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字结尾的成语「荆山之玉」

2024年07月14日成语大全68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荆山之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有眼不识荆山玉什么意思、但见荆山玉损 可惜数十年结发成亲 出自哪里什么意思、荆山玉珏是什么东西?、和氏璧取于荆山,到底是湖北省荆山?还是我们怀远荆山?、荆山璞玉世珍奇 不遇卞和那得知 一日庙廊登首选 千金声价古今宜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荆山之玉”的词条资料
2:有眼不识荆山玉什么意思
3:但见荆山玉损 可惜数十年结发成亲 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4:荆山玉珏是什么东西?
5:和氏璧取于荆山,到底是湖北省荆山?还是我们怀远荆山?
6:荆山璞玉世珍奇 不遇卞和那得知 一日庙廊登首选 千金声价古今宜是什么意思

成语“荆山之玉”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īng shān zhī yù
成语简拼:JSZY
成语注音:ㄐ一ㄥ ㄕㄢ ㄓ ㄩ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灵蛇之珠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成语用法:荆山之玉作宾语;指极珍贵的东西。

成语“荆山之玉”的扩展资料

1. 有眼不识荆山玉什么意思
意思是讽刺没有眼光,不识人才或不识真理的人。
“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典出《韩非子·和氏》。因和氏璧出自湖北省保康县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山海经》中又称金玉,“金镶玉”。
荆山玉历史悠久,当前保康发现的荆山玉矿,通过家学者论证确认与春秋时期“和氏璧”传说相吻合。最为珍贵的是荆山金玉不仅密度大、比重大、硬度大,且含有贵金黄金等。
扩展资料:
“有眼不识荆山玉”出自《韩非子》。
《韩非子》的本自宋以后略分二系。
第一系的祖本是南宋乾道元年福建刻本,这一宋刻本今已不存,但尚有几部明清时期据此影本的本子传世。从这一系出的略分两支,第一支是明万历间赵用贤《管韩合刻》系统,赵本据以宋本为底本并据他本改正。
且本身有初印本与后印挖改本的区别,这一支还有万历间周孔教黄策刊本、吴勉学刊本、凌濛初刊本、沈景麟刊本、赵如源王道焜校刻本、葛鼎刻本,但这些翻刻本都受到下面第二系《韩子迂评》本的“干扰”。
第二系祖本也应该是一个宋本,这个本子在元代蘖分成两支,第一支现存最早的是据宋代道藏翻刻的明正统《道藏》本,此后有明嘉靖张鼎文刻本、明正德严时泰刻本。
第二支和第一支的差别是删去第一支所有的小注,最初是元代何犿校本,但元刻本已片纸不存,从这一支出的是明万历七年《韩子迂评》本和万历十一年的修补本以及这两本的翻刻本数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眼不识荆山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摘自www.gyjslw.com
2. 但见荆山玉损 可惜数十年结发成亲 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水浒传 第八回采自荆山上的玉石,只可惜了几十年来的夫妻相爱恩情。这一段诗写了林冲夫妇离别,实在是难以割舍,而林冲娘子晕厥更是心伤的表现。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荆山玉珏是什么东西?
股票代码是多少?压根就没这个股票,典型的传销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和氏璧取于荆山,到底是湖北省荆山?还是我们怀远荆山?
怀远有一座荆山,还有卞和洞。
来自www.gyjslw.com
5. 荆山璞玉世珍奇 不遇卞和那得知 一日庙廊登首选 千金声价古今宜是什么意思
荆山有块璞玉,世所罕见十分珍贵,如果没有被卞和捡到又怎么会为世人所知,登上朝堂成为首选的宝物之后,其价值千金的名声古今皆知。
和氏璧的故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有相关的故事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6k6Wc7pyF0ZAQ132yTHrantz1t00xaZDA-Vk3lP3sGaaDxrCwm5ZQNMQmqA_scI3FTq4S4Smv4ROeWJDPCgL_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4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