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的成语「滥官酷吏」
成语“滥官酷吏”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àn guān kù lì成语简拼:LGKL
成语注音:ㄌㄢˋ ㄍㄨㄢ ㄎㄨˋ ㄌ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滥官污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滥:贪得。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
成语用法:滥官酷吏作主语、宾语、定语;多指贪官。
英文翻译:merciless official
成语“滥官酷吏”的扩展资料
1. 滥的成语有哪些滥竽充数,陈词滥调,粗制滥造,宁缺毋滥,泛滥成灾,滥用职,自由泛滥,混应滥应,滥官酷吏,贪滥无厌,放刁把滥,狂嫖滥赌,狂轰滥炸,滥觞所出,僭赏滥刑,横恩滥赏,陈腔滥调,滥吏赃官,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滥开头的成语
滥竽充数、
宁缺毋滥、
滥觞、
泛滥、
宁缺勿滥、
滥交、
陈词滥调、
滥用职、
粗制滥造、
滥用、
滥好人、
滥伐、
滥调、
滥竽、
滥杀、
滥词、
滥污、
滥伪、
滥充、
滥言、
滥过、
滥恶、
滥官、
滥刑、
滥炎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滥字开头的成语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释义]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语出]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正音] 滥;不能读作“jiān”。[辨形] 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近义]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反义]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人或物。有时也可表示自谦。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和“鱼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坏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乱真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鱼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乱真程度高;辨别不出。[例句] 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滥用职、滥官酷吏、滥觞所出、滥吏赃官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中国古代的酷吏有哪些
汉武帝时酷吏:义纵
义纵敢于施行暴政。他任定襄太守时以杀立威,先把狱中重罪者200余人定为死罪,又把探狱的囚犯亲200余人抓起,逼迫他们供认为死罪囚犯解脱桎梏,定成死罪,最后把这400余人同日斩杀。全郡人闻讯吓得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酷吏:张汤
张汤自幼时熟读法律,以治陈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谋反之事闻名,晋升为廷尉、御史大夫。张汤用法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后来受到同僚构陷,被强令自杀。
·汉武帝时酷吏:王温舒
王温舒年轻时曾为强盗,性格暴虐。后来他在县衙门里充当小吏,逐渐升为廷尉史。不久,王温舒投靠张汤,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后,杀伤甚多。
·汉武帝时酷吏:杜周
杜周曾为义纵和张汤服务,官至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兵、仓廪问题。他在查办过程中,严格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很多人因此被判死罪。
·武则天时酷吏:周兴
武则天诛杀李唐宗室,周兴滥杀无辜达数千人。后来有人告周兴谋反,酷吏来俊臣以“请君入瓮”之法逼他伏罪。武则天因其在帮助自己铲除政敌中出力甚大,于是从轻发落,将其流配岭南。行至半路,周兴被仇家杀死。
·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天资残忍,为迎合武后意旨,每推审一人,必定逼诱引出数十百人。他私养无赖数百人令告密,撰写罗织经,网罗无辜。后来俊臣因为谋反之事被拘入狱,备受严刑拷讯,终被处斩于市。当时的人都互相庆贺说:“从今以后,可以安眠无忧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乱 滥四字组词
滥竽充数、
陈词滥调、
粗制滥造、
宁缺毋滥、
泛滥成灾
滥用职、
自由泛滥、
滥官酷吏、
混应滥应、
陈腔滥调、
乞留恶滥、
犯滥铺摸、
贪滥蹹婪、
狂嫖滥赌、
横恩滥赏、
滥吏赃官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历史上有名的酷吏?
