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精忠报国」

2024年02月27日成语故事121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

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 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 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 深明大义的母亲,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 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 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 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 独当一面, 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 均获全胜, ”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


精中教育和精忠报国有什么关系?
现在多作“精忠报国”,其实“尽忠报国”也对,二者为近义词。意思都为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二者都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上海辞书出社的《中国成语大词典》立“尽忠报国”为主条,解释为: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也作精忠报国。“精忠报国”为附见条,说:见“尽忠报国”。不难看出,“尽”为动词(去声,繁体写“尽”。上声的“尽”还有极、最和纵然、只管之意,繁体为“尽”),“精”算副词;在语法上,尽忠与精忠都作谓语、定语,表达的意思都是非常爱国,甚至牺牲生命。只是结构上有所差别,前者为“连动式”,后者是联合式。再从成语来源论,尽忠报国,出自北周末年《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精忠报国,始于宋高宗锦旗御书的“精忠岳飞”。据《中国历史年表》列,头尾相接,两朝相差547年。如果非要找出个中差别,那只能认为:“尽忠”,应是岳飞的报国决心;或是姚太夫人对儿子的要求。而“精忠”,则更多地表示了他人对岳飞的褒奖。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形容哪些人?
精忠报国就是指那些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奋不顾身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人。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在最开始是形容的谁?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最初当然是形容岳飞的,并且其母亲还在他的背上了刻上了“尽忠报国”这几个字。
岳飞于公元1103年出生于现在的河南汤阴县,少年时期就熟读读兵书;又因天生神力,习武之后在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斤,刀枪之法也是颇有成效。不久后因为臣童贯率20万大军北伐燕京兵败于辽,士兵紧缺,所以四处招募。岳飞即应征入伍,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不过后来因为其父亲去世,回家守孝暂时离开了军营,之后辗转到了山西继续从戎。
金灭辽之后,宋朝变相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导致金直接大举进攻北宋, 丢失大片国土。公元1126年金军于攻破太原后围困开封,宋钦宗一面求和,一面又让康王征召各路兵马会师于开封。从山西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在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的情形,还是想再次投军保家卫国,但是又担心年迈的母亲,心中十分纠结。
但岳飞母亲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妇女,支持他再次参军抗击金的入侵,还亲自用绣花针在岳飞后背刺上了“尽忠报国”四字勉励他, 岳飞即忍痛告别亲人,再次上战场为国杀敌 。后来在各种演义中就演变成了“精忠报国”,但无论是哪个字,都表明了岳母对其的训诫,而岳飞后来的所作所为也没有辜负母亲。
从这次参军到被秦桧谋害致死为止,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多次收复失地。又因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以身作则,故打造出了一支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金人说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后世人们为了怀念、追忆岳飞的丰功伟绩,即将“精忠报国”作为对他一生的盖棺定论。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什么意思
意思是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精忠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注音是jīng zhōng bào guó,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
扩展资料
近义词:尽忠报国。
反义词:卖国求荣。
语法: 联合式;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典故: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为“尽忠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忠报国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 歌词
精忠报国 - 屠洪纲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扩展资料
《精忠报国》
是歌手屠洪刚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涛作词,张宏光作曲。收录在屠洪刚1999年发行的同名辑《精忠报国》里 。歌曲内容反应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戎马一生,歌颂岳飞精忠报国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精忠报国》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悲戚雄壮的气氛,壮丽恢弘的气势,悲愤苍凉的基调,成功地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它是岳飞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民族情绪和民族矛盾的体现,得益于它把当时人们的心理境况和怀怒未发的气愤表现了出来,成了那个时代的代言之音。
屠洪刚
196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即进入铁路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开启了演艺生涯。1988年,21岁的屠洪刚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优秀歌手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精忠报国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歌词
精忠报国
歌曲原唱:屠洪刚 
填    词:陈涛 
谱    曲:张宏光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
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
血泪满眶,马蹄南去
人北望,人北望
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
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
血泪满眶,马蹄南去
人北望,人北望
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马蹄南去
人北望,人北望
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扩展资料:
《精忠报国》是歌手屠洪刚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涛作词,张宏光作曲。收录在屠洪刚1999年发行的同名辑《精忠报国》里 。歌曲内容反应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戎马一生,歌颂岳飞精忠报国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屠洪刚总是将它挂在嘴边不停地哼唱,说起这儿,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在接近录音的那段时间,妻子有几天患了感冒,怕传染了孩子,便让屠洪刚照顾,一次午睡时,屠洪刚小声哼着这首歌哄女儿睡觉,乖乖的宝贝不一会便进入了梦乡。
而屠洪刚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直到呆在隔壁的妻子急火火地把他推醒时他也没有反应过来,原来屠洪刚一边做梦一边大声唱起了《精忠报国》,惊醒了孩子正哇哇大哭呢。后来,每当说起这事,屠洪刚都笑着说:“我从来也没有做梦唱歌的毛病啊”
演唱者经历:
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即进入铁路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开启了演艺生涯。1988年,21岁的屠洪刚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优秀歌手奖。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 什么意思
精忠报国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生词本基本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出 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来自gyjslw.com
精忠报国的成语意思
精忠报国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 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例 句
  从小就听妈妈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尽忠报国 捐躯报国 毁家纾难
  反义词 卖国求荣 怀宝迷邦来自gyjslw.com

成语“精忠报国”扩展:

近义词:尽忠报国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反义词:卖国求荣
成语出处:《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来自gyjslw.com
读音纠正:国,不能读作“ɡuǒ”。
成语解释: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成语用法:精忠报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英文翻译:serve one's country with unreserved loyalty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错字纠正:忠,不能写作“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繁体成语:精忠報國
成语简拼:JZBG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注音:ㄐ一ㄥ ㄓㄨㄥ ㄅㄠˋ ㄍㄨㄛˊ
成语谜语:岳飞背上文身
成语读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造句: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