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的成语「攻心为上」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攻心为上”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什么意思?那位解答下、攻心为上是什么意思、攻心为上什么意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攻心为上?、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是什么意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哪篇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攻心为上”的词条资料
2: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什么意思?那位解答下
3:攻心为上是什么意思
4:攻心为上什么意思
5:"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6:怎么理解攻心为上?
7: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是什么意思?
8: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哪篇
成语“攻心为上”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GXWS
成语注音:ㄍㄨㄥ ㄒ一ㄣ ㄨㄟˋ ㄕㄤ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成语用法:攻心为上主谓式;作谓语;指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成语造句:清·朱之瑜《批新序二十条》:“襄子但玩弄之以收民心耳,亦犹孔明之于南蛮,攻心为上也。”
英文翻译:It is better to ga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成语谜语:最好的心理战
成语“攻心为上”的扩展资料
1.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什么意思?那位解答下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攻心为上:是说打胜仗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理上威慑住对方,控制住敌人,使敌人从心理上溃败。拓展资料:本书由《孙子兵法》原文、中文今译和英文翻译三部分构成,并且中译与今译两相对照,便于互相参考。中文今译选用的是北京大学李零先生的译本,英文翻译选用的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Roger Ames)的译本。两位先生都是《孙子兵法》的研究家和著名学者,他们的译本在国内外广有影响。现在首次将中英两种译本合为一书,意义非凡,值得珍藏。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攻心为上是什么意思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攻心为上gōng xīn wèi shàng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攻心为上什么意思
gōng xīn wèi shàng[释义]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例句]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根深蒂固,讲究攻心为上,将心比心。
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胜过采用强硬的手段。
原文节选: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白话译文: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
赏析:武力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过分强求换来的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局;而攻心就不同,攻心战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获得真心的臣服。若是想要让对手永远心服口服地臣服于自己,那么首先就要先把他的心“攻陷”下来,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的军队,而是思想和精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陈寿年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
《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没有设置史官,无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摘自www.gyjslw.com
5. 怎么理解攻心为上?
掌握了一个人的心,也就掌握了这个人。如此说来,一个领导在管理自己的手下时,就要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投其所好,甚至施苦肉计来拉拢他们,所谓“两军对垒,攻心为上”,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面的攻心战,总的来说,不是为了紧张人们之间的关系,恰恰相反,是为了求得思想沟通,使今后更好地相处。面对面的心理战,还应抱有一种宽大为怀的精神,即使是一些看似无法忍受的事情,必要时也可用以化解对手的不利因素。古代有一个《灭烛绝缨》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借鉴。
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文武百官。天黑时分,酒兴方酣,忽然一阵疾风,将蜡烛吹熄了,顿时宫中漆黑一团。在慌乱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忽然觉得有人在拉自己的袖子,意在调戏。一番挣扎,她拔下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到庄王面前说:“有人在黑暗中要污辱我,我已拔下他的帽缨,请大王点亮灯,把他抓起来。”庄王说:“酒是我请大家喝的,酒醉了有所失礼,也不能责怪他们,不能为了显示你的贞节而有辱我的部下。”说罢,举杯喊道:“今天请大家与寡人喝酒,不拔掉帽缨不能尽欢,来,拔掉同欢。”于是,宫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尽欢而散。
三年后,庄王率兵迎战侵境的晋军,发现手下有一位军官作战特别勇敢。战后,庄王问那军官:“平日寡人待你不厚,为何如此舍生忘死呢?”
那军官道:“三年前臣下失礼,大王不加罪,我一直想用生命报答大王。”原来,这就是那位拉王妃袖子的人。
庄王的攻心战是很成功的,他以爱护部下的名义出发,不计较私怨,而后宽宏大量,使犯罪者心悦诚服。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庄王当场点灯,把那位军官找出来,加以重罚,不但那位军官不会心服,其他军官也会不满;为一个妃子而责罚一位武将,来日怎知自己的命运如何?这样,就会加大离心力了。
庄王在利用攻心战时也用上了苦肉计,情愿自己戴绿帽子,也不惩罚那位部下,结果令部下大为感动,要以死相报,因此,苦肉计推波助澜,把攻心战更推上高潮。
厚黑哲理
攻心意在沟通,拉拢人心。攻心战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接近对方,使对方一点一点对你解除防范,直到进入对方心田。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是什么意思?
释义: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原文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谋攻篇摘自www.gyjslw.com
7.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哪篇
“攻城为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心为上”没有出现在孙子兵法中,这是三国时马谡给诸葛亮南伐时提出的建议:“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了他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果然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