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齿()”的成语「唇竭齿寒」
成语“唇竭齿寒”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CJCH
成语注音:ㄔㄨㄣˊ ㄐ一ㄝˊ ㄔˇ ㄏㄢ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唇亡齿寒
成语出处:《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唇亡齿寒”。
成语用法:唇竭齿寒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成语造句: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淮南子·说林训》
成语“唇竭齿寒”的扩展资料
1. 唇亡齿寒亡的意思牙齿是靠嘴唇保护的,一旦嘴唇不在了、没有了牙齿也就会受到威胁了。就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个道理的,LZ慢慢琢磨下,希望帮到你哦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唇竭齿寒”与“唇亡齿寒”有什么区别
唇竭齿寒【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唇亡齿寒【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唇竭齿寒的意思
你好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唇竭齿寒[拼音] [chún jié chǐ hán] [出处] 《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满意,新年快乐
摘自www.gyjslw.com
4. 唇亡齿寒相似成语
巢倾卵破 [cháo qīng luǎn pò] 基本释义 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左右问父被捕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唇寒齿亡的故事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唇竭齿寒”与“唇亡齿寒”有什么区别
差不多,一样的,
唇竭齿寒
[chún
jié
chǐ
hán]
【释义】
见“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语出】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正音】
亡;不能读作“mánɡ”。
【辨形】
齿;不能写作“尺”。
【近义】
唇齿相依
息息相关
【反义】
隔岸观火
素昧平生
【用法】
多用来形容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也可形容人与人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见“唇齿相依”(184页)。
【例句】
我们两厂关系密切;~;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www.gyjslw.com
7. 唇亡齿寒的由来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勋》。《左传》、《韩非子》等书上也有记载,但不及《吕氏春秋》完整。 虞公敌友不分,不听劝告,贪图小利,同意借路,实际上是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结果自身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成语“唇亡齿寒”就是从故事中“唇竭而齿寒”来的,比喻关系密切,利害共同。成语“唇齿相依”则是从故事中的“辅车相依”变换而来,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这两个成语都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也有直接把“辅车相依”用为成语的,比喻互相配合,互相依存。 【寓意】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这则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现在人们经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两方具有依存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典故和意思
矶法和犹大的典故不禁想起了唇亡齿寒。
摘自www.gyjslw.com
9. 外貌关于唇齿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唇红齿白
齿白唇红
唇齿相依
共相唇齿
唇竭齿寒
唇揭齿寒
共为唇齿
朱唇皓齿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文言文 唇亡齿寒全文 第一句是晋献公以垂棘之璧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吕氏春秋·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yú)以伐虢(ɡuó)。荀息曰:“请以垂棘(jí)之璧与屈产之乘(shènɡ),以赂(lù)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zhuó)之外皂也。君奚患焉!” 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fú)虢之不亡也,恃(shì)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1.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病入膏盲 唇亡齿寒分别出自什...
叶公好龙:汉·刘向《新序·杂事》;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狐假虎威: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唇亡齿寒:《左传·哀公八年》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出处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吕氏春秋·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yú)以伐虢(ɡuó)。荀息曰:“请以垂棘(jí)之璧与屈产之乘(shènɡ),以赂(lù)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zhuó)之外皂也。君奚患焉!”
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fú)虢之不亡也,恃(shì)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