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相()”的成语「以利相倾」

2024年05月21日成语大全96

成语“以利相倾”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i li xiang qu
成语简拼:YLXQ
成语注音:˙一 ˙ㄌ一 ˙ㄒ一ㄤ ˙ㄑㄨ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成语“以利相倾”的扩展资料

1. 该国西南部为世界重要的水果蔬菜基地,分析其发展水果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国家格言 one zambia, one nation 翻译 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名释义 因赞比西河而得名。 别称 铜矿之国 国歌 《独立高歌尚比亚,自豪又自由》 (《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 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面积 753,000平方千米 国花 三角梅 人口 1166.8万 民族 有73个部族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 卢萨卡 主要城市及功能 恩多拉(ndola),赞比亚第二大城市,铜带省省会,人口约60万,是赞比亚工业中心。 卡布韦(kabwe),中央省省会,人口约50万。基特韦(kitwe),位于铜带省,主要铜矿所在地,人口约40万。利文斯敦(livingstone),南方省省会,主要旅游城市,人口约10万。 货币 赞比亚克瓦查 zambian kwacha kw.;k. zmk 1zmk=100 nywee(恩韦) 名胜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 独立日:10月24日(1964年) 国庆日:10月24日(196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国徽;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家政要:总统鲁皮亚·班达(rupiah banda),2008年11月当选。 风俗 赞比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跳舞是他们最喜爱的传统娱乐方式。赞比亚城市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美观。农村房屋较小,一般为砖瓦房。赞比亚气候温和,夏季的衣服可以常年穿用。 赞比亚人民的主食是玉米面、面粉、大米,佐以各种蔬菜水果。 禁忌和礼仪 赞比亚人十分注重礼节,朋友见面后,用两只手紧握对方,还要上下摇动,热情寒暄。赞比亚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临门,主人都是热情接待,并用咖啡、汽水、水果、点心等招待客人。赞比亚人待人友好,在路上车子相碰,他们下车不是互相指责,大吵一通,而是各自检查自己车子的损坏程度,等待警察来处理,一切依法办事。在这里搭便车是常事,司机都是分文不取。赞比亚禁忌不少,因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例如,女主人一般不接待客人;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因为单单用左手有侮辱人的意思。 人口:1120万(2002年估计)。大多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 位于国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80米。人口约87万。始建于1905年,随铁路的铺设而兴起。1955年起曾为北罗得西亚殖民地首府。1964年赞比亚独立后,定为首都。全国工商业中心,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省68县。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部、西北、铜带、中央、东部、西部、南部、卢萨卡。 自然地理: 面积74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这是非洲第四大河,长2660千米,流经西部和南部。著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它也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是赞比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刚果河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发源于赞比西河的上游,是和民主刚果的分界河。另外,卢安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山区,由东北向西南部穿过东方省全境,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三国交界的边陲小镇——卢安瓜与赞比西河汇合后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萨湖。 赞比亚热带性气候,因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台地,湿度低,比起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当地有下列3个季节:干冷季:5-8月,15.6-26.7℃。干热季:9-11月,26.7-32.2℃。湿热季:12-4月,26.7-32.2℃,为雨季。全国年平均雨量为1,270毫米,首都卢萨卡为760毫米左右。全年可穿着夏季服装渡过,但在干冷季时日夜温差大,须穿着毛衣。[编辑本段]2.历史 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1924年英国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中非联邦”。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独立党组成“内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总统。1973年8月通过新宪法,宣布赞进入第二共和国。[编辑本段]3.政治 1991年8月修改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力归总统。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取消总理职位,增设副总统,内阁部长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在总统负责制下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分立的体制。允许反对党存在。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50个席位,总统可另选派8位指定议员。 