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贫亲”的成语「家贫亲老」

2024年03月04日成语大全145

成语“家贫亲老”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家貧親老
成语读音:jiā pín qīn lǎo
成语简拼:JPQL
成语注音:ㄐ一ㄚ ㄆ一ㄣˊ ㄑ一ㄣ ㄌㄠ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成语用法:家贫亲老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成语造句: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四卷:“遭值不幸,家贫亲老,今儿有此远役,父母无依,如何放心得下!”

成语“家贫亲老”的扩展资料

1. 不孝有三,是指哪些?
不孝有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中无后为大。 解释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解释2: 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于不义,是为一不孝。 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 或者无功名,不能考秀才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扬名吐气,是为二不孝。 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家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十三经注疏《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汉代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孟子没人情。云云。 因为他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所谓过继,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长久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过继到他家作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没有,就到外族过继。目的就是保证他家不断后。所以,中国的家族沿绵几十世,这个血脉链上,有多少次的过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越是体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过继产生的几率也越大。 与过继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维持血脉流传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种。这两种情况,读者从字面上应该可以看出其含义。而尤其要一提的是,关于借种,在中国古代的不少地区,曾经有一种集体的借种行为,是每年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有大量的长久无子的妇人聚集到一起,而那里还会聚集一群准备与那些妇人交合为她们提供“种”的男人。这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孟子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夫子,并非不知变通的老道学。相似的例子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一句。其实在《孟子》里有人问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该不该给予援手,孟子说当然要给予援手。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议求知的读者自己翻看原文。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道学家的故意。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呜呼!难怪有人说:“和尚是佛门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书生是儒家的罪人。”若问“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于礼有不孝者三”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可以看出古代讲究血缘关系的传承。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二者都讲求血缘关系的传承,故答案为C 项。A项错误,世制是指的王位传承制度;B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D项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三具体指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我:一穷二白 三餐不继 一贫如洗 贫无立锥 家贫亲老 家贫如洗 贫病交加 贫病交迫 饥寒交迫 家徒
你不穷啊!词语用的不错。很连贯。可以去当文学家。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父亲去年得重病。。应该是坚持梦想,不做家贫亲老,不为禄士的人。。还是应该放弃梦想父母在,不远游。。
朋友 首先你的理想只是为了改变贫穷 追求的只是财富 你这种理想是不正确的,其次就是一个的理想是坚决不能放弃的 放弃了理想就等于是一个废人,在为理想奋斗的同时也不能抛弃家人,你可以时常回回家 经常跟家里通话。。。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孔子曰 由也是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什么意思
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意思是:孔夫子说: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孔子想表达的是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