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成语故事

2023年03月27日成语故事64

“董狐直笔”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董狐直笔是怎么回事?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位史官。当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一个骄横霸道的人。他七岁就即位为国君,长大后也幼稚无知,蛮不讲理。国相赵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谏,但晋灵公根本不听,日久,还对赵盾怀恨在心,几次三番设计除去赵盾,但末成功。赵盾知道晋灵公想杀他,为了避祸,只好逃离了都城,在外地暂住下来。赵盾的堂兄弟赵穿决心杀掉昏君。有一天,晋灵公在桃园中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赵穿秘密派去心腹士兵,向灵公发动了突然击,把他杀死了。
赵盾在外地听到这个消息,连夜赶回京城。由他主持另立了晋成公为国君,自己继续担任国相。
董狐将这件事记入史册时,很明确地写道:“赵盾弑其君”(封建时代,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称“弑”,“弑君”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并将这一记载公布于朝廷。赵盾见了大惊失色,立即向董狐解释自己并未弑君。董狐说:“我身为国相,出走没有离开本国,回来后也不惩处凶手,这弑君的罪名,你不负该由谁负呢?”
孔子曾称赞说:“董狐真是古代的好史官呵,记载事件实事求是,不加隐讳。”他还称赞赵盾说:“赵宣子(即赵盾)真是古代的好大夫呵,因为法而受了恶名。真可惜呀,如果他当时逃离了国境就好了,可以不负责任。”gyjslw.com
直笔在史臣, 将来洗箱箧是什么意思?
出至一则典故——董狐直笔董狐直笔 拼 音 dǒng hú zhí bǐ 同义词 无 反义词 无 释 义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贵的正直史家。 出 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故 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O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另参见文明部·文具“董狐笔”、人物部·官吏“董狐”。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 杜甫在《写怀》一诗中提到董狐笔:“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详细信息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gyjslw.com
董狐直笔是一个什么故事?董狐直笔又是什么意思?
董狐是春秋时期的史馆,负责记录历史,他公正严明,敢于直书事实,不为贵更改历史。所以董狐直笔赞美了尊重史实的史学家。
gyjslw.com
董狐执笔的故事是怎样的?董狐执笔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历史上一个小人物的故事,董狐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史官,他的工作就是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当时的相国赵盾杀了晋灵公,赵盾要求董狐不要记录这件事,不然就要他的小命,但是董狐依旧还是纪录了下来,为此他和他职位的继任者弟弟都被赵盾所杀。意思是称赞某个人不因势或者个人观点勇于记录事实真相。
gyjslw.com
董狐是个怎样的人
董狐直最有名的事就是“董狐直笔”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以完整连贯著称,而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其中就有会产生许多虚假的记录,但晋太史董狐不畏强,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为中国后来的史官做出了完美的榜样。从司马迁开始,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董狐。
gyjslw.com
什么什么直笔 成语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贵的正直史家   拼 音 dǒng hú zhí bǐ   同义词 无   反义词 无   出 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故 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O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另参见文明部·文具“董狐笔”、人物部·官吏“董狐”。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   杜甫在《写怀》一诗中提到董狐笔:“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gyjslw.com

成语“董狐直笔”扩展: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读音:dǒng hú zhí bǐ
成语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ㄓˊ ㄅ一ˇ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gyjslw.co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简拼:DHZB
成语用法:董狐直笔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