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华殿()”「金华殿语」

2024年07月01日成语大全86

成语“金华殿语”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īn huá diàn yǔ
成语简拼:JHDY
成语注音:ㄐ一ㄣ ㄏㄨㄚˊ ㄉ一ㄢˋ ㄩ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金华殿:宫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讲述
成语用法:金华殿语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成语“金华殿语”的扩展资料

1. 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
以清朝为例,宫殿分布:
太后宫:宁圣宫。
皇帝宫:御乾宫,包括养心殿、御雄殿。
皇后宫:坤宁宫,包括正殿、永寿殿、武台殿、舒敬轩、华沐苑、锦墨居、听雪堂、望湘楼。
低位嫔妃居所:储秀宫。包括四殿、六轩、六苑、六堂、六居、六馆、六楼、六斋。
东六宫:
如绘宫:正殿、雅岚殿、惊鸿殿、吟霜轩、初云苑、月夕居、皎月堂、洛影楼。
长信宫:正殿、含德殿、明光殿、绛雪轩、倚梅苑、宁馨居、语樱堂、天巧楼。
昭阳宫:正殿、飞羽殿、玉堂殿、妙云轩、瑾思苑、合欢居、存菊堂、念凤楼。
养德宫:正殿、景福殿、玉芙殿、澄瑞轩、醉花苑、陶然居、妙音堂、浮碧楼。
娴吟宫:正殿、怡和殿、缀锦殿、太平轩、菱荇苑、莹脂居、菱悦堂、云烟楼。
冰泉宫:正殿、漪澜殿、霁月殿、复香轩、云桂苑、流裳居、体仁堂、永畅楼。
西六宫:
建章宫:正殿、永延殿、金华殿、鑫海轩、睿和苑、画眉居、安鹤堂、依晚楼。
毓秀宫:正殿、南薰殿、曦宜殿、云砚轩、飘絮苑、秋水居、摘月堂、紫荆楼。
华阳宫:正殿、倾颜殿、寒香殿、嘉燕轩、暖妆苑、承香居、彬榭堂、琴韵楼。
永宁宫:正殿、鸣鸾殿、平洪殿、书墨轩、晚晴苑、斜阳居、水影堂、沐云楼。
雨蝶宫:正殿、细碟殿、采容殿、醉霞轩、悦璃苑、菲墨居、珍诗堂、花影楼。
雅风宫:正殿、显亲殿、瑶光殿、芙蓉轩、水妍苑、衍庆居、景平堂、崇韵楼。
扩展资料:
紫禁城的整体布局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四面各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什么华什么名四字成语
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
词华典赡
词华典瞻
棣华增映
繁华胜地
繁华损枝
纷华靡丽
风华绝代
风华正茂
风华浊世
朝华夕秀
光华夺目
归华别业
金华殿语
捐华务实
开华结果
开华结实
拈华摘艳来自www.gyjslw.com
3. 有哪些成语含金华二字
有哪些成语含金华二字金华殿语
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带金和锁的成语
金枷玉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利锁名缰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名缰利锁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重垣迭锁 重复的垣墙,重迭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重垣叠锁 重复的垣墙,重叠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利缰名锁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连锁反应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披枷带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披枷戴锁 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同“披枷带锁”。
雾锁烟迷 指为云雾所掩蔽。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钻头就锁 形容自投罗网。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5. 描写金华的诗句
松子栖金华 唐 李白 《对酒行》
2、金华紫崔嵬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3、再到金华顶 唐 徐氏 《题金华宫》
4、栖拙隐金华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5、连金华与玉堂兮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词》
6、落帆金华岸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7、汗漫金华寒委地

黄裳
《渔家傲·汗漫金华寒委地》
8、也难逢、金华时候

黄裳
《八声甘州·化工多事了》
9、疑是金华仙子

何大圭
《水调歌头·今夕出佳月》
10、须信金华别是天

韩元吉
《减字木兰花·风梳雨洗》
11、金华峰顶做重阳

韩元吉
《虞美人·登临自古骚人事》
12、有金华仙刻

赵彦端
《好事近·风露入新亭》
13、雅爱金华仙洞

曹冠
《水调歌头·我本方壶客》
14、金华福地

吴儆
《念奴娇·东风着意》
15、问讯金华伯

舒邦佐
《水调歌头·问讯金华伯》
16、独欠金华俞紫芝

刘过
《沁园春·一别三年》
17、何人似、金华仙伯

戴复古
《满江红·太守风流》
18、涪右金华宅

魏了翁
《水调歌头·涪右金华宅》
19、也胜倚金华省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20、争讶金华佳父子

冯取洽
《贺新郎·二老交相访》
21、被金华、洞天留著

陈著
《水龙吟·玉鳌头上蓬莱》
22、胜景号金华

无名氏
《水调歌头·明月双溪上》
23、金华仙伯

无名氏
《沁园春·快阁春边》
24、望金华真界

仲殊
《醉蓬莱·望金华真界》
25、钧天乐引金华郎

陈陶
《飞龙引》
26、渐令西境金华聚

王哲
《花心动·渐渐东方》
27、灿烂金华气结

王吉昌
《水调歌头·冲和养真命》
28、金华事

王恽
《水龙吟·日边俪景同翻》
29、竞烧粪秽觅金华

李真人
《望江南·丹砂道》
30、昨辞金华殿
南北朝
鲍照
《扶风歌》
31、永别金华殿
南北朝
沈约
《长歌行》
32、讲金华兮议宣室
南北朝
沈约
《八咏诗 解佩去朝市》
33、金华都似一槾

