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而不议的意思、详解、出处、反义词

2024年04月16日成语大全9

成语“存而不议”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存而不議
成语读音:cún ér bù yì
成语简拼:CEBY
成语注音:ㄘㄨㄣˊ ㄦˊ ㄅㄨˋ 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存而不论
成语出处: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成语用法:存而不议作谓语、宾语;指暂时不讨论的问题。
英文翻译:be left undiscussed

成语“存而不议”的扩展资料

1. 成语 存而不议 出处?
存而不议读音cún ér bù yì释义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出处《仙掌铭并序》【释义】存:保留;议:讨论。【出处】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此句出自刘向《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语法:复句式;作补语;形容两者的关系。
例句: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扩展资料
近义词辨析
相辅相成、反裘负刍
1、相辅相成
拼音: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
释义: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用法:并列式,作宾语。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白话释义: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这样两者的解释(结果)才能够没有缺漏。。”
2、反裘负刍
拼音: [ fǎn qiú fù chú ]
释义: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白话释义: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如图所示:存而不论,是什么意思?
           皇帝对臣下官员的意见或建议,不表态,也不退回,更不批复;只批:“知道了”或批“留中”。管理文件 档案的通政司等有关部门就会把它入档。         社会上的普通草民,也会遇到上述类似情况,——那就只能说:“存而不论”了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什么意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那都是由于“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的本根——道——自然的伟力所致,人在宇宙本根面前,只有虔敬才是本分。天地是硕大无朋的大熔炉,而造化则是技艺高超的大匠人,它们陶熔浇铸了宇宙万物,万物的生息繁衍、生死荣枯都是这熔炉和大匠的驱遣,生死存亡浑浑然一体归入大化的熔炉之中。不必强自己所不能,一切得失都是顺应,于是生之欢乐、死之悲哀都会在这大顺应、大过程之中消融——如此,则真正摆脱了人生倒悬之苦矣。顺应人生之势,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齐一醇和之美,天地万物的生息消长相嬗替,开始和终结宛若一环,不见其规律,却达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翻译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意思为: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出处:魏晋·陈寿《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白话释义: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相连、蜀郡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宦官,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
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一方,这就形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阀混战。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后来又到荆州投靠刘表,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文章赏析:
《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翻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翻译: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原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生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
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翻译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
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荒废农业生产而用度奢侈,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富有。保养简略而行动逆时,那么天也不能让人保全。违背礼义正道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吉祥。
所以水灾旱灾还没来就闹饥荒了,冷热还没迫近就生病了,自然灾害还没产生就有了凶险。这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然而灾殃灾祸却和治世不一样,这不可以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不必刻意去做就成功了,不必刻意去求就获得了,这就叫做“天职”。像这样子,虽然深奥,“至人”是不会刻意去加以思虑的;虽然伟大,“至人”是不会刻意去加以费力的;虽然精微,“至人”是不会刻意去加以考察的,这就叫做不和天争夺职分。
天有天时,地有地利,人有人治,这就是说人(能与天地)并立为三。舍弃自身能够并立为三的部分,而(一味地)期待自己能够并立为三,那就错了。
众多星辰相随旋转,太阳月亮交替映照,春夏秋冬轮流降临,阴阳交感,大化万物,风和雨广博地沾施,万物各自得这些的调和而生长,各自得到这些的滋养而成熟,看不到他在做事情而只看到成果,这就叫做“神”。
大家都知道他成就万事万物,却不知道他无形无迹,这就叫做“天功”.只有圣人是不刻意去求了解天的.“天职”建立以后,“天功”已经完成,具备了形体而人的精神就产生了出来,好,恶,喜,怒,哀,乐的情感就蕴藏在里头了,这就叫做“天情”。
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形态,各有它和外物交感(的功用)而不能互相替代,这就叫做“天官”。心灵处在胸中,来主宰五官(耳,目,鼻,口,形态),这就叫做“天君”。裁择其它的物类来奉养人类,这就叫做“天养”。
顺着人类的需要叫做福,违逆人类的需要叫做祸,这就叫做“天政”。遮暗“天君”,混乱“天官”,废弃“天养”,违逆“天政”,背反“天情”,以致于丧失“天功”,这就叫做大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句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反映了荀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是《天论》、《非相》等篇。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了这句话。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什么而不什么填成语
()而不()的成语: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包而不办】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
【比而不党】比:亲近;党:偏私。亲近而不偏私。
【博而不精】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避而不谈】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备而不用】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倡而不和】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脆而不坚】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存而不论】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存而不议】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掇而不跂】掇:拾取;跂:抬起脚后跟站着。就近拾取,不必踮起脚跟企盼远处的。
【淡而不厌】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富而不骄】富:富有;骄:骄傲。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
【浮而不实】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高而不危】身居高位而没有倾复的危险。
【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而不倦】诲:教诲,教导;倦:厌烦,疲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
【华而不实】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货而不售】想卖却卖不出去。货:卖。
【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久而不匮】匮:缺乏。指物资储蓄充足,在很长时间内不缺乏供应。
【谲而不正】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几而不征】几:稽查,查看;征:征税。指在关卡、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
【讥而不征】讥:稽查,查看;征:征税。指在关卡、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