新闻出: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赞比亚时报》、《z字杂志》,英文报刊。此外还有《每日快讯报》、《每周邮报》、《全国镜报》等。赞比亚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1969年1月成立。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88年。下设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外交: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主、自由、人、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 与中国关系:1964年10月29日,赞比亚同中国建交。2003年11月,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12月,赞比亚副总统卢潘多·姆瓦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与赞比亚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编辑本段]4.经济 经济结构单一,以矿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赞比亚是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国,2004年铜产量约40万吨。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3%。采矿业较发达,是赞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制造业较落后,原材料和技术均依赖进口。主要有化肥、纺织、水泥、玻璃、粮食加工、制糖、铜制品、轮胎、锯木、汽车装配等。能源主要来自于电力、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均能自给。赞水电资源丰富,占总电力的97%左右。赞主要从中东进口石油。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位居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约半数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约900万公顷,已耕地约144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另有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旅游业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编辑本段]5.名胜 卡里巴湖位于卢萨卡南端197公里处。1938年在赞比西河的赞比亚一侧建成卡里巴水电站,截流形成巨大的卡里巴水库,水库大坝高128米,长127米,坝上路面宽12米,库容量为200万亿立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卡里巴湖,湖长282公里,最大宽度32公里,总面积2,000平方英里。沿湖建有一些娱乐休闲的度假村,并可租船在湖上泛舟游览、垂钓。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的大瀑布。在赞比亚马兰巴城西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带成“之”字形峡谷,绵延达97公里。主瀑最高122米,宽约1,800米。被岩岛分割成五股,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飞雾和声响可远及15公里。瀑布年平均流量1,400米3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倾4个字的成语
倾4个字的成语 :
倾巢而出、
倾家荡产、
倾国倾城、
一笑倾城、
全神倾注、
以利相倾、
暗中倾轧、
巢倾卵覆、
倾肠倒腹、
玉山倾倒、
复窟倾巢、
一座尽倾、
倾危之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以开头的成语大全
以开头的成语大全 :
以防万一、
以德报怨、
以儆效尤、
以身殉职、
以逸待劳、
以偏概全、
以身作则、
以毒攻毒、
以一当十、
以己度人、
以退为进、
以理服人、
以此类推、
以守为攻、
以观后效、
以德服人、
以貌取人、
以文会友、
以谋私、
以礼相待、
以防不测、
以身试法、
以柔克刚、
以讹传讹、
以怨报德、
以假乱真、
以卵击石、
以泽量尸、
以鱼驱蝇、
以长续短
以郄视文、
以鼠为璞、
以意为之、
以狸饵鼠、
以锥餐壶、
以恶报恶、
以水投水、
以蠡挹海、
以半击倍、
以利相倾、
以宫笑角、
以毁为罚、
以火救火、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荷析薪、
以誉为赏、
以强欺弱、
以水救水、
以寡敌众、
以石投卵、
以螳挡车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煤碳中通常有那些元素,那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


coal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的生成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
煤的分类 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煤有各种分类法,如按元素组成、成因、变质程度、工业用途、工艺性质等的分类 。早期多根据 煤的元素组成分类 ,称科学分类法。在地质上常采用成因分类法,即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腐殖腐泥煤。按煤化程度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1989年10月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 b、煤样透光性 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化学组成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 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 ,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工业分析 通过工业分析可大致了解煤的性质。又称技术分析。是指煤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的测定以及固定碳的计算。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及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化合水。外在水分为煤炭在开采、运输、储存及洗选过程中,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和大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为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分,温度超过100℃时可将煤中内在水分完全蒸发出来 。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的残渣量。灰分来自煤的矿物质。挥发分是指煤中有机质可挥发的热分解产物。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可用于初步估测煤种。固定碳是指煤中有机质经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残余物。固定碳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高,可作为鉴定煤变质程度的指标。