白玉蟾
《赋诗二首呈懒翁》
34、又趁金华路上回

白玉蟾
《曲肱诗二十首》
35、金华之高

金履祥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36、翠叶金华刮眼明

史铸
《黄菊二十首》
37、赖有金华慈悯力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38、分记金华殿里书

宋白
《宫词》
39、梁金华石依然在

苏泂
《金陵杂兴二百首》
40、金华牧羊儿

杨万里
《饮酒》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2016金华武义语文中考作文关于指针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家乡的端午节
  生在江南的我,独钟于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从农历五月初一便算开始了,初一一大早起来,把头天准备好的菖蒲艾叶,用红纸黑线一扎一扎扎好,一般为一棵菖蒲和一丛艾叶为一扎。每两扎为一对,摆放在门两边,放在大门两旁的会尤其大些、粗壮些。据说摆放这些菖蒲艾叶是为了驱邪,好平安迎接端午节的到来。逐个门摆放好后,燃放一串鞭炮,端午节的气味就可以闻到了。
  家里的主妇忙里偷闲地准备好粽叶,洗净剪去硬角,淘好糯米加上红豆,拿出一些细带来,请上邻居主妇们一起帮着扎起粽子,说说笑笑,一串串有棱有角的粽子扎好了。接下来就是下锅煮,待五六个小时后,粽子的香味就飘满了小屋小院了。走在村子里总会不期然地闻到这种特有的香味,让人不禁想起端午节来到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真有趣。孩子们穿上新衣新鞋,胸前挂着一个香袋,里面必有一个染红的熟咸蛋,手里还拿着一两个熟咸蛋。他们聚在一起,撞蛋比赛开始了。两个孩子手持一个熟咸蛋,迎面相互撞击,啪,一个蛋破裂了,完好的蛋又紧跟着和别的蛋撞着。沮丧、高兴、不服在孩子们的叫声中演奏着。家家户户照例是要在堂屋门口放上小桌子,摆上粽子、蛋,还会摆上煮好的一碗面条和几个点了红的包子,虔诚而恭敬地,端午节就算正式登场了。午时一到,家家必定燃放鞭炮,收齐摆放在门口的菖蒲艾叶,吃起煮熟的大蒜瓣子,图个顺利顺气。大人们接待客人,吃着沾上白糖的粽子别有一番风味,茶叶蛋是大伙儿都喜欢吃的,拿上一个轻松去壳,咬上一口,香香的,脆而酥,味道好极了,但不宜多吃的。
  吃过午饭,一些人会赶着去看赛龙舟,呐喊声、划水声、叫好声传达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文明友好。
  随着赛龙舟的散场,端午节也拉下帷幕了。“小孩子盼过年,大人们盼过节”。端午节一过,大人们又忙着今夏的收成去了。
我们村的舞龙
  “当当当,哐哐哐,冬当哐哐......”瞧,一条又长又大的舞龙正一步一步地向着村口走来。
  龙珠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十分地灿烂,耀眼;周身还有一圈火一般的赤焰,龙珠里面还在燃烧着。长龙想捉住这颗龙珠并吞下去,想让自己的功力大长,便紧跟其后。
  这条武龙非常的大,大概有十几米长吧。它身披金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你望着它,完全被它吸引住了。鼻前和嘴后之间有两根又长又细的胡须,胡须顶上还有两根小红包似的东西。
  随着一阵鞭炮声,随着一阵唱和声,随着一阵打鼓声,舞龙开始了!
  一开始鼓声大振,龙珠剧烈的左右晃动,疯狂的向前冲,想甩掉龙。龙珠越是想甩掉龙,龙就越想捉住它。我站在楼上看就好像一圈又一圈金色大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起落落,简直可以让你看的眼花缭乱,一下子坠入这金色的海洋中,整个空间都是你的,肢体随意摆动,绝不受任何约束。
  随着几声叫唱,舞龙进了居民的院中,在里面尽情欢舞着,为主人招财进宝,带来平安吉祥。过了一会儿,随着另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舞龙又热闹地飞过去了......
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和北京的春节有点不一样,在我的家乡要过三个年。
  在过小年的前几天,必须把过年吃的、穿的、用的,都预备充足。腊月二十四就是过小年了,这天我们先把家里大扫除了一下,每间房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很热闹,家家都放鞭炮,每家每户都赶着做好吃的年菜,到处都飘着酒肉的香味。小孩子们吃完饭后和伙伴们玩焰花,他们放的焰花有各种各样的,放起来十分漂亮。
  小年过完了,二十六大年就来到了。这天晚上也很热闹,小孩子们在尽情的吃着、玩着、乐着,爆竹、焰花、笑声装完了大年。
  除夕终于来到了,这天十分的热闹。下午妈妈就在厨房里忙个不停,炒了很多好吃的菜,我看见了这些菜,飘出了一阵阵香味,不经垂涎三尺。我和爸爸在门外贴对联,还挂上了两个灯笼,弟弟就在房间里看电视。到了傍晚,妈妈炒好了菜,爸爸就拿出鞭炮去放,然后我们一家人就围着桌子吃团圆饭。桌子上的菜全都是我喜欢吃的,有火锅、红烧肉、汤等一些菜,我们一家有说有笑地吃着。晚饭过后,我和弟弟到外面放焰花去了。这时璀璨的夜空加上我们的焰花就更是美丽了,我们手中的冲天炮、万花蝶等焰花,装点着除夕的夜空,也装点着我们的笑声,更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生活。
  二十四小年,二十六大年,三十除夕,三个年接连地过着,一个年比一个年热闹喜庆。我们地高兴沉浸在春节的氤氲中。
    
