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知()”「闻一知十」

2024年07月09日成语大全67

成语“闻一知十”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wén yī zhī shí
成语简拼:WYZS
成语注音:ㄨㄣˊ 一 ㄓ ㄕ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闻一知二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用法:闻一知十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许地山《玉官》:“她每是讲头解尾,闻一知十。”
英文翻译: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 <from one learn all>
其他翻译:<拉>ab uno disce omnes
成语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干,孔子周游列国,子贡随行,关于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贡去办。有一次,齐国准备征伐鲁国,孔子想派弟子前去护卫,许多弟子纷纷自荐。孔子最后还是挑选了子贡。子贡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鲁国免除了一场危难,尽管如此,孔子却认为他比颜回还差些。他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人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颜回听见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听见了一分,只能猜到两分。”孔子听后,也同意子贡的话,并感叹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

成语“闻一知十”的扩展资料

1. 什么叫闻一知十?
相似成语有举一反三,听到一点就可以知道全部。主要形容推理能力强的人。
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这句话是谁说的
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所以 举一反三 是孔子说的。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所以 闻一知十 是子贡说的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闻一知十是何意·出自于哪?
“闻一知十”的意思是说,听到一点知识就能懂得许多道理。后人常用它来形容聪明过人,能够举一反三。此典出自《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春秋时期,孔子有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比较有才能。一个是子贡,能言善辩,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鲁、卫等国当过大官。另一个是颜回,他生活俭朴,聪明好学,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不幸的是,颜回过早地去世了,孔子为此很是悲伤。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个人相比,谁更好一些?”子贡回答说:“我端木赐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确实是这样,我同意你所说的,你是不如他。”
摘自www.gyjslw.com
4. 闻一而知十前一句是什么
类似于举一而反三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成语典故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4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