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是工业评价合 理 用 煤的依据,主要包括粘结性、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焦油产率和可选性等。粘结性是指煤在高温干馏中产生胶质体,使煤粒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粘结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主要指标。结焦性是指在炼焦炉中能炼出适合高炉用的有足够强度的冶金焦炭的性质。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是煤质的重要指标,是计算热平衡、耗煤量、热效率等的依据。
煤中伴生元素 指以有机或无机形态富集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元素。有些元素在煤中富集程度很高,可以形成工业性矿床,如富锗煤、富铀煤、富钒石煤等,其价值远高于煤本身。
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 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 主要有硫 、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
用途 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①燃烧。煤炭是人类的重要能源资源,任何煤都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②炼焦。把煤置于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煤中有机质随温度升高逐渐被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或蒸气状态逸出,成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而非挥发性固体剩留物即为焦炭。焦炉煤气是一种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焦油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油漆、染料、医药、炸药等。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铸造,也可用来制造氮肥、电石。电石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化工产品。③气化。气化是指转变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气。④低温干馏。把煤或油页岩置于 550℃左右的温度下低温干馏可制取低温焦油和低温焦炉煤气,低温焦油可用于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⑤加氢液化。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为低分子液态和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加氢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长焰煤、气煤为主。
综合、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并着重把煤转变为洁净燃料,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产地 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
煤可以创造沥青、煤气、煤焦油和焦碳
【mei】

coal;

méi
(1)
(形声。从火,某声。本义:烟尘)
(2)
同本义 [soot]。如:煤尾(屋中的烟尘)。又指制墨的烟灰
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3)
指墨 [ink]
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西湖九里松作煤。――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4)
又如:煤精(煤的一种。色黑,质硬,可用以雕刻工艺品)
(5)
灯芯的余烬,即灯花 [snuff]。如:煤火(煤燃烧时的火焰)
(6)
煤炭,一种黑色固体矿物 [coal]。如:煤毒(即煤气);煤炸(小煤块);煤掌(煤矿井下的工作面);煤气灶(以煤气为燃料的灶具)
煤仓
méicāng
[coal bunker] 贮藏船用煤使用的一种大隔间
煤层
méicéng
[coal bed] 作层状分布在地下的煤
煤房
méifáng
(1)
[room]∶房柱式采煤的回采工作地点,通大巷,适合于水率或缓慢倾斜的煤层的开采
(2)
[bordroom]∶煤房中的煤正被回采或已采完所形成的空间
煤矸石
méigānshí
[gangue] 煤矿中无用的岩石
煤核
méihé
[coal Cinder;partly-burned coal] 煤中的一种结核,通常由方解石或氧化硅和碳质物质组成,并有碎片状或显微状的植物残体
煤核儿
méihúr
[partly-burned briquet] 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
煤焦油
méijiāoyóu
[coal tar] 干馏煤炭得到的黑褐色粘稠液体
煤矿
méikuàng
(1)
[colliery]∶煤矿藏和采煤有关的建筑物
(2)
[coalpit]∶采掘煤炭的矿井
煤气
méiqì
[coal gas] 由煤制得的气体
煤气灯
méiqìdēng
[gas burner;gas lamp] 一种带喷嘴或有一组出气口的装置,通过它放出可燃气体并燃烧
煤气罐
méiqìguàn
[gas pitcher] 储存石油液化气的罐儿;也指液化煤气灶的整套装置
煤气中毒,煤炭中毒
méiqì zhòngdú,méitàn zhòngdú
[gas poisoning] 因吸入煤、木炭及其他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而中毒
煤球
méiqiú
[coal ball] 煤末加水和黄土制成的小圆球,是做饭取暖等的燃料
煤炭
méitàn
