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夫卒”的成语「贩夫走卒」
成语“贩夫走卒”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販夫走卒成语读音:fàn fū zǒu fú
成语简拼:FFZF
成语注音:ㄈㄢˋ ㄈㄨ ㄗㄡˇ ㄈ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贩夫贩妇、贩夫驺卒
反义词:达官贵人
成语出处:阿英《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余,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
成语用法:贩夫走卒联合式;作宾语;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吃‘柜台酒’的贩夫走卒,各倚着柜台,人各一碗,悠闲自在。”
英文翻译:monger and pawn
成语“贩夫走卒”的扩展资料
1. 2017年12月5日回答:村野匹夫、贩夫走卒、蒹霞倚玉、目无下尘、身微言轻、贩特别牛逼好了的反义词?你好村野匹夫的反义词是衣冠楚楚。如满意请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贩夫走卒,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个?
牛。牛是常见的家畜,既能耕田也能负载,牛车是乡镇常见的。贩夫走卒,很贴切。^-^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贩夫走卒的解释意思是什么?
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希望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浮得半生闲: 心有三尺剑,荡尽不平事;匹夫若无勇,当街做贩卒,什么意思
人生虚幻无常,但我有崇高的理想,那就是扫除天下不公平、不正义、不合理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气,那他与街上的贩夫走卒又有什么不同呢?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冥顽不灵者以力驭之,贩夫走卒辈以富驭之,文人士子以诛心为主,仁人志士当以德服之?
2019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很多事,发生了许多变化,最开心的我遇见了我的大宝贝伞会之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为什么宋朝的贩夫走卒中出现了很多发家致富的人?
不少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GDP最高的朝代,据有关的史料估算,宋朝的GDP总量,应该占到当时全世界的80%以上。尽管这些财富中有相当一部分白白送给了“友邦”(辽、金等),但依然不影响大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度。
宋朝能够如此富足,是与当时的统治阶层非常重视发展商业密不可分的。当时的政府除了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大规模出口创汇外,在国内也极力推行各项“惠商”政策,这让很多普通民众,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行商走上了富裕之路。
在宋朝白手起家做生意,成为“土豪”的机会真的很大吗?这个说法恐怕还真的挺靠谱。据《夷坚志》记载:
吴十郎者,新安人。初以织草履自给,渐至卖油,才数岁,资业顿起,殆且巨万。
看看吴十郎,从身无分文到家财万贯,只不过是几年的光景而已,看来在宋朝,是真的可以通过做小生意,实现人生梦想的。
哪怕你不像吴十郎这样肯拼命有运气,在宋朝只要不是一无是处的社会底层,人们的日子依然可以过得很不错,即便是中平人家的老百姓,只要不偷懒,哪怕就是摆摊做点小生意,小日子也是悠闲而惬意的。如此说来,大宋政府在发展商业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功不可没的,那么大宋朝廷都有实行哪些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呢?
一、摒弃了唐朝抑商的政策,让商业管理更为宽松
唐朝,对商业实行的是限制发展的政策。在一个城市中,商家只能在政府规定的有限区域进行商业活动。通常来说,一个城市的商业区要到中午才会开市,而到了傍晚就会强制性歇市,再加上唐朝实行宵禁制度,天一黑,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都不允许出门乱逛。如果有人敢违反规定,晚上出门,或者在非规定时间进行商业活动,一经发现便会被拉到官府去挨鞭子。在这样严苛的限制下,商业气氛怎么可能浓厚?
但到了宋朝,不仅宵禁制度被取消,更是不会对商人做生意的地点加以限制,就连店铺的营业时间官府也不做硬性规定了,所以宋朝的大部分城市都会有夜市,以至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可以说很多宋朝的都市都是“不夜城”,估计被现代人推崇的“夜生活”,也是由宋朝发源的。
唐时对很多行业都有价格上的限制,比如说你想把自己住不了的房子出租,那么一间房最高只能租500文钱一个月,低了随意。如果超过了限价,那恐怕是要吃官司的。但是在宋朝,这种情况却非常鲜见,交易自主,只要买卖双方认同,不是“霸王条款”,官府才懒得管讨价还价的小事。
市场政策宽松了,自然也会带动市场竞争,物价自然也会随着货币的通胀情况和市场规律进行自我调节,所以即便政府不进行强制干预,宋朝的商业活动依然良性发展,物价也自然是接受市场的调节。
比如说:宋朝大部分行业中,通行的商业规则是“逐什一之利”(当然特殊产业必须例外),也就是通常来说,商家的平均利润是百分之十左右。为啥是这个数?因为你价高了顾客不选,价低了会受到同行的排挤和报复,而且利润过低的话,也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个价格受市场规律的调节。
当然也有暴利行业,比如说卖酒在宋朝就相当挣钱,利润甚至有可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当时民间就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的说法。正因为卖酒行业的高利润,所以特别能够吸引投资,当年临安城中酒肆林立,有“青楼酒旗三百家”之称,应该就是资本逐利的规律导致的现象。
二、宋朝政府加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业发展
大家都知道,税收政策是推进市场繁荣的杠杆。那么大宋朝廷给了买卖人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呢?听起来还是挺不错的:
1、首先对于特定的商品减免税
在发生特大灾害的时候,朝廷都会对受灾地区采取减免税的政策。比如:1204年,临安发生特大火灾,城区房屋大面积焚毁,城市重建工作迫在眉睫,急需各种建筑材料。于是朝廷下令:凡是贩卖竹木等房屋建筑材料的行业,一律免税两个月。
再有南宋建立之初,为了鼓励商贩对生活必需品的南运,南宋朝廷对于谷米、茶盐、燃料等生活用品,在一定时期内都实行了免除商税的政策。
大宋朝廷的减免税政策,不仅起到了推动商业发展的作用,也从侧面鼓励了社会生产,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连日本学者加藤繁都说:“宋代商税政策中,应该承认有着不使其威胁人民生活的精神和重农主义。”
2、依靠法律控制官府增加商人税负
从宋朝建国起,就非常重视遏制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对商人无故增加赋税的问题,避免有“商人亏本,少人行贩”的情况发生。比如宋太祖就曾下诏:
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要求将国家法定的商业税率开榜公布,各级官府不得随意变更。
除了禁止随意对售卖中的商品随意加税外,官府还严禁随意设立关卡,对运输途中的货物加征额外的税收。《庆元条例事类》规定:不得无故于离城五里外的地方设关卡,向过往的商贩加收税金,如有违抗者杖责八十。
对于私自给商户加税的官员,朝廷的惩罚力度是很大的:
致饶减税钱,各计所亏,准盗论。
如果因为税务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向商户勒索钱财,导致商家亏损的,要按盗贼法办,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避免了税务官员仗势欺人的现象。
3、制定了较低的税率,提高商贩的积极性
说了这么半天,那么宋朝的税率到底是多少呢?宋代的商业税,分为“过税”和“住税”,“过税”是针对没有固定商铺或摊点的游商征收的,税率为百分之二;“住税”是针对有固定商铺的店家、或者是沿街摆地摊的小贩征收的,税率百分之三。
当然对于一些暴利的垄断行业,也有超过百分之十的税率,但那些行业肯定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做得了的,所以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
说实在话,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的税率真的不算高,看来为了促进商业繁荣,大宋朝廷也是下了血本的。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