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道”「世道人心」
成语“世道人心”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SDRX
成语注音:ㄕˋ ㄉㄠˋ ㄖㄣˊ ㄒ一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世道人情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成语用法:世道人心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社会风气,人们思想。
成语造句:有一个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亚历山大府的名妓泰绮思,是一个贻害世道人心的人物。(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京派”和“海派”》
英文翻译:manners of the world and hearts of human beings
成语“世道人心”的扩展资料
1. 世道人心是什么意思世道人心从字面上来简单理解就是社会运行规则和身处社会中人们心中形成的认知和看法。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世道人心 的出处?
世道人心
【拼音】: shì dào rén xīn
【解释】: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
【出处】: 《明史·儒林传序》:“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钜,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举例造句】: 有一个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亚历山大府的名妓泰绮思,是一个贻害世道人心的人物。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
【拼音代码】: sdrx
【近义词】: 世道人情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社会风气,人们思想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世道人心什么意思
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世道永存人心不古是切什么意思
世道永存,人心不古 ——读刘申宁新著《世道人心》国人所说的“世道”泛指多数人的社会行为,是社会发展变化中的集体被潜移默化的结果;“人心”也大概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或针对某个事件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或思维。基于这样的理解,世道人心也就成了当然的“社会心理学”。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就不能不了解世道,明白人心。本书中刘申宁先生向我们阐述与剖析的“世道人心”却并非中国人习惯上的“世道”与“人心”,而是中国文人的“世道”与“人心”,是中国文人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在“学而优则仕”的主导思想下为了一官一职或者一己私利而不得不以个人道德伦理观的沦落为代价的蜕变过程。 我们惯常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出评论时,几乎毫无例外地假以自己的主观倾向,对早已成为过眼烟云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轻率地做一个类比,这样,不但失掉了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更糟糕的是轻易将他们等同,用主观臆断形成结论。在这一点上,刘申宁先生显然是难能可贵的,他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剖析,并不是建立在读者基于传统形成的对历史的认知基础上,而是基于历史史实,道出了许多被遮蔽的历史常识。这显然是非主流的,也是所谓研究历史的大师们所排斥的“野路子”。 作家李陀在他与北岛编著的《七十年代》一书的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下中国知识分子(或者学者)与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相比,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形成于七十年代,或者于七十年代长大。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实在是太特殊了,那么他们拥有特殊的具有时代性经验的品质,也就顺理成章。基于此,在我看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没有几个是潜心于学问的,大家都在打着学术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为钱、为、为官而为。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原因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多数人眼里,已经是一个“不在乎有没有昨天”的时代。 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恰恰是历史——被日渐扭曲了的“世道”与“人心”,从思想上对中国知识分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现象,在所谓文人中尤为明显。他们早已没有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抱负和勇气,更多的是对个人名利的热衷与追逐。正如刘申宁先生所讲:曾经哺育中华民族成长了数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渐地离我们远去,因为圣人不再成为圣人,他们的治世之道也同时不再为人们所乐道。 那么,历史难道仅仅发出过“嘘”的一声?我想也不尽然,只是已经很少有人能听懂历史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