[coal] 即“煤”。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
煤田
méitián
[coalfield] 大面积的开煤地带
煤烟
méiyān
[smoke from burning coal] 煤燃烧时发出的烟
煤窑
méiyáo
[coalpit] 小型煤矿,一般用手工开采
煤油
méiyóu
[kerosine;paraffin] 石油分馏出来的燃料油,挥发性比汽油低
煤渣
méizhā
[coal cinder] 煤燃烧后剩余的灰渣
煤柱
méizhù
[coal column] 地下采煤时,为了工作方便和安全而保留的、暂时或永久不予开采的一部分矿体
煤砖
méizhuān
[briquette] 通常由细小的散料(如用作燃料的煤粉)掺入粘结料,或掺入粘结料又加压而形成的常为砖形的一种结实的块料

méi ㄇㄟˊ
(1)
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矿。~田。~层。~气。~焦油。~精。
(2)
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炱。松~(松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煤碳中通常有那些元素,那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


coal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的生成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
煤的分类 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煤有各种分类法,如按元素组成、成因、变质程度、工业用途、工艺性质等的分类 。早期多根据 煤的元素组成分类 ,称科学分类法。在地质上常采用成因分类法,即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腐殖腐泥煤。按煤化程度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1989年10月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 b、煤样透光性 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化学组成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 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 ,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工业分析 通过工业分析可大致了解煤的性质。又称技术分析。是指煤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的测定以及固定碳的计算。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及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化合水。外在水分为煤炭在开采、运输、储存及洗选过程中,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和大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为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分,温度超过100℃时可将煤中内在水分完全蒸发出来 。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的残渣量。灰分来自煤的矿物质。挥发分是指煤中有机质可挥发的热分解产物。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可用于初步估测煤种。固定碳是指煤中有机质经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残余物。固定碳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高,可作为鉴定煤变质程度的指标。
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是工业评价合 理 用 煤的依据,主要包括粘结性、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焦油产率和可选性等。粘结性是指煤在高温干馏中产生胶质体,使煤粒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粘结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主要指标。结焦性是指在炼焦炉中能炼出适合高炉用的有足够强度的冶金焦炭的性质。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是煤质的重要指标,是计算热平衡、耗煤量、热效率等的依据。
煤中伴生元素 指以有机或无机形态富集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元素。有些元素在煤中富集程度很高,可以形成工业性矿床,如富锗煤、富铀煤、富钒石煤等,其价值远高于煤本身。
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 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 主要有硫 、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
用途 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①燃烧。煤炭是人类的重要能源资源,任何煤都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②炼焦。把煤置于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煤中有机质随温度升高逐渐被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或蒸气状态逸出,成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而非挥发性固体剩留物即为焦炭。焦炉煤气是一种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焦油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油漆、染料、医药、炸药等。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铸造,也可用来制造氮肥、电石。电石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化工产品。③气化。气化是指转变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气。④低温干馏。把煤或油页岩置于 550℃左右的温度下低温干馏可制取低温焦油和低温焦炉煤气,低温焦油可用于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⑤加氢液化。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为低分子液态和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加氢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长焰煤、气煤为主。
