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的成语「折冲口舌之间」
成语“折冲口舌之间”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ZCKSZJ
成语注音:ㄓㄜˊ ㄔㄨㄥ ㄎㄡˇ ㄕㄜˊ ㄓ ㄐ一ㄢ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六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用法:折冲口舌之间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折冲口舌之间”的扩展资料
1. “折冲口舌之间”的“折冲”什么意思折冲:制敌取胜。有个成语叫“折冲樽俎”,意思是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这个跟“折冲口舌”是类似的。希望你满意~www.gyjslw.com
2. 形容谈判的成语
折冲口舌之间【读音】: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解释】: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折冲的释义
1、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冲,冲车。战车的一种。参见临车、临冲、冲临。
①《吕氏春秋·召类》:夫脩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高诱注:“冲,车。所以冲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冲车于千里之外,不敢来也。”
②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
③唐 李邕《斗鸭赋》:或离披以折冲,或奋振以前却。
④明 陆采《怀香记·受诏安边》:武有折冲之威,文怀经国之虑。
⑤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兵法有科,则多折冲之才矣。
⑥《大戴礼记·主言》:“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冲乎千里之外;其征也,衽席之上还师。”
2、 交涉;谈判。
①《晏子春秋·杂上十六》:“仲尼闻之曰:夫不出於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②宋 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行》: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③清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耆相国在粤东,与英人所订条约,皆非当面折冲。
④叶圣陶《北上日记·二月六日》:校中正谋与港政府折冲,未知结果如何。
3、武官名。
三国时有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乐进传》“建安十一年,太祖(曹操)表汉帝(献帝),称进(乐进)及于禁、张辽……于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甘宁传》“后从攻皖,为升城督。……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
北魏 有折冲将军。见《宋书·柳元景传》。
隋 禁卫军有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
唐 有折冲都尉,全国各州有折冲府。见《通典·职官十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翻译白桦文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还有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译文:大致敌人用来向中原人士夸耀的多是这类玩艺。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译文:大丈夫活在世上不能做将军,能成为使节,在外交场合中能用口舌战胜敌人,也值得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