张汤、杜周 、来俊臣、周兴等等。张汤(?—公元前116年12月),西汉时期官员、酷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势远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诬陷,被强令自杀。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禄及皇帝赏赐。张汤虽用法严酷,后人常以他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为官清廉俭朴,不失为古代廉吏。杜周(?—前95),字长孺,西汉南阳郡杜衍县(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出身小吏,甚有能名。义纵任南阳太守时,“以为爪牙”,推荐他为廷尉史(廷尉官)。他为张汤服务,汤称赞之,官至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兵、仓廪问题。他在查办过程中,严格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很多人因此被判死罪。由于他执法严峻,奏事称旨,因而得到武帝的赏识,加以重用,同减宣更替任御史中丞十余年。来俊臣(651年—697年) ,雍州万年人。武则天执政时的著名酷吏。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事告密,又设推事院,大兴刑狱,与其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周兴(?—691年),雍州长安人,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之一,官至尚书左丞。周兴滥杀无辜竟达数千人,创造多种刑法,用刑残酷。天授二年(691),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来俊臣用请君入瓮之计制服,武则天将他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有哪些带酷字的词语
【成语词目】:残酷无情【成语拼音】:cán kù wú qíng【拼音代码】:ckwq【成语解释】:残:凶狠。残暴、冷酷,毫无人情。【成语】: 冷酷无情【拼音】: lěng kù wú qíng【解释】: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出处】: 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成语】: 滥官酷吏【拼音】: làn guān kù lì【解释】: 滥:贪得。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有哪些带酷字的词语 :酷爱、残酷、酷热、酷肖、酷暑、严酷、苛酷、酷似、酷刑、酷吏、酷烈、扇酷、酷意、酷祸、刚酷、酷狠、惨酷、酷旱、酷楚、酷薄、酷毒、遇酷、酷耽、冤酷、酷累、忍酷、酷日、酷霜、酷滥、酷郁、酷贫、酷评、酷喜、酷寒、酷待、酷忍、暴酷、酷屠、狠酷,酷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滥字开头四字成语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贬义。
滥用职
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力。
滥官酷吏
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
滥觞所出
觞:酒器;滥觞:使酒杯浮起来。原指江河的发源之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源。也比喻事物所起源的地方。
滥吏赃官
滥:贪得。贪污腐化的官吏。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什么什么滥之成语
滥字头的没有楼自所请求的成语,只有如下的成语【滥官酷吏】滥:贪得。贪污腐蚀和严酷统乱的仕宦。【滥官污吏】滥官:赃官。旧称贪财纳贿的仕宦。【滥吏赃官】滥:贪得。贪污腐蚀的仕宦。【前导发轫所出】觞:酒器;前导发轫:使酒杯浮起来。本指江河的发流之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流。也滥什么滥什么的成语例如事物所起流的处所。【鱼目混珠】滥:掉实的,假的。没有会吹竽的人混正在吹竽的步队里充数。例如无本事的假充有本事减肥,劣货假充好货。【滥竽自耻】没有真才实学成语却占了一席之位,网页游戏私服自己感应无愧。【滥用益】指过度地或者没有法地行使自己放肆的利。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关于写酷的成语
【残酷无情】残:凶狠。残暴、冷酷,毫无人情。 【滥官酷吏】滥:贪得。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 【冷酷无情】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祁寒酷暑】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五季之酷】五季:指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后唐五代;酷:严酷的祸患。指五代时的严酷祸患。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历史上的酷吏都是怎么死的,有详细的资料吗?
