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的解释和用法
成语“伐罪吊民”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伐辠弔民成语读音: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简拼:FZDM
成语注音: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用法:伐罪吊民作谓语、宾语;指锄强扶弱。
成语造句: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大王奋然举义,智者称为伐罪吊民。”
英文翻译: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成语“伐罪吊民”的扩展资料
1. 伐木开头四字成语有什么急需没有同时包含关于伐和木的成语:
以下是包含伐的成语:
双斧伐孤树
以夷伐夷
矜功自伐
执柯作伐
直木必伐
自矜功伐
操斧伐柯
笔伐口诛
东讨西伐
伐冰之家
伐毛换髓
伐异党同
伐罪吊民
伐罪吊人
奉辞伐罪
计伐称勋
矜功伐能
矜功伐善
克伐怨欲
南征北伐
戕身伐命
上兵伐谋
邪不伐正
笔诛墨伐
标同伐异
直木先伐
不矜不伐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洗髓伐毛
大张挞伐
旦旦而伐
党同伐异
吊民伐罪
伐功矜能
伐毛洗髓
伐性之斧
口诛笔伐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讨逆军的过程
当天下午,段祺瑞便发表通电,宣布讨伐张勋。电文出自梁启超之手,檄文道:“张勋假调停为名,阻兵京国,至昨日遂有推翻国体之奇变……祺瑞罢斥以后,本不敢复与闻国事……既已服劳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本军伐罪吊民,除逆贼张勋外,一无所向,凡我旧侣,勿用以胁从自疑。”点名只清算张勋一人,而不追究附张从逆之人,“除张勋外一无所问”、“凡我旧侣,勿用以胁从自疑”。针对当时以王士珍为首的北京军警长官依违两端称是“为保持市面秩序,不能不投鼠忌器,隐忍未讨”。7月4日,段芝贵第8师自马厂出发,与第16混成旅会合后,随后便沿着铁路线进攻黄村,辫子军未经抵抗便退往北京,次日在廊坊西北万庄击败张勋军一部。7月5日,曹锟指挥第3师等部自保定出发,沿涿州、良乡一线,向卢沟桥地区进攻,占领芦沟桥及宛平城。7月6日,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职,并任倪嗣冲为讨逆军南路总司令。7月7日,原本加入复辟阵营的第12师陈光远部突然倒戈,而原依附辫子军的京畿第2旅吴长植部也加入了讨逆军的队伍。7月10日,讨逆军第3、第8师和第16混成旅等部合围丰台,击败张勋军。讨逆军旋即向北京发起攻击,于12日攻克天坛、皇城等处,自封“忠勇亲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御前议政大臣”的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所部相继投降,复辟失败。7月14日,段祺瑞离津赴京,在津国务院办公处撤销,设在天津的讨逆军总司令部更名为总司令部招待处也于16日撤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形容有罪的成语有哪些
【出入人罪】: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戴罪图功】: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吊民伐罪】: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罚不及嗣】:罚:惩罚;及:连累;嗣:后世,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株连他的子孙。
【罚弗及嗣】:罚:惩罚;弗及:不连累;嗣:后世,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株连他的子孙。
【奉辞伐罪】: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奉辞罚罪】: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瓜蔓】: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鲧殛禹兴】:鲧:古人名,禹的父亲;殛:杀死;禹兴:禹治水成功,并得到帝位。鲧治水无功被杀,其子禹治水成功。比喻一人有罪不能株连亲。
【僭赏滥刑】: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累及无辜】:累:带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牵连;连累到没有罪过的人。
【匹夫无罪】: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戕害不辜】:戕:杀害;辜:罪过。杀害或伤害没有罪过的人。
【屈打成招】:屈:冤枉;招:招供。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赏信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赦事诛意】:赦:赦免;事:指罪恶事实;诛:惩罚;意:指不良意图。赦免有罪的人而惩罚只是图谋不轨却并无具体行动的人。
【深文罗织】: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死有余责】:指虽死尚有罪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关于带有人的成语
任人摆布、耐人寻味、引人注目、脍炙人口、人山人海、引人入胜、出人意料、荒无人烟、游人如织、人烟稀少、人杰地灵、天灾人祸、令人神往、貌不惊人、差强人意、先发制人、悲天悯人、不省人事、治病救人、拾人牙慧、惨绝人寰、咄咄逼人、人情世故、草菅人命、发人深省、惨无人道、人才辈出、受制于人、人云亦云、扣人心弦、仁人志士、天上人间、沁人心脾、令人发指。
出人头地、人心向背、无人问津、息事宁人、后发制人、丢人现眼、震撼人心、家给人足、以德服人、杞人忧天、物是人非、骇人听闻、借刀杀人、庸人自扰、自欺欺人、人言可畏、睹物思人、楚楚动人、与人为善、美人迟暮、人定胜天、平易近人、人心叵测。
一、丢人现眼 [ diū rén xiàn yǎn ]
【解释】:丢脸,出丑。
【出自】:近代 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二、引人注目 [ yǐn rén zhù mù ]
【解释】: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出自】:近代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引人注目的。”
三、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四、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出自】:近代 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多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五、无人问津 [ wú rén wèn jīn ]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的,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结果,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罪的成语有哪些
弥天大罪、戴罪立功、罪魁祸首、罪恶深重、负荆谢罪。
1、弥天大罪
【解释】: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自】: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译文】:即使有极大的罪恶,很难赎还。
2、戴罪立功
【解释】: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自】: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译文】:它芳香恒等人所统领的军队,在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建功赎罪。
