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字开头的成语「瑚琏之器」
成语“瑚琏之器”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hú liǎn zhī qì
成语简拼:HLZQ
成语注音:ㄏㄨˊ ㄌ一ㄢˇ ㄓ ㄑ一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栋梁之材
反义词:燕岱之石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成语用法:瑚琏之器作宾语;指人有才。
成语造句:公以瑚琏之器为郎官,以干将之断宰赤县。(唐 李华《卢郎中斋居记》)
英文翻译:vessels of grain at ancestral temple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他因为有钱,经常穿华丽的服饰,孔子看不惯他的新潮,说他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随意说是瑚琏之器。子贡更加飘飘然,不知孔子在说他内心空虚
成语“瑚琏之器”的扩展资料
1. 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人是谁《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子贡,姓端木名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鲁国、卫国之相、中华儒商第一人 。中华儒商始祖,儒商文化创始人。 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史记·货殖列传》:“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孔子得“执”子贡而“益彰”实是不刊之论。试想子贡当年“常相鲁、卫”,出使列国,各国待之以上宾,其地位显赫一时,而且他又有一副伶牙俐齿;每到一处在完成使命之后,每每要附带宣讲其老师的一套理论和主张,尽管孔子的那些理论主张有的与时代相李扦格,但看在子贡的面上,总要听一听,这在客观上就推销了孔子。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名声布满天下,实与得“执”于贡这位高足弟子有关。司马迁对此看得很准www.gyjslw.com
2. 瑚琏之器,亿则屡中。是什么意思?
1、瑚琏之器,拼音是hú liǎn zhī qì,意思是指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2、亿则屡中,读音yì zé lǚ zhòng,汉语词语,意思是料事总是能与实际相符。《论语》中记道:“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杞梓之林,海涵地负 这段文字有出处吗
杞梓之林:释义:比喻众多的人材。出处:唐 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海涵地负: 释义: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出处:宋 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希望有帮助!摘自www.gyjslw.com
4. 杞梓之林, 海涵地负 这段文字有出处吗?
“杞梓之林”出自唐代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译文:哪怕你是胡琏,在殷庙里你也觉得卑微羞愧。哪怕你是上好楚材,在杞梓林里,你也感觉惭愧不如。
“海涵地负”出自宋代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
译文:皇帝陛下,天子之治,才能特异。
杞梓之林
读音:qǐ zǐ zhī lín。
解释:比喻众多的人材。
海涵地负
读音:hǎi hán dì fù。
解释: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十步芳草
读音:shí bù fāng cǎo。
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引证: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翻译:一个只有十步大小的泥泽,一定会有好草;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乡邑,也一定会有忠诚的人。
2、鹤立鸡群
读音:hè lì jī qún。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引证:晋代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翻译: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造句:他总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杞梓之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涵地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