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刻()()鹄”「刻木为鹄」
成语“刻木为鹄”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KMWH
成语注音:ㄎㄜˋ ㄇㄨˋ ㄨㄟˊ ㄏㄨ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刻鹄类鹜
成语出处:明·郑瑗《井观琐言》第一卷:“扬氏《法言》、王氏《中说》,所谓刻木为鹄者也。”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成语用法:刻木为鹄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刻木为鹄”的扩展资料
1. 刻木为鹄是什么意思?刻木为鹄【拼音】:kèmùwéihú【解释】: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祝你好运!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古代刻木是什么意思
有几种意思:
刻木记事:原始记事的一种方法。当人类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木片、竹片或骨片上刻痕的方法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统称为刻木记事。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木刻为“券契”、“契”。《列子·说符》: “宋人有于道得人造契者, 密数其齿……。”“齿”即木刻上的缺口或刻痕。中国青海乐都柳湾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40枚骨片,两边刻有缺口,即是记事或记数用物。木刻实物在敦煌汉简也有发现,其上写有文字,这种带文字的木刻便称“书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 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刻木做像: 晋干宝 《搜神记佚文》:“ 丁兰 , 河内 野王 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摘自www.gyjslw.com
3. 刻木为鹄的来历
词语解释: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词语出处:明·郑瑗《井观琐言》第一卷:“扬氏《法言》、王氏《中说》,所谓刻木为鹄者也。”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刻木为鹄是什么意思?
刻木为鹄【拼音】:kèmùwéihú【解释】: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祝你好运!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刻木为鹄是不是现代成语?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成语结构:动宾式产生年代:古代
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