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唤奈何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

2024年02月22日成语大全104

成语“徒唤奈何”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ú huàn nài hé
成语简拼:THNH
成语注音:ㄊㄨˊ ㄏㄨㄢˋ ㄋㄞˋ ㄏㄜ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徒呼奈何
成语出处: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成语用法:徒唤奈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无可奈何。
成语造句:孙犁《我和青年作家》:“谁也没有办法,只能徒唤奈何。”
英文翻译:regret in vain

成语“徒唤奈何”的扩展资料

1. 季羡林《听雨》我潜心祝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这一句话如何理解……
听 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4、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15、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16、“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17、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18、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19、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14、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 15、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1分) 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1分)
16、“悲欢离合总无情”(1分);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17、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各1分)
18、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C 20、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 (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1分)(3)对社会:关注民生。(1分)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这句话怎么赏析
若解释不全面的话,就请君莫笑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这句话大体上写出了作者苦闷心情,但他却能够拥有着“不恨”的宽阔胸襟,最后的那“只恨”是作者对当时周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略有感慨,而联在一起的句子,就显出了作者的遗憾“吹梦成今古”,也就是说,“最初”的梦破灭了,已经变为了“历史” 另外,想要知道作者的心思的话,最好还是调查一下关于当时他的事情比较好,因为诗的灵感来源于四周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这首诗出自``?
陆游的《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写下了《沈园》诸诗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徒”的所有意思


〈动〉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go on foot;walk]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无事闲行)


〈名〉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soldier]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clique]
原屏咎之徒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岂为我徒。——《左传·襄公三十年》
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法》
郯子之徒。——唐·韩愈《师说》
佞誉诬谀之徒。——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得志之徒。——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与其徒置酒酣歌。——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党徒;僧徒;教徒;徒(随从人员);徒侣(徒伴,朋辈;同伴)
服徭役的人 [slave]
迁徙之徒。——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徒御(拉车和驾车的人);徒役(服劳役的人);徒奴(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徒夫(服劳役的罪人);徒士(服役的人);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徒孥(泛指罪犯,犯人)
门徒,弟子 [pupil]
仲尼之徒。——《孟子·梁惠王上》
传诸其徒。——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徒侣(门徒;学生);徒友(门徒和朋友);徒羽(门徒;党羽);徒党(门徒;党羽);徒(门徒;部);门徒
地位低的人 [person]。多指坏人。如:奸徒(奸险的人);无耻之徒;匪徒
奴仆 [housemaid]
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白行简《李娃传》
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imprisonment]。如:徒罪(徒刑之罪);徒系(囚犯);徒流(徒刑与流刑)
众,很多的人 [crowd]。如:徒舆(众人);徒众(下群众;门徒,弟子);徒附(依附于豪门、势人家的人众);徒庶(民众)



〈副〉
独,仅仅 [only]
徒以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以吾两人在。
徒慕君之高义。
徒见操书。——《资治通鉴》
又如:不徒无益,反而有害;徒有其表
徒然,枉然 [in vain]
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徒糜弹药。——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徒苦(徒然受苦;白吃苦);徒恨(徒然抱恨);徒食(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徒善(空有善心);徒尔;徒说(白说;空说);徒语(徒言,白说);徒处(无所为);徒设(虚设)