综合、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并着重把煤转变为洁净燃料,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产地 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
煤可以创造沥青、煤气、煤焦油和焦碳
【mei】

coal;

méi
(1)
(形声。从火,某声。本义:烟尘)
(2)
同本义 [soot]。如:煤尾(屋中的烟尘)。又指制墨的烟灰
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3)
指墨 [ink]
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西湖九里松作煤。――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4)
又如:煤精(煤的一种。色黑,质硬,可用以雕刻工艺品)
(5)
灯芯的余烬,即灯花 [snuff]。如:煤火(煤燃烧时的火焰)
(6)
煤炭,一种黑色固体矿物 [coal]。如:煤毒(即煤气);煤炸(小煤块);煤掌(煤矿井下的工作面);煤气灶(以煤气为燃料的灶具)
煤仓
méicāng
[coal bunker] 贮藏船用煤使用的一种大隔间
煤层
méicéng
[coal bed] 作层状分布在地下的煤
煤房
méifáng
(1)
[room]∶房柱式采煤的回采工作地点,通大巷,适合于水率或缓慢倾斜的煤层的开采
(2)
[bordroom]∶煤房中的煤正被回采或已采完所形成的空间
煤矸石
méigānshí
[gangue] 煤矿中无用的岩石
煤核
méihé
[coal Cinder;partly-burned coal] 煤中的一种结核,通常由方解石或氧化硅和碳质物质组成,并有碎片状或显微状的植物残体
煤核儿
méihúr
[partly-burned briquet] 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
煤焦油
méijiāoyóu
[coal tar] 干馏煤炭得到的黑褐色粘稠液体
煤矿
méikuàng
(1)
[colliery]∶煤矿藏和采煤有关的建筑物
(2)
[coalpit]∶采掘煤炭的矿井
煤气
méiqì
[coal gas] 由煤制得的气体
煤气灯
méiqìdēng
[gas burner;gas lamp] 一种带喷嘴或有一组出气口的装置,通过它放出可燃气体并燃烧
煤气罐
méiqìguàn
[gas pitcher] 储存石油液化气的罐儿;也指液化煤气灶的整套装置
煤气中毒,煤炭中毒
méiqì zhòngdú,méitàn zhòngdú
[gas poisoning] 因吸入煤、木炭及其他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而中毒
煤球
méiqiú
[coal ball] 煤末加水和黄土制成的小圆球,是做饭取暖等的燃料
煤炭
méitàn
[coal] 即“煤”。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
煤田
méitián
[coalfield] 大面积的开煤地带
煤烟
méiyān
[smoke from burning coal] 煤燃烧时发出的烟
煤窑
méiyáo
[coalpit] 小型煤矿,一般用手工开采
煤油
méiyóu
[kerosine;paraffin] 石油分馏出来的燃料油,挥发性比汽油低
煤渣
méizhā
[coal cinder] 煤燃烧后剩余的灰渣
煤柱
méizhù
[coal column] 地下采煤时,为了工作方便和安全而保留的、暂时或永久不予开采的一部分矿体
煤砖
méizhuān
[briquette] 通常由细小的散料(如用作燃料的煤粉)掺入粘结料,或掺入粘结料又加压而形成的常为砖形的一种结实的块料

méi ㄇㄟˊ
(1)
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矿。~田。~层。~气。~焦油。~精。
(2)
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炱。松~(松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利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利害得失、利害攸关、渔翁得利、坐收渔利、晓以利害、干净利落、修旧利废、争夺利、毫不利己,门利人、自私自利、趋利避害、衡利弊、损人利己、名利双收、唯利是图、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本万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吉大利、利欲熏心、见利忘义、出师不利、贪名爱利、盛衰利害、避害就利、损己利物、大利不利蜗名蝇利、利路名场、名缰利锁、兴利除弊、以利相倾、地利人和、去害兴利、利口捷给、重利盘剥、亏法利私、乘间取利、利口辩给、名利之境、平等互利、名鞿利鞚、安室利处、船坚炮利、巧伪趋利、既得利益、利口巧辞、临患忘利、百世之利、贪财好利、东行不见西行利、利喙赡辞、乡利倍义、声色货利利令志惛、济人利物、本小利微、利析秋毫、鹬蚌持争,渔翁得利、利绾名牵、有利可图、利傍倚刀、乘利席胜、威胁利诱、苦药利病、眉睫之利、巧言利口、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耒耨之利、蜗利蝇名、淡泊名利、绳头小利、利用厚生、违利赴誉、仁言利博、将本求利、何往不利、丰功厚利、名缰利索、以利累形、功名利禄计功谋利、利口喋喋、有害无利、无往不利、利利索索、利益均沾、其利断金、啖以重利、将本图利、利深祸速、簧口利舌、时政利病、损人不利己、坚甲利兵、利诱威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吹毛利刃、寸利必得、射利沽名、弹射利病、唯利是从、利市三倍、择利行、朝名市利、智以利昏、地尽其利、成败利钝从中渔利、营私罔利、虚名薄利、爱人利物、辩口利辞、刃没利存、贪夫殉利、拾遗求利、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要利盗名、有一利即有一弊、不知利害、邀名射利、亨利贞元、綦溪利跂、利锁名牵、没查没利、富贵利达、有利有弊、因利制、伶牙利爪、求名求利、利令智昏、流年不利、两利俱存、因势利导、利时及物逆耳利行、殷民阜利、甲坚兵利、利不亏义、正其谊不谋其利、行惠施利、不私其利、居利思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一利必有一弊、争名逐利、一举两利、同利相死、鹬蚌相持,渔翁得利、名利兼收、微名薄利、以患为利、趋名逐利、坐收其利、逐利争名、天时地利人和、啖之以利、众人重利、涓滴微利、伶牙利齿、益国利民、地无遗利浮名虚利、兴利节用、唯利是趋、兴利剔弊、损己利人、因利乘便、一本十利、国利民福、唇尖舌利、利出一孔、利尽交疏、遗名去利、急功近利利傍倚刀 