  包粽子
  家乡人包粽子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和智慧凝结的呢?
  在家乡,端午节前必须去包粽子,对农村人来说,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着去摘粽叶。父亲说:“摘粽叶可讲究了,要选又宽又厚的,这样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为叶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会就提来一大篮子粽叶。
  别以为摘完了粽叶就没事,还有一件大事在等着你,那就是调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碱,再和了,碱要合适,等糯米全变黄了再加馅。父亲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进去弄均匀,这就调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红豆当馅。
  一切准备停当,现在得包粽子了,父亲拿起了三片粽叶,一大二小,还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摆放好粽叶后,卷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几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压紧,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厘米深。父亲把它包好,用绳子扎紧,这便做好了一个小巧的粽子。父亲告诉我:有功夫的人还能把粽子包成“尖牛角”“圆皮球”等等。父亲叫我把粽子的叶尖剪掉怕煮的时候尖头把其它粽子扎破。
  端午节来临了,大家伙忙着煮粽子,大街小巷上处处飘着粽子的香味。
  香喷喷的粽子端上桌来了,我们几个小孩争先恐后,生怕被别人抢去,拿了粽子就开吃。“哎呦,哎呦,真烫!”我把粽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来,觉得异常的香。
  吃到的一个粽子包含着多少智慧和汗水啊!
    放 焰 火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早早地吃过团圆饭。妈妈从房里端来一盒焰火。我和姐姐拍着手直叫:“哦,放焰火喽!放焰火喽!”我们抢着打开盒子一看:呀,各式各样的焰火装满了盒子,有“火箭”、“地老鼠”、“花篮”、“火鸟”、还有“飞天鼠”,真是应有尽有。
  姐姐迫不及待地用一只燃烧着的香点燃了第一个焰火,“嗖——”的一声,焰火像火箭一样,飞到天空中,放出红红的火花。我点燃了第二个焰火,“嘶——”的一声,焰火在地上打转转,开出一朵朵花来,还会变颜色,先是红的,再是黄的,最后又变成绿的,美丽极了!
  我们高兴地笑着,叫着……惹得邻居家的大人、小孩都跑出来观看。我们放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我把一只像灯笼的焰火挂在竹竿上点着了。它在空中飞转起来,转着转着飘下一条彩带,上面写着:“春节快乐”,大家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玩得真开心,直到深夜也不肯离去。
      端午节我学包粽子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唱着童谣,端午节又来到了我的身边。
  五月初二,我来到了邻居大妈家中,看见大妈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叶、糯米经过大妈的巧手包扎成了一个个小巧可爱的粽子。我好奇地说:“大妈,我也想学包粽子。”大妈笑着说:“包粽子是细致活儿,手劲活儿,你看得容易做得难的。”“我会用心来学的。”“那好,你先仔细看看我是怎样包的?再自己试着包吧。”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只见大妈拿起两三片粽叶交叉一小边叠好,双手从粽叶的外边卷起,一个圆锥形的粽叶筒子做好了。她就把准备好的糯米红豆一勺一勺往里装,待快装满时,又拿来一根筷子使劲一下一下插紧粽叶筒子里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点,她又加了一点糯米,又压紧。接着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叶对着包起,尖角突出,还用手压压,使得尖角处不流出糯米。最后她把包扎好的粽子用绳子使劲绑好,有时还用牙齿咬着绳子一端绑着。她说:“如果绳子没有绑紧粽子,待煮时,粽子就会爆破流出糯米饭来,那就没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我看了一会儿就学着包起粽子来,我拿好三片粽叶叠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个圆锥形,一只手握着这个圆锥形,一只手把糯米装进来,待满了时,我也学着用筷子插紧,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两边的粽叶头对折包起,咦,怎么不成角了?打开再包还是不成角,形状异常难看。只能求救大妈了,“说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难。”大妈接过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扎,这时我仔细看到她包起时,两边粽叶边对折包,手边压平压成角来。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来,在粽叶对折包起时,用心压平压成角,可不管我怎么用心,粽叶似乎总不听我的使唤,美丽的尖角总不在我的手上出现。几经努力,最后总算包好两个形状丑丑的粽子来,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着这两个丑丑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4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