〈形〉
光,裸 [bare]。如:徒裼(赤足露体);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
空 [empty]。如: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单纯 [simple]。如: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徒马(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徒步
túbù
[go on foot]∶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明·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common people]∶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infantry]∶步兵
徒弟
túdi
[apprentice;disciple;pupil] 从师学艺的人
徒歌
túgē
[singing without music accompaniment] 指唱歌时没有伴奏,即清唱
徒费唇舌
túfèi-chúnshé
[waste one’s breath;spend one’s breath;whistle down the wind] 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镜花缘》
——亦作“徒废唇舌”
徒唤奈何
túhuàn-nàihé
[regret in vain;utter bootless cries] 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徒劳
túláo
[futile effort;fruitless labor]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徒劳跋涉
徒劳无功
túláo-wúgōng
[futility;make a futile effort;flog a dead horse;mount on a dead horse;shoe a goose;work to no avail]∶徒劳的尝试或无用的姿态
他们的种种失败,徒劳无功,简直像花儿和昆虫适合于共生一样惊人
[water haul]∶徒劳无成效的努力;常指空跑一趟而未遇见想要找的人
徒劳无益
túláo-wúyì
[futility;make a futile effort] 白费力气,没有一点好处或成效
武力在经济上的徒劳无益
徒然
túrán
[only]∶仅仅如此
[without cause or reason]∶无缘无故;偶然
皆不徒然
[for nothing;in vain]∶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我找不到他们,徒然跑了半天
徒涉
túshè
[wade across;wade through;ford] 从河水中走过去
水浅可徒涉
徒手
túshǒu
[bare-handed;empty] 赤手空拳
徒手夺刀

túshǔ
[apprentices] 徒众,众
召令徒。——《史记·陈涉世家》
徒皆曰。
徒孙
túsūn
[disciple’s disciple] 指徒弟带的徒弟
徒托空言
tútuō-kōngyán
[jaw but do nothing;make empty promises;blow bubbles] 光有满嘴空谈,不办实事
徒跣
túxiǎn
[go barefoot] 赤足步行
免冠徒跣。——《战国策·魏策》
徒刑
túxíng
[imprisonment;prison sentence]∶刑罚名。将罪犯拘禁于一定场所,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其名始于北周。今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
[term of imprisonment]∶服刑期
判十年徒刑
徒有虚名
túyǒu-xūmíng
[unwarranted reputation] 空有其名声,毫无实际。亦作“徒有其名”
徒长
túzhǎng
[spindling;excessive growth of branches and leaves] 植物只长茎杆而不长花或果实的情况
徒子徒孙
túzǐ-túsūn
[generations of followers of a school;adherent;disciples and followers;hangers-on and their spawn] 门徒及门徒之徒。比喻由一师所承。亦指爪牙、帮凶