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出处:《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利不亏义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出处:《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利齿能牙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利出一孔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出处:《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利害得失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利害相关 利害:好处和害处;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利害攸关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利喙赡辞 指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利己损人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利缰名锁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利令志惛 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同“利令智昏”。 出处:《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利令智昏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利惹名牵 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亦作“利绾名牵”。 利深祸速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利时及物 指救世济物。 利市三倍 利市:利润;三倍:几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出处:《周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 利锁名缰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利绾名牵 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同“利惹名牵”。 利析秋毫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出处:《尚书·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利欲熏心 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国好骏马,尽为王良。” 利灾乐祸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利齿伶牙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乘利席胜 凭借着胜利的形势。 出处:《汉书·蒯通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颜师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地利人和 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进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害。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居利思义 指临财不苟得。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开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名利双收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其实名利双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没有强如做官的了。” 趋利避害 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带到利的成语有哪些
利成语 :
利害得失、
利害攸关、
渔翁得利、
坐收渔利、
晓以利害、
修旧利废、
干净利落、
争夺利、
自私自利、
毫不利己,门利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唯利是图、
见利忘义、
趋利避害、
衡利弊、
大吉大利、
出师不利、
利欲熏心、
一本万利、
名利双收、
损人利己、
乘间取利、
贪名爱利、
重利盘剥、
避害就利、
兴利除弊
安室利处、
盛衰利害、
名缰利锁、
大利不利、
平等互利、
以利相倾、
去害兴利、
利口捷给、
亏法利私、
巧伪趋利、
船坚炮利、
名利之境、
利口巧辞、
蜗名蝇利、
地利人和、
本小利微、
百世之利、
名鞿利鞚、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利令志惛、
声色货利、
临患忘利、
济人利物、
丰功厚利、
贪财好利、
眉睫之利、
利析秋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黑塔利亚里谁是腐女?
匈/牙/利 有腐女倾向。。。不论在本家还是在同人作品中都有明显表现 伊丽莎白·海德薇莉 (Elizaveta Héderváry,エリザベータ·ヘーデルヴァーリ) 生日:6.8 官方语言:匈/牙/利语 首都:布/达/佩/斯 国花:天竺葵 CV:根谷美智子 匈/牙/利“重要的东西还给我!” 与甜美可爱的外表相反,是勇猛的前骑马民族(马/扎/尔人就是[匈/奴])的女孩子。虽然是呼唤她就能得救的迷人大姊姊,但是与她作对会死很惨。平常表现得端庄贤淑,但有时会显现出不该出现的一面。是本家承认的最有男子气概的人,现在跟奥/地/利联手做许多事情。 跟普/鲁/士水火不容。喜欢奥/地/利,必要的时候会挥舞着平底锅保护(最大受害者就是普/鲁/士)。由于国内是腐片的发源地,所以是个腐女。和罗/马/尼/亚的关系差到会用罗/马/尼/亚/人的名字来命名狗的程度。还有把豆丁意/呆/利打扮成伪娘和看神罗/对小意/呆脸红心跳的爱好。 头发上的小天竺葵代表巴/拉/顿湖。 据说是GV的起源,所以也有了801姐姐这个爱称。 网络爱称:801姐姐,姐贵,伊莎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倾4个字的成语
倾4个字的成语 :
倾巢而出、
倾家荡产、
倾国倾城、
一笑倾城、
全神倾注、
以利相倾、
暗中倾轧、
巢倾卵覆、
倾肠倒腹、
玉山倾倒、
复窟倾巢、
一座尽倾、