【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迷而不反】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迷而不返】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磨而不磷】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忙而不乱】在繁忙的工作中或紧急情况下,有条有理,毫不慌乱。
【秘而不露】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秘而不泄】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密而不宣】宣:公开。保守秘密,不肯公开宣布
【苗而不秀】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殁而不朽】殁:死。人虽然死了,名声或事业长存。
【没而不朽】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
【秘而不言】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秘而不言】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廉而不刿】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劳而不获】获:收获。付出了劳动,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乐而不荒】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老而不死】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乐而不厌】喜爱而不厌倦。
【劳而不怨】劳:劳苦,劳累。虽然很辛苦、很劳累,却没有怨言。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也指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
【涅而不渝】涅:黑泥;渝:改变。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泥而不滓】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涅而不淄】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同“涅而不缁”。
【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群而不党】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羣而不党】和以处众而不阿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 朱熹 集注:“和以处众曰羣,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柔而不犯】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施而不费】施: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死而不悔】就是死了也心甘。
【食而不化】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死而不僵】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死而不朽】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恬而不怪】恬:安然。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泰而不骄】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势后不骄傲。
【听而不闻】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危而不持】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威而不猛】有威仪而不凶猛。
【为而不恃】为:做;恃:倚仗。做了好事而不自认为有功。
【习而不察】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笑而不答】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虚而不淈】淈:穷竭。原比喻天地为风箱,愈空虚愈不穷竭,愈推拉愈多排风。多比喻愈虚心求知,知识就越丰富。
【谑而不虐】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系而不食】系:结。光挂着却不吃。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执而不化】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质而不俚】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直而不肆】直:正直;肆:放肆。虽然耿直却不放肆。
【遵而不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直而不挺】指作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有变通。
【置而不问】
【知而不言】明明知道而不说。
【质而不野】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知而不争】争:争辩。了解是非却不据理力争。形容不坚持原则。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是什么意思
“非天来子不议礼,不源制度,不考文。”,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不是什么人都能擅作礼乐、作图制法的,只有天子才能议礼、制度、考文。附:《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作者:孔伋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松柏出自哪?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于战国荀况的《荀子·天论》。“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松柏”出自于战国荀况的《荀子·大略》。
1、《荀子·天论》原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白话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永恒不变,它不为尧而存在,不为桀而灭亡。用导致安定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吉利,用导致混乱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这个根本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衣食给养齐备而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规律而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殃。
2、《荀子·大略》原文:
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白话译文:
君子一旦树立了志向就坚定不移,即使天子、三公询问政事,也根据是非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君子穷困而不丧失志气,劳累而不苟且偷安,面临祸患而不背弃平时坐席上说的话。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远大。作为君子,没有一天不在坚持他所认为正确的东西即道的。
扩展资料:
《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六和之外存而不论的寓意是什么
庄子说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全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六合 : 〈书〉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存而不论 : 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大意是:天地之外的事物,圣人知道其存在但不说它,天地之内的事物,圣人说了但不议论它.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为什么有钱不存银行而都买房子?
70年的房产:指70年内所有者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全能,是物的一种,房屋产指房产所有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利。《城市房地产管理》中的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出让合同约定年限届满,如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应当至迟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众利益收回该土地,应当予以批准。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出让金。“土地使用”与“房屋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70年土地使用期满后,土地收归国有,地上建筑物仍然于业主所有。如果再次申请土地使用,则应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那都是由于“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的本根——道——自然的伟力所致,人在宇宙本根面前,只有虔敬才是本分。天地是硕大无朋的大熔炉,而造化则是技艺高超的大匠人,它们陶熔浇铸了宇宙万物,万物的生息繁衍、生死荣枯都是这熔炉和大匠的驱遣,生死存亡浑浑然一体归入大化的熔炉之中。不必强自己所不能,一切得失都是顺应,于是生之欢乐、死之悲哀都会在这大顺应、大过程之中消融——如此,则真正摆脱了人生倒悬之苦矣。 顺应人生之势,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齐一醇和之美,天地万物的生息消长相嬗替,开始和终结宛若一环,不见其规律,却达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3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