酷吏是君主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制政治。 西汉末年,曾任江夏太守、执金吾等高官要职的酷吏尹赏病重将死。弥留之际,他回顾一生为官的经验,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的几个儿子说: 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赃。慎毋然! 这是他一生官场经验的总结,也为我们认识酷吏现象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尹赏认为,做官如不能真正做到“不偏不倚”或“中庸”那就宁可犯“残贼”之罪,以惨苛的方式去为政,用严刑峻法督治百姓(“残贼”即对百姓过于残酷而贼害之)。这样做,即使一朝坐罪免官,过不了多久皇上就会追思你强化治安的政绩或功效,重新起用你。反之,如果是因为软弱不胜任而免官,则等于终身废锢,永无重新起用之日,这比犯贪污坐赃之罪更可耻,更可怕。 这位老酷吏的确点破了君主制下的官吏任用规律。朝廷表面上重用儒臣、鼓励教化,骨子里则更喜欢酷吏、重用酷吏。酷吏们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治安败坏之地方长吏,负有抑豪强、肃匪盗、强化治安、恢复秩序的特殊使命。 就说这位尹赏吧!他起初任粟邑、频阳县令,犯“残贼”罪免官。旋即重新起用为郑县令。后来因首都长安治安恶化,尹赏被任命为长安县令,皇帝赋予其“得一切便宜从事”的全。他一到任,“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 这个巨大的地牢修成后,尹赏召集长安县所有官吏,分乘数百辆车,某日清晨倾巢出动,把可疑之人尽行搜捕,投入“虎穴”。几天以后,数百人闷死地牢中。 尹赏到任数月,长安盗贼敛迹,夜不闭户。不久,尹赏以此功升为江夏太守,因为诛杀盗贼及吏民太多,又坐“残贼”之罪免官。后又因为“南山群盗起”,尹赏又被重新起用,任右辅(即右扶风郡)都尉(军区司令),不久升为执金吾(首都警备司令)。 尹赏的官运与他凶狠残酷程度似成正比:越苛暴“残贼”,越要升官。这种情形在汉代似乎是一般现象,其他酷吏官运多也如此。如汉景帝时酷吏郅都,因“敢面折大臣于朝”而从郎升为中郎将,进而出任济南太守。因采用严刑峻法,使郡中路不拾遗,升为中尉(京师卫戍司令)。在中尉任上,郅都行法严酷,不避亲贵;列侯宗室见之侧目而视,号曰“苍鹰”,恨之入骨。后因审理宗室临江王刘荣(景帝子)一案过于残酷,致使临江王自杀,免官归家。不久又复出任北方边郡雁门太守,景帝欲借其惨苛之名威慑匈奴,果使匈奴人不敢犯边。 再如武帝时酷吏义纵,其人少年时为盗贼,攻剽劫杀闻名乡里。后因其姊为太后御医的关系,补郎官,后出任县令,“治敢往,少温籍”,即敢行暴虐之政。皇帝认为其能干,擢为河内郡都尉,一到任即族灭豪强穰氏,杀人甚多,使郡中道不拾遗。旋迁为南阳太守,在南阳诛灭前中尉、酷吏宁成族人,使宁成入狱,一郡皆恐。又转任定襄太守,一到任,一日杀定襄狱中重罪囚徒及入监探视的子弟宾客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义纵竟以此“功”迁为右内史。 最著名的酷史张汤(汉武帝时人),他的为官生涯也是如此。汤以“劾鼠掠治”(刑讯老鼠)的少年残酷之名补长安吏,后升茂陵尉,再升为御史。在审讯陈皇后巫蛊案时,穷追同党,广加株连,武帝以为其有能,擢升太中大夫。后因参与制定惨苛之法律,升为廷尉,居九卿要职。后再因审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等三大诸侯王谋反案时,“皆穷根本”,罗织株连惨苛,更受武帝信任,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 东汉光武帝时,酷吏李章为平阳令,杀豪猾大姓赵纲及其族人,一县安宁,升为千乘郡太守。不久“坐株斩盗贼过滥”(亦即“残贼”)免官下狱,不数月又出任侍御史,转琅琊太守。 酷吏阳球先为高唐令,以“严苛过理”免官下狱。不久出为九江太守,“收郡中奸吏尽杀之”,“凶贼殄破”,迁平原国相。后坐“苛酷”、“严苦”免官,旋复出为议郎,升将作大匠,拜尚书令,转司隶校尉。以磔前中常侍王甫尸及族灭其家,而使天下震栗。 唐武后时的酷吏来俊臣,少时为奸盗下狱,在狱中上书武后告劾大臣,深得武后欢喜,擢为侍御史。审理诏狱,屡合武后旨意,武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余族”。升任御史中丞,作《罗织经》,又作“大枷”十等,号曰: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失魂胆、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等,残酷至极。