倾危之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该国西南部为世界重要的水果蔬菜基地,分析其发展水果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国家格言 one zambia, one nation 翻译 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名释义 因赞比西河而得名。 别称 铜矿之国 国歌 《独立高歌尚比亚,自豪又自由》 (《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 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面积 753,000平方千米 国花 三角梅 人口 1166.8万 民族 有73个部族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 卢萨卡 主要城市及功能 恩多拉(ndola),赞比亚第二大城市,铜带省省会,人口约60万,是赞比亚工业中心。 卡布韦(kabwe),中央省省会,人口约50万。基特韦(kitwe),位于铜带省,主要铜矿所在地,人口约40万。利文斯敦(livingstone),南方省省会,主要旅游城市,人口约10万。 货币 赞比亚克瓦查 zambian kwacha kw.;k. zmk 1zmk=100 nywee(恩韦) 名胜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 独立日:10月24日(1964年) 国庆日:10月24日(196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国徽;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家政要:总统鲁皮亚·班达(rupiah banda),2008年11月当选。 风俗 赞比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跳舞是他们最喜爱的传统娱乐方式。赞比亚城市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美观。农村房屋较小,一般为砖瓦房。赞比亚气候温和,夏季的衣服可以常年穿用。 赞比亚人民的主食是玉米面、面粉、大米,佐以各种蔬菜水果。 禁忌和礼仪 赞比亚人十分注重礼节,朋友见面后,用两只手紧握对方,还要上下摇动,热情寒暄。赞比亚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临门,主人都是热情接待,并用咖啡、汽水、水果、点心等招待客人。赞比亚人待人友好,在路上车子相碰,他们下车不是互相指责,大吵一通,而是各自检查自己车子的损坏程度,等待警察来处理,一切依法办事。在这里搭便车是常事,司机都是分文不取。赞比亚禁忌不少,因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例如,女主人一般不接待客人;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因为单单用左手有侮辱人的意思。 人口:1120万(2002年估计)。大多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 位于国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80米。人口约87万。始建于1905年,随铁路的铺设而兴起。1955年起曾为北罗得西亚殖民地首府。1964年赞比亚独立后,定为首都。全国工商业中心,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省68县。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部、西北、铜带、中央、东部、西部、南部、卢萨卡。 自然地理: 面积74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这是非洲第四大河,长2660千米,流经西部和南部。著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它也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是赞比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刚果河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发源于赞比西河的上游,是和民主刚果的分界河。另外,卢安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山区,由东北向西南部穿过东方省全境,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三国交界的边陲小镇——卢安瓜与赞比西河汇合后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萨湖。 赞比亚热带性气候,因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台地,湿度低,比起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当地有下列3个季节:干冷季:5-8月,15.6-26.7℃。干热季:9-11月,26.7-32.2℃。湿热季:12-4月,26.7-32.2℃,为雨季。全国年平均雨量为1,270毫米,首都卢萨卡为760毫米左右。全年可穿着夏季服装渡过,但在干冷季时日夜温差大,须穿着毛衣。[编辑本段]2.历史 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1924年英国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中非联邦”。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独立党组成“内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总统。1973年8月通过新宪法,宣布赞进入第二共和国。[编辑本段]3.政治 1991年8月修改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力归总统。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取消总理职位,增设副总统,内阁部长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在总统负责制下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分立的体制。允许反对党存在。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50个席位,总统可另选派8位指定议员。 新闻出: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赞比亚时报》、《z字杂志》,英文报刊。此外还有《每日快讯报》、《每周邮报》、《全国镜报》等。赞比亚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1969年1月成立。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88年。下设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外交: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主、自由、人、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 与中国关系:1964年10月29日,赞比亚同中国建交。