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字的成语「蝼蚁得志」

2024年03月01日成语大全149

成语“蝼蚁得志”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óu yǐ dé zhì
成语简拼:LYDZ
成语注音:ㄌㄡˊ 一ˇ ㄉㄜˊ ㄓ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小人得志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成语用法:蝼蚁得志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小心他蝼蚁得志,骑到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成语“蝼蚁得志”的扩展资料

1. 蝼蚁得志造句
“这家伙就是蝼蚁得志嘛!有什么!”她向天空尽力地嘶吼道。“尽管喊吧,这只是丧家犬的哀号而已。”树枝上的少年笑了笑道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蝼蚁的成语有哪些?
蝼蚁贪生、先驱蝼蚁、热锅上蝼蚁、蝼蚁尚且贪生、蝼蚁得志
一、蝼蚁贪生 [ lóu yǐ tān shēng ]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
翻译:希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蛄贪生饶了我,愿意护送你师傅过山。
二、先驱蝼蚁 [ xiān qū lóu yǐ ]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出处: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二》: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
翻译:既然不能为你效力,于是频繁看这件事。
三、热锅上蝼蚁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
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翻译:这壁厢太子与杨素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盼望不到消息了。
四、蝼蚁尚且贪生 [ lóu yǐ shàng qiě tān shēng]
解释:谓极微小的生物尚且偷生,为人则更应爱惜生命。
出处: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儿,你气疯了!自古蝼蚁尚且贪生,你怎么讲出这样话来!”
翻译:我的儿子,你要气疯我了。古时候极微小的生物尚且偷生,你怎么讲出这种话来。
五、蝼蚁得志 [ lóu yǐ dé zhì]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翻译:海里的大鱼,网不住了,钓不能牵起来,荡而失去水,那么蝼蚁都能实现愿望了。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蝼蚁得志的出处
1、蝼蚁得志
lóu yǐ dé zhì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2、蝼蚁贪生
lóu yǐ tān shēng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
3、热锅上蝼蚁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4、先驱蝼蚁
xiān qū lóu yǐ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出处】《战国策·楚策》:“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成语填字口口得志
1、傲睨得志 
【拼音】: ào nì dé zhì
【解释】: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神态
2、鹍鹏得志 
【拼音】: kūn péng dé zhì
【解释】: 鹍鹏:传说中的极大的鱼和鸟。比喻有大志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您端的似鹍鹏得志秋云长。”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成功
3、蝼蚁得志 
【拼音】: lóu yǐ dé zhì
【解释】: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小人得势。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近义词】: 小人得志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4、小人得志 
【拼音】: xiǎo rén dé zhì
【解释】: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势。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举例造句】: 至于内里这位宝小姐,真正是小人得志,弄得个气焰熏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 小人得势、奸人得志
【反义词】: 怀才不遇
【歇后语】: 烂袜子改背心;小鬼升城隍
【灯谜】: 儿童笔记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奸邪的人得到重用
【英文】: small man intoxicated by success
5、凶竖得志 
【拼音】: xiōng shǔ dé z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蝼蚁得志作威福,潦倒失意无人识。形容什么动物?
答案是:狗蝼蚁 [ lóu yǐ ]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lóu yǐ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形容小人得志得句子。
相鼠 鄘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蝼蚁得志的出处
1、蝼蚁得志
lóu yǐ dé zhì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2、蝼蚁贪生
lóu yǐ tān shēng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
3、热锅上蝼蚁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4、先驱蝼蚁
xiān qū lóu yǐ
【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出处】《战国策·楚策》:“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蝼蚁得志造句
“这家伙就是蝼蚁得志嘛!有什么!”她向天空尽力地嘶吼道。“尽管喊吧,这只是丧家犬的哀号而已。”树枝上的少年笑了笑道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成语填字口口得志
1、傲睨得志 
【拼音】: ào nì dé zhì
【解释】: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神态
2、鹍鹏得志 
【拼音】: kūn péng dé zhì
【解释】: 鹍鹏:传说中的极大的鱼和鸟。比喻有大志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您端的似鹍鹏得志秋云长。”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成功
3、蝼蚁得志 
【拼音】: lóu yǐ dé zhì
【解释】: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小人得势。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近义词】: 小人得志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4、小人得志 
【拼音】: xiǎo rén dé zhì
【解释】: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势。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举例造句】: 至于内里这位宝小姐,真正是小人得志,弄得个气焰熏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 小人得势、奸人得志
【反义词】: 怀才不遇
【歇后语】: 烂袜子改背心;小鬼升城隍
【灯谜】: 儿童笔记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奸邪的人得到重用
【英文】: small man intoxicated by success
5、凶竖得志 
【拼音】: xiōng shǔ dé z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