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自公的意思是啥
成语“退食自公”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TSZG
成语注音:ㄊㄨㄟˋ ㄕˊ ㄗˋ ㄍㄨㄥ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成语用法:退食自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私,万民以理,闲庭不忧,退食自公。”
成语“退食自公”的扩展资料
1. 素丝五紽;退食自公.说的那个生肖羊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来自www.gyjslw.com
2. 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古代官员早上卯时(早晨五至七时)上班。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退食自公什么生肖
N,您好我的朋友,我觉得这里最有可能的生肖就是蛇还有牛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就以上的内容仅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退食自公是什么意思?
【解释】: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还有其他树种也有提及:《晏子春秋·谏下十四》:“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 唐白居易 《太平乐词》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英烈传》第六三回:“大抵尝历艰难,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便自然奢华。”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家老小三口,无劳动力,靠收租子维持生活,比较节俭。”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退食自公的成语解释,退食自公是什么意思
退食自公(tuì shí zì gōng)意思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出自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国风·召南·羔羊》,原文为: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译文: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出公府吃饭去,摇摇摆摆好自得。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而这首《羔羊》就是一首反映当时在位官员与老百姓和谐相处的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召南·羔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第二个字是食的成语有哪些
伴食宰相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饱食暖衣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蚕食鲸吞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啜食吐哺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箪食壶浆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箪食壶酒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东食西宿 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耳食之谈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菲食薄衣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酒食地狱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酒食征逐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粝食粗衣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目食耳视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寝食不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日食万钱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肉食者鄙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晚食当肉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衣食不周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衣食父母 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饮食男女 泛指人的本性。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自食其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自食其力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自食其言 指说了话不算数。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盗食致饱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鼎食鸣钟 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鼎食鸣锺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同“鼎食鸣钟”。 鼎食钟鸣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耳食之论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凤食鸾栖 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旰食宵衣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旰食之劳 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强食弱肉 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同“弱肉强食”。 强食靡角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强食自爱 劝慰人的话。指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且食蛤蜊 指姑且置之不问。 寝食俱废 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去食存信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缺食无衣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蛇食鲸吞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豕食丐衣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吐食握发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发”。 推食解衣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退食从容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西食东眠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衣食税租 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饮食起居 指人的日常生活。 玉食锦衣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昃食宵衣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赘食太仓 指无功受禄。 足食丰衣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坐食山空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退食自公?请问是什么意思
【解释】: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还有其他树种也有提及:《晏子春秋·谏下十四》:“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 唐白居易 《太平乐词》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英烈传》第六三回:“大抵尝历艰难,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便自然奢华。”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家老小三口,无劳动力,靠收租子维持生活,比较节俭。”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闲庭不扰,退食自公,远览形势,虔心净域什么意思
通俗地讲就是一边凉快去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退食自公,猜生肖
是公开、公证摇号为准。要学会急转弯!学会调头。劝君不要赌,赌博常会因金钱问题与家人或朋友争执,到头来亲人冷眼看待。常因赌博而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或失眠等问题。千万别认为赌博是一种容易赚钱的方法,以为赌博是在自己控制范围以内。覆水难收,无论你是穷是富,只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必然是……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己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
从中可以看出钱太守是个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乐于思考,细心观察的人 钱太守断鹅,作者褚人获,(162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 原文:编辑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不平,讼于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伏罪.。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译文:编辑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gēng)在临江当太守,有许多突出的政绩。有个乡下人带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别的地方,回来后索要他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感到愤愤不平,便到衙门里去告那个店主。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给它们一张纸,笔和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没有人不感到惊讶。吃完饭,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钱若赓出来,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太守说:“因为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清淡;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认了罪。 解释:编辑 守:当太守。 持:拿着。 索:要回。 状:陈述。 不:同“否”。 少顷:过了一会儿。 万历:明神宗年号。 临江:地名,在今江西省。 讼:打官司。 公:你,此指太守钱若赓。 卿:你。 谓:认为。 市:集市。 使:让。 异:突出。 供状:供词,这里作动词用,写供词。 退食:吃完饭。 少顷:过了一会。 故事:编辑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太守。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与店主评理。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太守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全部取来,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话。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 钱若赓似乎对案子漫不经心,刚布置完毕,就若无其事地用餐去了。过了一会儿,他派人出来探问;“鹅招供了没有?” 看守鹅的差役一个个忍笑答道:“没有。” 不久,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巡视分关着的鹅,他看过以后,微笑着颔首捋须,自言自语:“嗯,好,好,它们已经招供啦。”差役们望过去,只见4只鹅除各自拉了些屎外,纸笔砚台丝毫未动。他们真的不知道钱太守卖的什么“关子”。突然,钱知府伸手指向其中的一只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只就是那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如何作出来的呢?原来,他是位富有生活经验的太守。他知道,乡下的鹅吃的是野草,粪便是清淡的;城里的鹅吃的是谷子,粪便呈现黄色。要确定鹅的主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查看一下鹅粪便一清二楚。 钱若赓把自己断案的依据讲出后,那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店主顿时脸色煞白,连忙磕头谢罪。 文言知识编辑 说“因” “因”有副词、介词、连词三种用法。作副词时,相当于“就”、“于是”,如上文“因指一鹅曰”,句中“因”就是这种用法;作介词时,有“通过”、“趁着”、“依凭”等意思,如“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中的“因”就是“趁着”的意思;作连词时,是“因为”,“由于”的意思,如“因噎废食”中的“因”就是这种用法。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