2003年11月,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12月,赞比亚副总统卢潘多·姆瓦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与赞比亚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编辑本段]4.经济 经济结构单一,以矿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赞比亚是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国,2004年铜产量约40万吨。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3%。采矿业较发达,是赞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制造业较落后,原材料和技术均依赖进口。主要有化肥、纺织、水泥、玻璃、粮食加工、制糖、铜制品、轮胎、锯木、汽车装配等。能源主要来自于电力、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均能自给。赞水电资源丰富,占总电力的97%左右。赞主要从中东进口石油。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位居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约半数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约900万公顷,已耕地约144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另有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旅游业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编辑本段]5.名胜 卡里巴湖位于卢萨卡南端197公里处。1938年在赞比西河的赞比亚一侧建成卡里巴水电站,截流形成巨大的卡里巴水库,水库大坝高128米,长127米,坝上路面宽12米,库容量为200万亿立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卡里巴湖,湖长282公里,最大宽度32公里,总面积2,000平方英里。沿湖建有一些娱乐休闲的度假村,并可租船在湖上泛舟游览、垂钓。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的大瀑布。在赞比亚马兰巴城西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带成“之”字形峡谷,绵延达97公里。主瀑最高122米,宽约1,800米。被岩岛分割成五股,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飞雾和声响可远及15公里。瀑布年平均流量1,400米3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追名逐利打一肖
你好,答案是猪 猪人一生中会持久地以忠诚、为人着想的品格待人,保持与朋友的珍贵友情。人们可以充分信赖猪人,因为猪人不会搞阴谋诡计。猪人不像龙人那样善于迷惑他人,也不像猴人、虎人那样好蛊惑别人,更不像蛇人那么甜言蜜语、自我陶醉,而是一点点地将自己诚实的心交付于别人,使别人越来越离不开你。猪人的坦诚态度会赢得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猪人不必请求支持,就会有人自愿相助。而猪人若处在可以帮助别人的地位时,也决不会袖手旁观。这种品格,使猪人深受人们尊敬,同时也令猪人自信。猪人会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来。猪人非常讲究体面,外表堂堂,具有骑士风彩,同时也有骑士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可以替人承担棘手的工作,没有丝毫抱怨,当朋友遇到危难时,猪人会挺身而出,毫无怨言。如果世间对别人不公,或当别人受到致命打击时,只要他找到一位猪的朋友帮忙,猪人会耐心听别人倾诉苦衷,拔刀相助。即使是别人自己的错误造成的,猪人也不会流露责备别人的意思,仍会尽力帮助别人,还会多找些人帮别人奔走解难。在猪人那里,别人不会遭白眼或听官腔十足的训戒。对猪人来说,一些复杂问题都可以简单化。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望着他那坐姿,我想,他一定是在思考怎样从外国侵略者手中得到鸦片:“可恶的外国侵略者,你们居然用鸦片来欺侮我们,怎么从他们手里得到鸦片呢?……”他律着胡子,思考着这承重的问题…… 林则徐是一个威武不屈的勇士。古时候,外国人在我们中国贩卖鸦片,害得我们中国人染上了毒瘾,身体骨瘦如柴,还卖家产,甚至卖家人去吸食鸦片。这种事情本应是朝廷解决,可是朝廷中无人愿意去解决。林则徐就毛遂自荐。 林则徐等人来到鸦片最猖狂的地方——广州虎门。经过潜心搜索,在虎门缴获了二百多万斤鸦片。林则徐立刻叫人挖了几口大坑,往里面灌了海水,撒了盐,再把鸦片抛入池内,把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炸开了锅。鸦片被销毁了。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林则徐勇于跟外国侵略者做斗争,是我们的榜样。 我很想大声的对他说:“林则徐你真伟大,想起你虎门销烟这一伟大事迹我就为你感到自豪!你那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论文 以克隆技术为题或以基因工程为题 ,2000字至3000字,多谢了。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利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以开头的成语大全
以开头的成语大全 :
以防万一、
以德报怨、
以儆效尤、
以身殉职、
以逸待劳、
以偏概全、
以身作则、
以毒攻毒、
以一当十、
以己度人、
以退为进、
以理服人、
以此类推、
以守为攻、
以观后效、
以德服人、
以貌取人、
以文会友、
以谋私、
以礼相待、
以防不测、
以身试法、
以柔克刚、
以讹传讹、
以怨报德、
以假乱真、
以卵击石、
以泽量尸、
以鱼驱蝇、
以长续短
以郄视文、
以鼠为璞、
以意为之、
以狸饵鼠、
以锥餐壶、
以恶报恶、
以水投水、
以蠡挹海、
以半击倍、
以利相倾、
以宫笑角、
以毁为罚、
以火救火、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荷析薪、
以誉为赏、
以强欺弱、
以水救水、
以寡敌众、
以石投卵、
以螳挡车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5.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论文 以克隆技术为题或以基因工程为题 ,2000字至3000字,多谢了。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利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3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