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假()()虢”「假途灭虢」
成语“假途灭虢”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叚途滅虢成语读音:jiǎ tú miè guó
成语简拼:JTMG
成语注音:ㄐ一ㄚˇ ㄊㄨˊ ㄇ一ㄝˋ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假道灭虢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用法:假途灭虢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
成语造句: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英文翻译:attack the enemy by passing through a common neighbour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成语“假途灭虢”的扩展资料
1. 虢字怎么读虢 guó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虢(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姓。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词目假途灭虢发音jiǎ tú miè guó释义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示例 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虢字五笔怎么打
五 笔 EFHM详细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2.姓。相关组词秦虢 起虢 三虢 西虢 东虢 南虢 两虢 小虢 暮虢朝虞 假途灭虢灭虢取虞 虢国夫人 假道灭虢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三国时期,假途灭虢是出自哪个故事?
三国时期假途灭虢的典故如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皁而着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
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译文:
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去虢国需从虞国经过。于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坐骑。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
荀息说:“这情况不会出现,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再说了,把垂棘之璧屈地产的良马送给虞国,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晋献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一看宝玉和骏马,就一口答应了荀息。
宫之奇劝虞君说:“不能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齿相依的来历)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带兵消灭了虢国。再回军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出自:《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的门客,朝代:战国末期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扩展资料:
“假途灭虢”在后世的应用:
1、晋假途灭虢之战在历史上曾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一石两鸟”策略手段,而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
2、北宋被金国用此计与宋联合灭辽,最后亦为金国所灭。而南宋不吸取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反尔被蒙古用此计先与其联合灭金,最后又将其灭亡。
3、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毛主席不顾国内外的重重困难,毅然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直至胜利,则是对唇亡齿寒另一种方式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途灭虢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假途灭虢之战是什么意思?
解 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 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示 例:此乃“~”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近义词:假道灭虢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古代小国名。【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 借路去攻打虢国 ,在灭 虢 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在历史上,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假道伐虢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四计。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100分毂梁传晋献公假途灭虢的出处及翻译100分急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 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再 乘机突然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带有灭字的成语有哪些
自取灭亡、大义灭亲、不可磨灭、灰飞烟灭、自生自灭、溺心灭质、毁不灭性、假途灭虢、澌灭无闻、清净寂灭、灰身灭智、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100分毂梁传晋献公假途灭虢的出处及翻译100分急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 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再 乘机突然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假途灭虢之战是什么意思?
解 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 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示 例:此乃“~”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近义词:假道灭虢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虢字怎么读
虢 guó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虢(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姓。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虢字五笔怎么打
五 笔 EFHM详细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2.姓。相关组词秦虢 起虢 三虢 西虢 东虢 南虢 两虢 小虢 暮虢朝虞 假途灭虢灭虢取虞 虢国夫人 假道灭虢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假如”的“假”的读音是什么?
“假如”中的“假”读:[jiǎ]
假,读音:[ jiǎ ],[ jià ],[xiá]
释义:
[ jiǎ ]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jià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xiá]
通“遐”。远。
反义词:真
组词:假牙 放假 真假 休假 假如 假说 假装 假若 假日 暑假 假定 假手 假果 假设
成语: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弄虚作假、假戏真做、假公济私、弄假成真、以假乱真、虚情假意、假模假样、假仁假义、假手于人酸文假醋、假誉驰声、假途灭虢、假痴不癫、因公假私、狐假鸱张、天假其便、逾假不归、假仁纵敌、冤假错案、假装疯魔、假意撇清、久假不归、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假虎张威、乘酒假气、假痴假呆、假门假事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假途灭虢文言文翻译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晋献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盯着宝玉和骏马,就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再回军攻打虞国,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