后因坐贪赃为人告劾,下狱当死,武后嘉其忠,免死,复授殿中丞。 另一酷吏侯思止,少游惰无业,为奴,“诡狠无良”,因诬告他人谋反,授为游击将军,后因凶狠迁为侍御史。 酷吏的官运都比较好,常越级升迁,辄为新贵,深得皇帝喜爱。以上所讲的仅是汉唐两代的例子,其他各朝各代的例子不胜枚举,姑且不提。从上面讲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酷吏之所以能以违反儒教的惨苛凶狠“政绩”升官晋爵或屡废屡起、明降暗升,关键在于他们的行为、角色暗合君主制政治的两大本质要求,使得他们成为制时代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一,制政治要求严制百姓,使其恭顺守法,成为仅知纳赋税服徭役的良民。要管好这千千万万羊群,必须有凶狠的牧羊犬辅助牧羊人,即便牧羊犬凶狠如狼也无大害。 汉代酷吏宁成免官家居时,武帝欲任命其为其郡守,御史大夫公孙弘阻止说:“其治(民)如狼牧羊,(宁)成不可令治民。”武帝不听,仍任命其为关都尉,继而为太守。宁成治民,百姓编歌谣骂曰:“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怕他比怕正在喂哺幼虎的母老虎还怕得厉害。这样的虎狼官吏,正为制政治所需。 皇帝们知道,酷吏们治羊群使羊群驯服的功效,远大于他们残贼羊群之害。当他们“残贼”羊群太甚时,或收入笼中关起来(下狱免官之类),过一段时间哪儿的羊群不听话,又把他们放出去。当他们实在太凶狠,危害牧羊人与羊群的总体益时,就把这些狼或狗抓起来杀掉。司马迁说酷吏是“以鹰击毛挚为治”,这个比喻极为形象:酷吏这些帝王鹰犬,的确是用老鹰猛捉小鸡的恐怖方式对付百姓。 第二,君主制政治要求君主一人独尊,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或可能危及君主的绝对威。于是,“敢面折大臣”,以告劾大臣或以诛杀大臣为能,以此迎合皇帝旨意的酷吏群体应运而生。如汉景帝时的“苍鹰”郅都,武帝时的张汤、赵禹,都以审讯宗室藩王大臣案件惨苛无情而深得皇帝宠信。 唐代酷吏索元礼,见武后召见大臣时“常切齿”,揣武后有“欲因大狱去异己”之意,乃上密状,诬告大臣,得召见授官。其时索元礼、来俊臣、周兴之徒,“揣后密旨,纷纷并兴,泽吻(舔唇)磨牙,若狗豚然”。索大臣阴事,罗织罪名,武后则“阴纵其惨,胁制群臣”。 所以就帝王驾驯大臣的需要而言,那些得皇上宠信的龇牙咧嘴的恶狗是不可少的。有这些恶狗在大臣们脚边闻闻嗅嗅,大臣们就会老实多了。若大臣们居功或恃贤恃能轻视皇帝的绝对威,“国本”或“国体”就要动摇。所以皇帝要用这些出身卑微、文化程度低、道德卑下,通常也是为出身文学、战功、贤良的大臣们瞧不起的小人去牵制大臣,以维独尊制之体。 不过,这些酷吏的官运虽然一般较好,晋升迅速,屡废屡起,但最终命运大多是很悲惨的。 他们的官运和最终命运的巨大反差,从汉、唐两代酷吏的结局可见大概。汉代酷吏张汤被人告劾下狱,汤自认无罪,不服。帝派酷吏赵禹斥责张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自杀谢罪),何以多对簿为?”张汤成了武帝杀之以平群臣之愤的替罪羔羊。张汤自杀,也为武帝洗清了诛杀大臣过滥的责任。 酷吏义纵,最后的官职是右内史,武帝行宫甘泉宫在其辖区内。武帝幸甘泉宫,见道路多未修整,怒曰:“(义)纵以为我不复行此道乎?”(意即“这小子看我老了,快要死了,就不修整道路来迎接我”。)这种“人未走茶就凉”之伤感,促使武帝不久即借“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义纵。 酷吏郅都,以治临江王之狱惨苛而升官,景帝宠之,却得罪了窦太后(景帝和临江王的母亲)。后被诬告,景帝以其为忠臣应赦,太后不允,郅都终被腰斩。东汉酷吏阳球因得罪当宦官张让、曹节,被诬下狱,诛死,妻子徙边。酷吏王吉,为官五年,凡杀万余人,最终死于另一酷吏阳球之手。 唐代酷吏来俊臣虽深得武后宠幸,但因得意忘形,竟罗织武后弟侄、太平公主、张昌宗(武后宠臣)等罪名,终为武后所恶,诏斩于西市。索元礼因苛猛太甚,武后“为厌众望”(为平民愤),乃令逮捕下狱,瘐死狱中。周兴被人以牙还牙,告以谋反,来俊臣审讯之,“请君入瓮”,差点死于自己发明的大火瓮中。后被流放,被仇家所杀,死于岭南。 总结他们的最后命运,我们发现,酷吏绝大多数死于罪诛,极少能寿终正寝。汉代酷吏仅见赵禹、杨仆等两三人为病卒;唐代酷吏仅见姚绍之、毛若虚等几人为病卒,其余均不免斩诛族灭之命运。究其被诛杀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谋反、贪污等罪,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滥字开头的成语