3、罪魁祸首
【解释】: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出自】: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译文】:虽然这虔婆杀我,娟奴是作恶犯罪的头子,追了他去。
4、罪恶深重
【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自】: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译文】:某反犯了很大的罪,不从死了。
5、负荆谢罪
【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负荆请罪”。
【出自】: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译文】:后悔没有从,不免放效廉颇。门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希望我的老师、疼痛甚至是个。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关于带有人的成语
任人摆布、耐人寻味、引人注目、脍炙人口、人山人海、引人入胜、出人意料、荒无人烟、游人如织、人烟稀少、人杰地灵、天灾人祸、令人神往、貌不惊人、差强人意、先发制人、悲天悯人、不省人事、治病救人、拾人牙慧、惨绝人寰、咄咄逼人、人情世故、草菅人命、发人深省、惨无人道、人才辈出、受制于人、人云亦云、扣人心弦、仁人志士、天上人间、沁人心脾、令人发指。
出人头地、人心向背、无人问津、息事宁人、后发制人、丢人现眼、震撼人心、家给人足、以德服人、杞人忧天、物是人非、骇人听闻、借刀杀人、庸人自扰、自欺欺人、人言可畏、睹物思人、楚楚动人、与人为善、美人迟暮、人定胜天、平易近人、人心叵测。
一、丢人现眼 [ diū rén xiàn yǎn ]
【解释】:丢脸,出丑。
【出自】:近代 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二、引人注目 [ yǐn rén zhù mù ]
【解释】: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出自】:近代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引人注目的。”
三、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四、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出自】:近代 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多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五、无人问津 [ wú rén wèn jīn ]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的,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结果,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罪的成语有哪些
弥天大罪、戴罪立功、罪魁祸首、罪恶深重、负荆谢罪。
1、弥天大罪
【解释】: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自】: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译文】:即使有极大的罪恶,很难赎还。
2、戴罪立功
【解释】: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自】: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译文】:它芳香恒等人所统领的军队,在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建功赎罪。
3、罪魁祸首
【解释】: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出自】: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译文】:虽然这虔婆杀我,娟奴是作恶犯罪的头子,追了他去。
4、罪恶深重
【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自】: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译文】:某反犯了很大的罪,不从死了。
5、负荆谢罪
【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负荆请罪”。
【出自】: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译文】:后悔没有从,不免放效廉颇。门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希望我的老师、疼痛甚至是个。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非的成语接龙
非同小可
可见一斑
斑斑点点
点水不漏
漏泄春光
光车骏马
马首欲东
东讨西伐
伐罪吊民
民力凋弊
弊帚自珍
珍肴异馔
馔玉炊金
金刚怒目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意思
说曹操的过失的==讨伐有罪,拯救百姓,是古代良好的法度。用怪罪陶谦的理由,来残害他的部下,有过错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意思
说曹操的过失的==讨伐有罪,拯救百姓,是古代良好的法度。用怪罪陶谦的理由,来残害他的部下,有过错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谚语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谚语: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经常。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谚语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谚语: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经常。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讨逆军的过程
当天下午,段祺瑞便发表通电,宣布讨伐张勋。电文出自梁启超之手,檄文道:“张勋假调停为名,阻兵京国,至昨日遂有推翻国体之奇变……祺瑞罢斥以后,本不敢复与闻国事……既已服劳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本军伐罪吊民,除逆贼张勋外,一无所向,凡我旧侣,勿用以胁从自疑。”点名只清算张勋一人,而不追究附张从逆之人,“除张勋外一无所问”、“凡我旧侣,勿用以胁从自疑”。针对当时以王士珍为首的北京军警长官依违两端称是“为保持市面秩序,不能不投鼠忌器,隐忍未讨”。7月4日,段芝贵第8师自马厂出发,与第16混成旅会合后,随后便沿着铁路线进攻黄村,辫子军未经抵抗便退往北京,次日在廊坊西北万庄击败张勋军一部。7月5日,曹锟指挥第3师等部自保定出发,沿涿州、良乡一线,向卢沟桥地区进攻,占领芦沟桥及宛平城。7月6日,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职,并任倪嗣冲为讨逆军南路总司令。7月7日,原本加入复辟阵营的第12师陈光远部突然倒戈,而原依附辫子军的京畿第2旅吴长植部也加入了讨逆军的队伍。7月10日,讨逆军第3、第8师和第16混成旅等部合围丰台,击败张勋军。讨逆军旋即向北京发起攻击,于12日攻克天坛、皇城等处,自封“忠勇亲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御前议政大臣”的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所部相继投降,复辟失败。7月14日,段祺瑞离津赴京,在津国务院办公处撤销,设在天津的讨逆军总司令部更名为总司令部招待处也于16日撤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