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若”「宠辱若惊」
成语“宠辱若惊”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chǒng rǔ ruò jīng
成语简拼:CRRJ
成语注音:ㄔㄨㄥˇ ㄖㄨˇ ㄖㄨㄛˋ ㄐ一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斤斤计较
反义词:宠辱不惊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成语用法:宠辱若惊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成语“宠辱若惊”的扩展资料
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什么意思出自《幽窗小记》 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参考资料:娴乐桃桃来自www.gyjslw.com
2. 受宠若惊什么意思、
受宠若惊[释义]受到宠爱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同义][反义]宠辱不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受宠若惊什么意思
“受宠若惊”是指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成语】 受宠若惊。【拼音】shòu chǒng ruò jīng【释义】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性质】谦词,多用于自谦。【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若惊。”宋·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示例】张恨水《啼笑因缘》二回:“白天自己给那唱大鼓书的一块钱,人家就受宠若惊,认为不世的奇遇。”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道德经<宠辱若惊>》解释
若:像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受惊若庞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受宠若惊受宠若惊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近义词】:大喜过望【反义词】:麻木不仁【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宠辱若惊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8. 宠辱若惊的意思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梡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重视大案板好像在身。
什么叫做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宠是宠下的,得宠就高兴,失宠就伤心,这就叫做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
什么叫做重视大案板好像在身?我之所以有大祸,是因为我在乎自身;如果我不在乎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要以贵重的态度全身心为天下做贡献,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给他。
要以爱的心态舍身为天下奋斗,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
理解:
本章讲的是心不要被自我的内在的条条框框所迷惑。
那些太过重视自身的人稍微得宠受辱,就会感情剧烈变化,甚至时时恐惧大祸临头,仿佛重视大案板好像在身。
他们得宠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失宠受辱的时候惊恐的不得了。又常常猜忌,时刻恐惧身陷灾难,所以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太重视外在对自身的评价,太重视自己的那点“宠辱”,以至于为外物所牵累,不能自拔,跳不出荣辱厉害的考虑。如果他们能抛弃“别人眼中的自己”,把“我”置之度外,做到无“我”,便能超然物外,那自己还用担心什么祸患么?
其实自我心中的一切标准都是假的,都是虚幻,都是无。比如我遇到别人表扬就高兴,那是因为我心中有个按钮,表扬我,这个按钮就被触碰,我就会高兴。比如我被批评了就会反抗,那是因为我心中有个一批评就反抗的按钮。其实被批评后,可以有多种表现,可以表现为自省,或者表现为反抗,或者漠不关心,或者高兴,或者忧伤等等反应,可是我的按钮为什么只是反抗呢?
所以那些以贵重严谨的态度而全身心为天下(身=天下。对待天下如同对待自己人身生命荣辱那般)做贡献的人,我们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这样的人。那些用爱的心态舍身为天下奋斗的人,我们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们。
危害社会,危害公共安全,危害环境等就跟危害自己一样。
超然于荣辱之外,为天下舍身忘我。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