
礼贤下士是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于褒义词。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李巡、张参在幕府。”
求贤若渴
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指珍惜人才。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2、《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3、元·脱脱等《宋史·窦贞固传》:’求贤若渴,从谏如流。”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三顾茅庐中描写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坚...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1](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2]
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