ㄊㄨˊ
步行:~步。~涉。
空:~手。
白白地:~然。~劳无益。
只;仅仅:家~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郑码:OIBO,U:5F92,GBK:CDBD
笔画数:10,部首:彳,笔顺编号:3321212134
apprenticeemptyfollowerin vainmerelyon footpersonsentence
师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徒叹奈何是什么意思?
您好!徒叹奈何--虽然不合自己的心意,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某物或某人没有任何办法。。。。希望您满意。。。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钗头凤翻译?
Phoenix on the tip of hairpin还是说你要全词?但叫钗头凤的有很多首词啊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徒是什么意思
徒:白白地;徒然。这句话是说“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悲伤也没用了。”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鞭长莫及,徒唤奈何什么意思?
鞭长莫及徒唤奈何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无力解决目前的困境,只能顺其自然。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请教一个字的读音
应为“说”,说话之说。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塌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好辛苦!
这样的感情体验,到了纳兰性德笔下,获得了这样充满诗意的表述:”辛苦最怜天上月“!
不是吗?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等得好辛苦,盼得好辛苦!
人间夫妇,往往如此。
词人夫妇,更是如此。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菩萨蛮》)纳兰性德身为宫中一等侍卫,常要入值宫禁或随驾外出,所以尽管他与妻子卢氏结婚不久,伉俪情笃,但由于他的地位独特,身不由己,因此两人总是离别时多,团圆时少,夫妇二人都饱尝相思的煎熬。
而今,仅仅是婚后三年,卢氏年仅二十一岁芳龄,竟然离纳兰性德而去了,这更是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终生痛苦与遗憾!
特别是因为,卢氏不仅与纳兰性德是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他们更是胸襟、志趣都非常投合。纳兰性德的同年、平湖词人叶舒崇有文云:“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寸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足见纳兰性德与其亡妻深具的琴瑟音通的心谊。
在难以消释的痛苦中,纳兰性德心中的爱妻逐渐化作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词人在《沁园春》序言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能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这是一个凄切的梦,也是一个美丽的梦。纳兰性德希望这个梦真的能够实现,希望妻子真的能向一轮明月,用温柔的、皎洁的月光时刻陪伴着自己。他还想:如果高处不胜寒,我一定不辞冰雪霜霰,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去温暖爱妻的身、爱妻的心。
人们不会忘记《世说新语》中那段凄恻动人的故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荀奉倩就是荀彧之子,其妻曹氏,是曹洪的女儿。荀奉倩为伤悼爱妻而亡,死时年仅二十九岁。荀奉倩与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说明,夫妇之间的冷暖本来就是相通的。不论是同在人间,还是已有人天之隔。由此我们想到,纳兰性德将自己的词集名由〈侧帽〉改为〈饮水〉,虽是去〈五灯会元〉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语意,但其情感内涵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吧。
尽管有美丽的梦,但那终归是梦。尘世因缘毕竟已经断绝,令人徒唤奈何。
惟有堂前燕,依然软踏帘钩,呢喃絮语,仿佛在追忆这画堂深处昔日洋溢的那一段甜蜜与温馨……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泉下之人悲情不已,后死之人愁恨未歇。来年春日,那烂漫花丛中形影相随、双栖双飞的彩蝶,一定是词人与爱妻的精灵所化……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李煜的诗词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徒唤奈何是什么意思
【名称】徒唤奈何【拼音】tú huàn nài hé【解释】白白叫喊,无可奈何。【出处】《回顾长征·遵义会议的光芒》:“可是他们只好望着波涛汹涌的金沙江水,徒唤奈何了。”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赏析 译文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好辛苦! 这样的感情体验,到了纳兰性德笔下,获得了这样充满诗意的表述:”辛苦最怜天上月“! 不是吗?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等得好辛苦,盼得好辛苦! 人间夫妇,往往如此。 词人夫妇,更是如此。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菩萨蛮》)纳兰性德身为宫中一等侍卫,常要入值宫禁或随驾外出,所以尽管他与妻子卢氏结婚不久,伉俪情笃,但由于他的地位独特,身不由己,因此两人总是离别时多,团圆时少,夫妇二人都饱尝相思的煎熬。 而今,仅仅是婚后三年,卢氏年仅二十一岁芳龄,竟然离纳兰性德而去了,这更是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终生痛苦与遗憾! 特别是因为,卢氏不仅与纳兰性德是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他们更是胸襟、志趣都非常投合。纳兰性德的同年、平湖词人叶舒崇有文云:“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寸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足见纳兰性德与其亡妻深具的琴瑟音通的心谊。 在难以消释的痛苦中,纳兰性德心中的爱妻逐渐化作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词人在《沁园春》序言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能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这是一个凄切的梦,也是一个美丽的梦。纳兰性德希望这个梦真的能够实现,希望妻子真的能向一轮明月,用温柔的、皎洁的月光时刻陪伴着自己。他还想:如果高处不胜寒,我一定不辞冰雪霜霰,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去温暖爱妻的身、爱妻的心。 人们不会忘记《世说新语》中那段凄恻动人的故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荀奉倩就是荀彧之子,其妻曹氏,是曹洪的女儿。荀奉倩为伤悼爱妻而亡,死时年仅二十九岁。荀奉倩与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说明,夫妇之间的冷暖本来就是相通的。不论是同在人间,还是已有人天之隔。由此我们想到,纳兰性德将自己的词集名由〈侧帽〉改为〈饮水〉,虽是去〈五灯会元〉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语意,但其情感内涵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吧。 尽管有美丽的梦,但那终归是梦。尘世因缘毕竟已经断绝,令人徒唤奈何。 惟有堂前燕,依然软踏帘钩,呢喃絮语,仿佛在追忆这画堂深处昔日洋溢的那一段甜蜜与温馨……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泉下之人悲情不已,后死之人愁恨未歇。来年春日,那烂漫花丛中形影相随、双栖双飞的彩蝶,一定是词人与爱妻的精灵所化……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等等。画角声声,牧马频骤,这不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吗? 岁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间满目荒凉,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穷的幽怨…… 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 词人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 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这首诗出自``?
陆游的《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写下了《沈园》诸诗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