滥官酷吏
【拼音】:làn guān kù lì
【解释】:滥:贪得。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近义词】:滥官污吏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多指贪官
滥官污吏
【拼音】:làn guān wū lì
【解释】:滥官:贪官。旧称贪财纳贿的官吏。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示例】:你将那~都杀坏,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 ★田汉《关汉卿》
【近义词】:贪官污吏、奸官污吏、滥官酷吏
【反义词】:清正廉明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贪官
滥吏赃官
【拼音】:làn lì zāng guān
【解释】:滥:贪得。贪污腐化的官吏。
【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莫不是滥吏赃官,将民业攘。”
【近义词】:滥官污吏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贪官
滥觞所出
【拼音】:làn shāng suǒ chū
【解释】:觞:酒器;滥觞:使酒杯浮起来。原指江河的发源之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源。也比喻事物所起源的地方。
【出处】:《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唐·刘知己《史通·断根》:“若汉书之立表志,其殆侵官虽局者乎!考其滥觞所出,起于司马氏。”
滥用职
【拼音】:làn yòng zhí quán
【解释】: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力。
【示例】:我们不能~去谋私利。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职
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歇后语】:南郭先生吹竽;红薯粉掺在藕粉里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混饭吃的人
滥竽自耻
【拼音】:làn yú zì chǐ
【解释】:没有真才实学却占了一席之位,自己感到有愧。
【出处】: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带酷字的的成语
【成语词目】:残酷无情
【成语拼音】:cán kù wú qíng
【拼音代码】:ckwq
【成语解释】:残:凶狠。残暴、冷酷,毫无人情。
【成语】: 冷酷无情
【拼音】: lěng kù wú qíng
【解释】: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出处】: 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成语】: 滥官酷吏
【拼音】: làn guān kù lì
【解释】: 滥:贪得。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第一个字是滥字的成语有哪些
滥用职发音 làn yòng zhí quán 释义 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力。 滥竽充数发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的故事 示例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近义词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滥官污吏发音 làn guān wū lì 释义 滥官:贪官。旧称贪财纳贿的官吏。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示例 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田汉《关汉卿》) 近义词 贪官污吏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