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的成语「图身忘国」
成语“图身忘国”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TSWG
成语注音:ㄊㄨˊ ㄕㄣ ㄨㄤˋ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成语用法:图身忘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图身忘国”的扩展资料
1. 狡兔死, 走狗烹 。飞鸟尽, 良弓藏。 敌国灭, 谋臣忘。。。下面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功高盖主者身灭。
译文:鸟没了,射鸟的弓箭也就收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犬就被烹煮了。敌国灭了,善于谋划的臣子也就该灭亡了。功绩太大的人得不到赏赐,名气太大的人一定身败名裂。
引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扩展资料: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的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这里是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这一成语也比喻西汉时刘邦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们悉数杀光的情形。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五年多一点的时间,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以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的翻译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志,早日报仇!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说: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么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什么忘图什么成语
【见利忘危】利:利益;危:危险。看到眼前的利益,忘记自己身处危难之中。【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图字头的成语有哪些
图穷匕见,图谋不轨,图文并茂,图财害命。图文并茂、图谋不轨、图财害命、图穷匕见、图利贪财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