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心”字的成语「存心养性」

2024年02月25日成语大全89

成语“存心养性”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cún xīn yǎng xìng
成语简拼:CXYX
成语注音:ㄘㄨㄣˊ ㄒ一ㄣ 一ㄤˇ ㄒ一ㄥ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修心养性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成语用法:存心养性作谓语、定语;指修心养性。
成语造句: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二程全书 外书十二》)

成语“存心养性”的扩展资料

1.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是...
【译文】追求仁义的人,本体要心存仁义滋养的天性,作用低对百姓的养护之心,如此从公众的利益着想,不存私心,才能够使人心悦诚服。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
杨时,北宋的儒学大家,程门立雪的那位,算是写这篇序文的作者朱熹的前辈。这是杨时的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0757.htm?fr=ala0_1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3. 存心养性什么意思
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人们常说的“存心养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存心养性就是保持人善良的本性,是儒家修炼内心的一种方法,出自《孟子,尽心上》。有一种说法是在凌晨12点的时候,这时黑夜刚刚结束,而白天还没有开始。这一时刻既不于善,也不于恶,可以达到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如果人能时刻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做到真正的“修生养息”,而这里的“息”就是指的这一时刻。
有一个典故,讲的是有一片山林。之前里面的树木长得非常茂盛,但是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而变得寸草不生。后来的人们看到就觉得这片山头原本就不会生长植被。但事实却是,这片山的特性是可以生长树木的。如果没有后期人为的砍伐,过一段时间,山林还会恢复成它原来的状态。所以孟子主张,人性的本质是不会被外界所改变的,就像这片山林一样,改变的只是形态。
所以想要不像这片山林一样变得寸草不生,内心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原来的善良本质,把自己的思想放空、心态要放平和。就像凌晨十二点一样,处于两种极端事物的中间位置,保持中立、温和、平稳,要维持住自己的本心,向着善良、更好地状态发展。好比遇见一件烦心事,静坐一会,做做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气息,把心态放空,过一会就会发现不好的情绪不见了。
总的来说,“存心养性”就是去掉周围纷繁的事物带给你的焦虑、愤怒、贪婪、欲望,保持善良的、仁爱的、真实的状态,只有维持住这样的心态,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一种纯粹的使命,知道人其实是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个体,你可以改变很多,但必须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用心去养“性”。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存心养性用英语怎么说
存心养性英文翻译_Intended cuhuring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6. 尽心知性以知天 存心养性以事天 语出何处 有何典故...
词 目 :存心养性。发 音 cún xīn yǎng xìng 释 义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回旧时答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出 处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示 例 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事天也。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7. 存心,知性!是什么意思?
知性概述  通俗的讲就是:有文化 有内涵 有修养的美丽女性“知性”,德文原文Verstand,也经常被译为“理智”或“悟性”。知性一词,原本是德国古典哲学常用的术语。康德认为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  知性  知性是指内在的文化涵养自然发出的外在气质,说白了就是让人拿眼睛一看就觉得此人有文化有内涵的气质,跟理性心计什么的没关系。  “知性”与“知性美”。这两个词经常用在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上,而且是用在正面的女性角色身上。个人理解,所谓知性似乎就是指与感性相对的所谓理性,而被赞为有知性的女性角色无非就是聪明敏锐,算计精准的女子,有点现代职业女性或者是女性幕僚的感觉。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