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字的成语「出师有名」
成语“出师有名”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出師有名成语读音:chū shī yǒu míng
成语简拼:CSYM
成语注音:ㄔㄨ ㄕ 一ㄡˇ ㄇ一ㄥ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师出有名
反义词:出师无名
成语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成语用法:出师有名作宾语、谓语;用于军事或处事等。
成语“出师有名”的扩展资料
1. 为什么不管什么事都得出师有名当然要这个样子啊 ,不能够无理取闹,事出有名才可以让别人都说的过去,看得过去啊。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射王中肩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郑国,和周天子的关系一直很好,平王东迁就曾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一直得到周天子的宠信,担任周朝的卿士(也就是后来的宰相,现在的总理)。到了平王的孙子桓公继位的时候,郑国实力更加强大。周桓王借口郑庄公是先王老臣,不敢驱使,郑庄公愤然离去。从此“周郑交恶”,两国关系彼此紧张起来。 郑庄公哪里会咽下这口气,正好宋国和卫国作乱,郑庄公就假借周桓公的名义,联合齐国和鲁国,把宋国打败,重立了宋庄公。这件事在诸侯国中间可是有很大的反响的,许多诸侯国都把郑庄公看作是诸侯国的首领,周桓公在大家的眼里就更没有地位了。 周桓公当然很气愤,怎么可以这样。他正式将解除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五年不去朝见周桓公。于是,虽然实力不足,但桓公还是召集了蔡、卫、陈等几个国家去讨伐(古时候的战争很讲究出师有名,如天子对诸侯的战争称为讨伐,意为正确的,应该的)郑国。周天子以为这样,郑庄公就会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在那时,天子名义上还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力的。郑庄公自然不会如他所愿,而战争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在周朝军队已经失败的情况下,周桓公还是很勇敢,亲自指挥军队断后,更惨的是郑军中有位猛士,叫“祝聃”。他在追赶的过程中向周桓公射出了一箭(古时候,因为周礼规定,每一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地位乘坐不同的车辆,在战争中也有自己规定的战车,所以,周桓公在混战中是很醒目的),这一箭射在了周桓公的肩上,虽然没有危急生命,但已让周天子的威信降到了最低,仅仅只是大家共同的天子而已。而周桓公在实际较量后,也不得不承认诸侯国的强大和自己的无可奈何。 从此,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一个个强大的诸侯国王开始粉墨登场,开始了“大国争霸”的较量。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古代人打仗为什么要师出有名?来高人
因为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对抗,而是人的对抗,还不仅仅是军人的对抗,而是民心的对抗。打战不一定要师出有名,但是师出无名的话,除非双方实力差距达到了绝对恐怖的程度,不然侵略者必败!!有名,才有理,有理,才有号召力。有号召力,才能将士用命、民众支持、国际认可。至于你说的理由很“假”。你这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或者后来人的角度看的,而这个“理由”,只需要得到能够帮助他打赢这场战争的人的认同,而在当时当地,这个理由绝对是足够的。不然,就是失败者。比如说美国出兵阿富汗,作为第三方,我们都觉得美国的“理由”完全就是“借口”,但是美国是国会通过的,绝大部分民众统一的,甚至是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的。所以美国就很理直气壮。而伊拉克战争,美国没有得到联合国支持,于是绕过联合国出兵,加上国内反对声音很大,所以从客观上就失去了道义,增加了很多困难。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中国古代起义出师有名,列举三个,各用的什么名义?
中国古代起义出师有名列举三个用的什么名誉应该是。陈涉吴广起义。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